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辨认常见典型地貌类型并说出形成原因。
2.难点:常见典型地貌类型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小组讨论、观摩实验
【教学过程】
大屏幕展示图片并播放音乐《沧海一声笑》
【导入】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以上都是地球表面的常见地貌类型,这节课咱们就一块来学习一下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师】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课标解读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
【师】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某旅行社组织了一场“重走霞客路”的大型旅行考察活动。从丽江出发,当来到甲区域时,拍摄了两张照片。您来观察一下,这两张照片反映的是哪种地貌类型?
【生】喀斯特地貌。
【师】正确,喀斯特地貌指的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在咱们国家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省。
考察团想了解清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以及在地表和地下都形成了哪些喀斯特景观?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请注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后出示探究问题一:
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和教材图4.2、4.3完成学案探究问题一: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CaCO3+CO2+H2O=Ca(HCO3)2?)
(原理组)
2、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表景观?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地表组)
3、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下景观?(地下组)
咱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前两排是第一组叫原理组,中间两排是第二组叫地表组,后面三排是第三组叫地下组,咱们分组行动,看谁又快又准。(3分钟左右)
【师】来看第一个问题,由请原理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师】很好,来看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就是这里描述的溶于水并被带走,从而形成各种景观。这一反应是可逆的,一旦在地下遇到较大空间,二氧化碳逃逸,就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就是这里描述的或重新沉淀,从而形成各种景观。来看第二题,由请地表组的同学来回答。边回答,边指导。
【生】地表可溶性岩石在雨水的作用下不断的侵蚀,形成溶沟。
【师】:溶沟有啥特点?
【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在溶沟内部,向上凸起的叫石牙,石牙进一步发育会形成石林。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溶沟进一步发育会形成哪种地貌,图片
【生】洼地
【师】洼地的规模有大有小
【生】洼地进一步发育就会形成峰丛,图片,
【师】峰丛有何特点?峰丛的底部基座基本上是相连的
【生】峰丛进一步被侵蚀就会形成峰林,图片
【师】峰林有何特点?峰林的底部基座基本上被侵蚀掉了。
【生】峰林再被侵蚀就会形成孤峰,图片,孤峰在被侵蚀就形成了残丘。
很好,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表景观及其形成过程。同学们,来看这里,从溶沟开始到洼地、峰丛、峰林,岩石都有裂隙发育,雨水会沿着裂隙不断的下渗,不断的下渗,一直渗入地下,从而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由请地下组。
【师】这是溶洞的演示动画,这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过渡】2016年7月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落户贵州平塘,我们来了解一下。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
请大家分析一下,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咱们还是分成三个组,前两排是第一组叫气候地貌组,中间两排是第二组叫基建工程组,第三组叫地质排水组。分组行动,看谁又快又准。
探究问题二: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形特点。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地貌气候组)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基建工程组)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地质排水组)
【师】第一题,由请地貌气候组,
【生】①气候:大窝凼位于(25.6°N,106.8°E)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②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
【师】第二题,由请基建工程组,
【生】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师】第三题,由请地质排水组。
【生】①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②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排水条件好。
【师】以上便是考察团了解到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考察团继续前行,当来到丁区域时,某游客拍摄了两张照片,请问这两张照片反应的是哪种的地貌类型。
【生】河流地貌
【师】河流地貌是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为探寻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考察团的队员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观看实验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形成了哪些地貌类型?
请大家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问题三。
1、河流的侵蚀地貌。(沿河侵蚀组)
①山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②平原地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2、河流的堆积地貌。(沿河堆积组)
①河流出山口堆积地貌类型:
②河流中游堆积地貌类型:
③河流入海口堆积地貌类型:
这次咱们分成两个组,前三排是一组,叫沿河侵蚀组,后三排一组叫沿河堆积组。请大家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问题三。
【师】由请侵蚀组来回答第一组问题。
【生】山区河流侵蚀地貌-V形河谷,常见于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段,来看右上角平坦的地面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平原区河流侵蚀地貌-槽形河谷,河流的下游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师】由请堆积组,
【生】……
【师】在河流的不同位置,形成的堆积地貌是不一样的,在河流的出山口,这是考察团拍摄的一张照片,形成的地貌叫冲积扇,从形状上来看很像一把扇子,从顶部到扇子的边缘颗粒物逐渐变小。
当来到中游,河流出现连续的河湾,顺着河流前进的方向,对河水而言,凹进去的是凹岸,凸向河流的是凸岸,水流在流经凹岸时,由于惯性力心力的影响,水流速度较快,对凹岸不断的进行侵蚀,凸岸的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为主,这就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取AB河流的纵剖面,B岸由于不断的侵蚀,使得河谷比较陡,A岸比较缓。以堆积为主,逐渐形成一个堆积体,我们成为河漫滩,右图中,有建筑物较多的就是凸岸的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起来就组成了河漫滩平原。
在某些平坦地区还会形成河曲和牛轭湖。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给大家演示一下,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河流在凹岸侵蚀,凹岸侵蚀,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河流会冲断河曲的颈部,形成自然状态下的裁弯取直,余下的部分就是牛轭湖。
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三角洲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我们生活在黄河三角洲上,这是黄河三角洲近期面积的变化,你来观察一下,近期黄河三角洲面积有何变化趋势。
【生】不断增大。
【师】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也为我国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
考察活动还在继续,但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当堂练习。
【师】同学们,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将来也能成为像FAST的建设者一样的国之重器。
下课
【板书】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
2.地貌特征
二、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上游)
2.堆积地貌(中下游)(共54张PPT)
壹
喀斯特
地貌
峰林
孤峰
河流拐弯处
冲积平原
河漫滩
海蚀崖
海蚀穴
沙滩
风蚀洼地
女王头像
风蚀柱
海蚀拱桥
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沙漠
第四章
地貌
第节
1
常见地貌类型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
壹
喀斯特
地貌
贰
河流
地貌
某旅行社组织了一场“重走霞客路”的大型旅行考察活动
喀斯特地貌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海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山东
福建
江西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上海
河南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新疆
江苏
浙江
北京
台湾
天津
★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探究问题一:
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和教材图4.2、4.3完成学案探究问题一: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CaCO3+CO2+H2O=Ca(HCO3)2?)
