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复习讲义(机构专用)物理专题2 压力和压强(学生+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复习讲义(机构专用)物理专题2 压力和压强(学生+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19:39:53

文档简介

初三科学春季班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中考
课题
压力和压强
教学目标
了解压力和压强
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
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了解大气压强
6、了解流体压强特点
教学重难点
固体压力压强计算
液体压强大小判断
3、流体压强大小判断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知识梳理
50分钟
例题解析
30分钟
随堂检测
20分钟
师生总结
20分钟
课后作业
30分钟
(
压力和压强
)
(
知识梳理
)
压力和压强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是因物体间的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计算公式:p=,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帕=1牛/米2。
(3)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特点: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这两个因素有关,跟液体的体积、总重、形状、横截面积等无关。
(3)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在液体(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②液体(气体)的流速大小的判断方法:
a.液体(气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流过的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大;流过的横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
b.在物体的两侧,液体(气体)“行走”的距离越长流速越大,“行走”的距离越短流速越小。
大气压
(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3)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
(4)大气压的变化
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一般情况下,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体的液化温度也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液化温度升高;气压减小时,液化温度降低。
(6)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塑料吸盘、吸尘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
(
例题解析
)
【例1】 (2015·威海)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 B )
【例2】 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
N,GB=100
N,B是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
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
Pa
【例3】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有一栏目常给中小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其中有一期介绍了一种叫“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
D.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例4】 (2015·龙岩)龙卷风是一种伴随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如图。空气旋转时,因其中心最大风速比涡旋外围的风速大得多,最高可达300m/s,所以漏斗状涡旋内部的压强远________外部的大气压,从而“吸”起物体,极大的________能使其破坏性极强。
答案 小于 动(或机械)
【例5】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例6】如图13所示,医院的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常插着两根管,一根管给病人输液,另一根管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管口向上贴着瓶壁,请问:这根看上去闲置的管能省掉吗?为什么?
【分析】根据大气压的作用分析“闲置”管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答:因为输液时,如果没有这根“闲置”,外部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时,液体就无法输入到人体中,所以这根“闲置”管是利用大气压使药液顺利流出的,这根看上去闲置的管不能省掉。
【点评】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7】(2015·宁波)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________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答案 (1)大气压 (2)变短
【例8】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实心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①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1.6N
②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③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4.6N
④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A.只有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例9】.如图所示为一种气压保温瓶的结构示意图。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按压器面积为8厘米2,瓶内水面低于出水口8厘米,出水管最高点高出水口2厘米。(弹簧的平均弹力为1N,p0=1.01×105帕,g=10牛/千克,按压器所受的重力不计)求:
