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⒈了解二战的全面爆发、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的标志;
⒉知道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和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
⒊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学习目标
一、危机惊变战乱起
二、群雄归心践同盟
三、同仇敌忾斩恶魔
四、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危机惊变战乱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开始、扩大、最大
材料1: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2: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耳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3: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4: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历史原因:凡尔赛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他原因:绥靖政策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1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英国
和法国
被迫对
德宣战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材料: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OO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
。
德国将领凯特尔:“假使英法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的将是越过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
目的: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希望德国灭亡波兰后去进攻苏联
法国士兵静坐“站岗”
宣战后的法军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丹
麦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挪威
丹
麦
挪威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卢森堡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荷兰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比利时
马奇诺防线
5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国坚固的
“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1天征服南斯拉夫,56天征服希腊。欧洲大陆基本沦陷。
二战初期,
德国闪击战,攻势凌厉,35天波兰灭亡,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
卢森堡不战而亡,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德国侵略扩大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由于造价昂贵,所以仅防御法德边境。
1940年秋,德军空袭英国,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决不投降。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英国首相丘吉尔
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东
欧
波
兰
北
欧
挪
威
丹
麦
卢森堡
荷
兰
比利时
西
欧
法
国
英
国
奥地利
捷克
苏联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希
腊
南
欧
德国侵略扩大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结果: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规模扩大: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欧洲形势
1942年亚太地区形势
日本法西斯已控制西太平洋地区
德国法西斯已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
思考: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用鲜血染红了地球,世界各地的人民如果要想捍卫自己的家园,此时此刻必须怎么做?
二、群雄归心践同盟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二战的转折点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威胁到世界安全,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文件:1942.1《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组织: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团结了反法西斯力量,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性质: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应对人类的各种挑战。
1942年1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对于我们今天的全球抗疫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的转折点
2、战争形势的转折
苏联虽大,但已无处可退!“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⒈苏军——
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
⒉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
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向苏军投降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此役的胜利,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
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6月,日本出动庞大的特混舰队进攻中途岛,由于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战斗持续了一天,日本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1942年10月,蒙哥马利指挥的英联邦军队在阿拉曼最终击溃德意非洲军团,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
1943年9月,盟军在意大利登陆,墨索里尼政权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的广场
三、同仇敌忾斩恶魔
-----反法西斯同盟军事、政治上的联合打击
3、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军事上的联合行动)
诺曼底登陆
意义: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困境
目的: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三国首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1945年2月
苏联的雅尔塔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斯大林(苏)
①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对日参战
联合国
英文缩写:
UN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24日
影响:
①协调了盟军的行动,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②奠定了战后世界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雅尔塔会议取代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四、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四、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战的结果、影响、启示
1945.5.8
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结果:
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
中国死伤人数达3500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42%。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
苏联共死伤2700万,
波兰死亡600万,
德国死亡650万,德国在欧洲的仆从国死亡160万,日本250万丧生。
人类在6年中蒙受了多么大的牺牲!
七、影
响:
持续
时间
卷入战争国家
死伤人数
军费开支
物资损失
6年多
61个
7000多万人
4万多亿美元
影响: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
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应对人类的各种挑战。
3、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各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以史为鉴
1970年12月7日,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此举使德国被波兰等国宽恕接纳。
阅读下面历史资料,德国和日本政府是如何
对待法西斯罪行的?
史料一:
以史为鉴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言论:
“对于纳粹的罪行,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特别是大屠杀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不仅总理积极反思纳粹罪行,反纳粹教育在德国已经成为法律。
史料二:
2013年8月20日,德国总理
默克尔访问达豪集中营纪念
馆哀悼死难者
以史为鉴
日本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的政要首脑:
1982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参拜靖国神社
1983年秋天,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
1996年7月,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靖国神社
2001年8月13日,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2年4月21日,小泉纯一郎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3年1月14日,小泉纯一郎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4年1月1日,小泉纯一郎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6年8月,小泉纯一郎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
2007年8月,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
2011年4月,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参拜靖国神社
2012年4月,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2012年8月,民主党内阁参拜靖国神社
2012年10月,新任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和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其中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及1000多名乙、
丙级战犯,参拜意味着对侵略历史的肯定。
史料四:
3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答辩时公开质疑东京审判,宣称:对甲级战犯的判决是根据“战胜国的判断裁定的罪名”,而非日本人的定罪。
4月21日开始,靖国神社举行例行春季大祭,安倍晋三当天以首相名义供奉了名为“真榊”的祭品。168名日本国会议员2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
安倍内阁的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在当选前参
拜供奉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
史料五:
我们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要铭记历史耻辱,发奋图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
思考:
回顾日本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与如今的言行,
我们应该怎么做?
⑴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全面爆发
⑵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二战扩大
⑶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⑷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逐渐扭转了形势
⑸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⑹1943年
9月——意大利投降
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⑻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决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⑼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欧洲战事结束
⑽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性质:
是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小结—二战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