(原理组)
2、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表景观?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地表组)
3、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下景观?(地下组)
喀斯特地貌
CaCO3+CO2+H2O=Ca(HCO3)2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溶洞景观
活动探究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
。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气候地貌组)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基建工程组)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地质排水组)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气候地貌组)
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
解析:
活动
①气候:大窝凼位于(25.6°N,106.8°E)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
②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基建工程组)
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
解析:
活动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地质排水组)
提示:从地质条件角度分析。
解析:
活动
①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
②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排水条件好。
某旅行社组织了一场“重走霞客路”的大型旅行考察活动
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探究问题三:探寻河流地貌
请大家完成学案探究问题三:
1、河流的侵蚀地貌。(侵蚀组)
①山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②平原地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2、河流的堆积地貌。(堆积组)
①河流出山口堆积地貌类型:
②河流中游堆积地貌类型:
③河流入海口堆积地貌类型:
山区河流侵蚀地貌-V形河谷
常见于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段
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
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澜沧江上游
平原区河流侵蚀地貌-槽形河谷
河流的下游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凹岸
凸岸
A
B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河流中游→会有连续弯曲(河曲),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A
B
河曲(qu)和牛轭(e)湖
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牛轭湖
河曲
扇形
-
黄河三角洲
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鸟嘴状-
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
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年轻”
的黄河三角洲
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也为我国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
案例
小
结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
当堂训练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故选A。第2题,喀斯特地貌发育除需要具备可溶性岩石条件外,还需要较高的气温、较多的降雨条件,姆鲁相对于云南,纬度较低,气温更高,降雨更多,故“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D项正确。
A
D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
4.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堆积
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处向下生长,为石钟乳;②处向上生长,为石笋;③为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形成的石柱。第4题,图示洞穴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形成的。
C
A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6.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庐山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解析:第5题,读图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6题,崇明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D
C
右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地面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8.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第7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第8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C
B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学案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
一、喀斯特地貌
探究问题一: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和教材图4.2、4.3完成。
1、请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CaCO3+CO2+H2O=Ca(HCO3)2?)
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溶于__________并被带走,或重新_____________,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原理组)
2、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表景观?各景观之间有何联系?(地表组)
3、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下景观?(地下组)
探究问题二: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形特点。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地貌气候组)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基建工程组)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地质排水组)
2、河流地貌
探究问题三:探寻河流地貌。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完成。
1、河流的侵蚀地貌。(侵蚀组)
①山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②平原地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2、河流的堆积地貌。(堆积组)
①河流出山口堆积地貌类型:
②河流中游堆积地貌类型:
③河流入海口堆积地貌类型:
【当堂练习】
马来西亚的姆鲁国家公园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园内有全球罕见的“石灰刀石林”,片片尖耸直立的刀山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岩石根据成因的差异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图,完成1~2题。
1.“石灰刀石林”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可溶性岩石 B.岩浆岩C.变质岩
D.沉积岩
2.姆鲁“刀石林”的喀斯特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下水系发育更多
B.植被更少,土壤更薄
C.地形起伏更大
D.气温更高,降雨更多
读某洞穴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①②③依次为( )
A.石笋、石钟乳、石柱
B.石钟乳、石柱、石笋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柱、石笋、石钟乳
4.图示洞穴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溶蚀
B.流水堆积
C.人工开挖
D.开采地下水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5~6
5.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6.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庐山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右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地面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8.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