(1)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的压强至少要多大?
(2)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多大的压力。
【分析】分析题时,要找到题目中的平衡问题,即瓶的内外气压和水压的平衡,利用平衡法求出瓶内气压;再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出瓶的内外压力的平衡,利用平衡力知识和题目的条件,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1)出水管最高点与水面之间的压强差:
p水=ρ水gh=1×103kg/m3×10N/kg×(0.02+0.08)m=1×103Pa,
水面上的压强:
p=p0+p水=1.01×105Pa+1×103Pa=1.02×105Pa;
(2)根据p=可得,克服压强差所需的压力:
F水=p水S=1×103Pa×8×10﹣4m2=0.8N,
克服弹簧弹力所需的压力:
F=F水+F弹=0.8N+1N=1.8N。
答:(1)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的压强至少要1.02×105Pa;
(2)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1.8N的压力。
【点评】此题是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题,应用平衡法可得到题中的气压和手的压力;计算时要合理运用题目的已知条件。
【例10】、如图所示,该装置是某医院内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乙瓶内液体不断通过Q管输入病人体内,刚开始输液时,甲、乙两瓶内药液量相等,液面相平.过了一会儿,观察两个输液瓶时会发现(此时两个输液瓶内还有大量的溶液)(
b

A.甲瓶中的液面高
B.乙瓶中的液面高
C.甲、乙两瓶中的液面一样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例11】如图所示,圆柱体A和圆柱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圆柱体A对地面的压强pA,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圆柱体A的密度为ρA,圆柱体B的密度为ρB.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SA,圆柱体B的底面积为SB.柱体A的质量为mA,圆柱体B的质量为mB.圆柱体A的高度为hA,圆柱体B的高度为hB.已知:pA:pB=6:5;ρA:ρB=4:5;SA:SB=5:8.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D )
A.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是mA:mB=4:3
B.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是hA:hB=2:3
C.如果将圆柱体A水平切去hA,则两圆柱体对地面压强相等
D.如果从两个圆柱体上部各水平切去.圆柱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A′,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则pA′:pB′=4:5
【例12】血液在流经血管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那么要使血液通过血管就必须在血管两端有一定的压强差。
(1)假设血液匀速通过长度一定的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满足f=kv.设血管截面积为S1时,两端所需的压强差为△p1;若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p2.请通过计算比较△p1、△p2的大小。
(2)假设有一段长为L,半径为r的水平直血管,单位时间内匀速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称为流量Q,已知流量Q与L、r、△p有关,还和液体的黏度η有关,η的单位是Pa?s.已知Q=krαηβ()γ,其中k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所有力学量的单位都是由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请根据等式两边单位应相同的原则,求出α、β、γ的值。
(3)实验求得(2)题中的k=0.4,设成年人主动脉的半径约为r=8×10﹣3m,主动脉的血流量为60mL/s,血液的黏度为4.0×10﹣3Pa?s,试求在一段0.2m长的主动脉中两端的压强差△p。
【分析】(1)血液匀速流动时,血管两端压强差产生的压力与阻力相等,根据△pS=f=kv的得出等式,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根据V=Svt得出等式,然后联立等式结合血管截面积关系得出压强差的关系;
(2)根据p=和F=ma进行单位的换算,然后根据等式中两边单位的系数相等得出α、β、γ的值;
(3)把对应题干中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主动脉中两端的压强差。
【解答】解:(1)因血液匀速流动时,血管两端压强差产生的压力与阻力相等,
所以,血管截面积为S1时,有△p1S1=f1=kv1﹣﹣﹣﹣﹣①
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有△p2S2=f2=kv2﹣﹣﹣﹣﹣﹣﹣②
因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
所以,S1v1t=S2v2t,即=﹣﹣﹣﹣﹣﹣﹣﹣③
由可得:=﹣﹣﹣﹣﹣﹣﹣﹣﹣﹣④
已知S2<S1,由③④可得:=<1,
所以,△p1<△p2;
(2)Q的单位为米3/秒(),r的单位是米(m),
η的单位是Pa?s=?s=?s=?s=,
====,
则=mα()β()γ=mα﹣β﹣2γkgβ+γs﹣β﹣2γ,
所以,3=α﹣β﹣2γ,﹣1=﹣β﹣2γ,β+γ=0,
联立解得:α=4,β=﹣1,γ=1;
(3)由Q=kr4η﹣1()=可得:
△p==≈29.3Pa。
答:(1)△p1<△p2;
(2)α、β、γ的值依次为4、﹣1、1;
(3)在一段0.2m长的主动脉中两端的压强差为29.3Pa。
【例13】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进行“精准吊装”实验,n块长短不一的长方体木块均平放在水平试验平台上,机器人将木块按长度从小到大依次吊装并对称叠放,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密度相同,高度均为h=0.2m,密度均为ρ=0.5×103kg/m3,长度分别为a1、a2、a3…an,且长度比为a1∶a2∶a3∶…∶an=1∶2∶3∶…∶n,g取10N/kg。
(1)求吊装前长度为a1的木块对试验平台的压强。
(2)若该平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pm=1.5×104Pa,平台上最多能叠放几块木块?
