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3 23:3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2.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④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928年,毛泽东说:“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过的事。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材料中的“一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区域”主要指的是
A.抗日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解放区
4.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5.关于中共历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有
A.中共“一大”选举李大钊为中央局书记
B.中共“二大”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C.“古田会议”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中共“七大”将毛泽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史论的是(

A.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C.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7.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
A.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B.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D.采取暴力革命方式
8.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名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9.蔡元培先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作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列史实中,属于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B.建立中华民国
C.终结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领导北伐战争
10.“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动了五四运动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1.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国共实现第一次联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2.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一条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党领导军队
B.与国民党联合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发动工人和农民运动
14.在两湖战场上击溃的军阀是(

A.孙传芳
B.张作霖
C.曹锟
D.吴佩孚
1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1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7.孙中山有一次讲话提到:“我们开办这所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建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这个学校是指(

A.京师大学堂
B.清华大学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18.某初中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下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主题是
A.全民抗战,同仇敌忾
B.十年对峙,星火燎燃
C.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D.反对复辟,维护共和
19.“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出自
A.蒋介石B.周恩来C.朱德D.毛泽东
2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句诗词歌颂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二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第一枪”“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这几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
(1)材料一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第一枪”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星火燎原”是指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你从上述内容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
材料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3)上图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4)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3.下图是某同学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学习活动:
(1)图片A、B、C、D分别反映的事件及其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该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24.报刊是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申报》
1872
年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的《申报》,以盈利
为主要目的。《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
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樯之苦”。
﹣﹣熊月之(《申报》与近代上海文化)
(1)《申报》创办于何处?结合材料指出《申报》有何特色?
材料二:《时代周刊》
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一直是《时代》的一大特色。……哪里有
好新闻,哪里就有《时代》记者的身影。它的笔端触及到世界的每
一个角落。
﹣﹣王琴琴《美国<时代>周刊的报道特色分析》
(2)图
2

1927

4

4
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图中英文小字:蒋总司令)。说明《时代周刊》正在关注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取得重大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
3
是《时代周刊》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
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去北京的时代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报刊传媒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10CBCCD
ACCDC
11--20BDCDB
DCCDD
21.(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幵。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意义: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画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等。
22.(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原因: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3)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即可得分)
(4)内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23.(1)图A: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图B: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图C:抗日战争。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完全胜利。图D: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政权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内战。启迪: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论认识合理、有针对性即可)
(3)国共两党关系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程等(回答任意一个即可)
24.(1)上海;《申报》是商业性报纸,以盈利为目的,关注国计民生。
(2)北伐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各革命阶级力量的空前团结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需要;国际局势的变化。
(4)报刊传媒见证社会的变迁。报刊传媒是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