【答案】
(1)设长度为a1的木块底面积为S1,则其重力为G1=m1g=ρV1g=ρS1hg;
长度为a1的木块对试验平台的压强为p1===ρgh=0.5×103kg/m3×10N/kg×0.2m=1×103Pa。
(2)已知木块长度比为a1∶a2∶a3∶…∶an=1∶2∶3∶…∶n,则木块重力比为G1∶G2∶G3∶…∶Gn=1∶2∶3∶…∶n,
设叠放第i块木块后,对平台的压强达到最大,Fm=(1+2+3+…+i)G1
pm===(1+2+3+…+i)p1=1.5×104Pa,i=5。
(
随堂检测
)
1.(2014·南京)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A )
A.9:4
B.3:2
C.3:1
D.9:2
3.如图所示,取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关系为( A )
A.3:1:3
B.3:2:3
C.3:3:4
D.2:1:2
4.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V=0.5V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p1一定大于p2
B.p1一定小于p2
C.p1一定等于p2
D.p1可能大于p2
5.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
A.p1<p2
B.p1=p2
C.p3<p4
D.p3=p4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无关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若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物体M、N分别轻轻地放入甲、乙量容器中,发现M漂浮在甲液面上,N悬浮在乙液体中,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甲与P乙的大小无法确定
B.M、N两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M>ρN
C.放入M、N两物体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p甲<△P乙
D.放入M、N两物体后,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F甲=△F乙
【解答】解:(1)由图知,A、B所处的深度关系为hA>hB,因A、B两点压强相等,即pA=pB,所以,由p=ρgh的变形式ρ=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因圆柱形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由G=F=pS可知,A点和B点液面以上两液体的重力相等,又因A、B两点距离杯底同一高度,所以,A点和B点液面以下两液体的体积相等,由G=mg=ρVg可知,A点液面以下液体的重力小于B点液面以下液体的重力,综上可知,甲容器内液体的重力小于乙容器内液体的重力,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p===可知,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故A错误;
(2)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物体M、N分别轻轻地放入甲、乙量容器中,发现M漂浮在甲液面上,N悬浮在乙液体中,因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漂浮,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悬浮,所以,ρM<ρ甲,ρN=ρ乙,则ρM<ρN,故B错误;
(3)因实心物体M、N的体积相等,M漂浮在甲液面上时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小于N悬浮在乙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所以,由△h=可知,放入M、N两物体后,乙烧杯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由△p=ρg△h可知,乙烧杯内的液体密度大,上升的高度大,则乙容器底增加的压强大,即△p甲<△p乙,故C正确;
(4)因乙液体的密度大,N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所以,由F浮=ρgV排可知,M受到的浮力小于N受到的浮力,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实心物体的重力关系为GM<GN,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物可知,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F甲<△F乙,故D错误。
7.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B )
A.
B.
C.
D.
 
8.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三个小实验装置:一个是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重力,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覆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另一个充气的气球.在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B )
A.充气的气球会变大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C.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会会掉下来
D.金属块质量会不变 
9.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底面积为200c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浸没有正方体A、圆柱体B.体积为1000cm3,重力为6N的A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B放在A上。打开阀门K放出液体,容器中液体深度h与细线上拉力F关系如图乙所示。若当液体深度为20cm时,关闭阀门,剪断细线,将B从A上取下放入液体中,待A、B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容器内液体密度为2×103kg/m3
B.未打开阀门前,B对A的压强为500Pa
C.待A、B静止后,液体压强p1=3750Pa
D.待A、B静止后,与剪断细线前,A竖直移动了4.5cm
10.(2015·金华)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
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越稠密,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气压越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气压越小。
11.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5:8,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8×l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的质量比;
(2)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3)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分析】(1)由图象可知,截取前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和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根据p===求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
(2)设截取前圆柱体甲的高度为h,根据p=ρgh表示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后对桌面的压强,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圆柱体的高度,进而得出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3)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根据p=ρgh表示出容器乙中放入前后对桌面的压强,圆柱体甲截取长度x时,其物体A的体积VA=S甲x,联立可解得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再根据题意求出p0的大小,利用p=ρgh求出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截取前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p甲=4p0,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p乙=p0,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由p===得,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
==×=×=;
(2)设截取前圆柱体甲的高度为h,则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
4p0=ρ甲gh,
圆柱体甲截取长度x=10cm=0.1m后,圆柱体甲对桌面的压强:
2p0=ρ甲g(h﹣x),
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可解得:h=0.2m,
所以,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p甲=ρ甲gh=0.8×l03kg/m3×10N/kg×0.2m=1600Pa;
(3)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液体的压强(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
即:p0=ρ乙gh乙﹣﹣﹣①
圆柱体甲截取长度x=10cm=0.1m时,则物体A的体积VA=S甲x,
将物体A浸没在液体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h==﹣﹣﹣②
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等于此时液体的压强,
即:2p0=ρ乙g(h乙+△h)﹣﹣﹣③
联立①②③可解得:h乙=x=0.0625m,
p0=p甲=×1600Pa=400Pa,
由p0=ρ乙gh乙得,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ρ乙===0.64×103kg/m3。
答:(1)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的质量比为5:2;
(2)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600Pa;
(3)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64×103kg/m3。
(
师生总结
)
(
课后作业
)
 1.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A<mB、SA>SB、hA=hB).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为( B )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2.在某次比赛中,足球运动员踢出了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A
)
A.左侧空气流速快
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慢
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3.(2015·嘉舟)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B
)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难度】★★★
4.(2017,长沙)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7.
5.如图所示,长为1m的轻质杠杆AB,支点O是杠杆AB的中点,OC:OB=1:2,将重分别为10N和2N的正方体M、N用细绳系于杠杆的B点和C点,已知M的边长L=0.1m,则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 900 Pa.若沿竖直方向将M左右两边各切去0.5h的部分,然后将C点处系着N的细绳向右移动h时,M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了60Pa,则h= 0.05 m。
6.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C )
A.h
B.h
C.h
D.h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A、B装满(ρA<ρB)。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B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不能确定
8.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B.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C.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D.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会改变
9.(2016,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__大气压__的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__实验__。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导学号 40722067)
答: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A端流出,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研究对象,它把管内的水柱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因为液片深度h左>h右,所以p向右>p向左,因为F=pS,而液片左右的面积S相等,所以F向右>F向左,液片将向右移动,管内的水从A端流出。为了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昀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如图a所示。将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
(1)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装有水的甲、乙容器内:
①两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一样,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液面如图b所示,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 各个方向 的压强都相等。
②改变两探头在水中的位置,U形管液面如图c所示,此时探头在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 > p乙.表明同种液体, 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2)利用图a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简述实验方法: 取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保持两探头在液体中的朝向和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的高度差得出结论 。
11.
如图是一个饮水机的简化示意图(饮水机的外壳被省去了,支撑水桶的地方并不密封)。水桶被倒扣在饮水机上后,桶中的水会流到下面的储水盒里,当满足一定条件后,水不再往下流;打开储水盒上的龙头,流出一些水后,桶中的水又继续流动。那么
(1)储水盒里的水面到达 B 位置(选填“A”或“B”),水桶里的水才不再往下流;
(2)某时刻,桶中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桶中的水面与储水盒里的水面的高度差为h,那么桶外大气的压强与桶内水面上方的压强差是多少?
(3)若桶底裂了一个缝,将出现什么现象?
(4)若将水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如图2所示,将一根管子的一端插入水桶中,从另一端吮吸,待水到达管中一定位置后,水会自动从管中流出(养金鱼的人给鱼缸换水也常用这种方法)。设当地的大气压为p0,水面距桶口的高度为h1.请通过计算说明,管子中的水至少要被“吸”到什么位置时,桶中的水才会自动从管子中流出?
【解答】解:
(1)由题知,支撑水桶的地方并不密封,若储水盒内的水位低于B时,水会一直向下流,直到桶内的水上升到B处,此时桶内水的压强与桶内水面上方气压(空气溶于水)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桶里的水才不再往下流;
(2)桶中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力的平衡可知,此时桶内水产生的压强与桶内水面上方气压等于储水盒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强,即p0=p水+p内,而p水=ρ水gh,
则桶外大气的压强与桶内水面上方的压强差△p=p0﹣p内=p水=ρ水gh;
(3)若桶底裂了一个缝,桶内与大气相通,桶内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则桶内的水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直到桶内水面与储水盒水面相平;
(4)设桶中水自动流出时右边管子中的水到管子最高点的高度为H,取管子最高处液片进行受力分析,
液片受到左边水的压强为:p向右=p0﹣ρ水gh1,
液片受到右边水的压强为:p向左=p0﹣ρ水gH,
当p向右≥p向左时,即p0﹣ρ水gh1≥p0﹣ρ水gH,
整理可得H≥h1,所以管子中的水至少要被“吸”到h1位置时,桶中的水才会自动从管子中流出。
12.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如图甲所示。现将连接体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与容器底始终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已知物体的边长均为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9,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L(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
【分析】(1)由图乙可知,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时弹簧的压力,可得出GA大小;
(2)根据G=mg=ρVg,在体积相同时,重力与密度成正比,根据物体A、B
的密度之比求出GB,得出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力,根据p连=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求出两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出两物体刚好沉没时受到浮力;根据二力平衡求出B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图知弹簧的伸长,分析A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平衡可求出A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题意可求出故两物体刚好浸没时,倒入水的深度h,根据V倒=hS容器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体积,根据m加=ρV倒求倒入水的质量。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当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时弹簧的压力为:
1cm×2N/cm=2N,则GA=2N,
(2)根据G=mg=ρVg,在体积相同时,重力与密度成正比,物体A、B
的密度之比为
1:9,
故GB=9×GA=9×2N=18N,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力:
F连=GB+GA=18N+2N=20N,
受力面积即物体的底面积:
S=L2=(0.1m)2=1×10﹣2m2,
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p连===2×103Pa;
(3)物体的体积为:
V=L3=(0.1m)3=1×10﹣3m3,
当物体A、B浸没在水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A或B受到浮力为:
F′A浮=FB浮=ρ水gV=1×103kg/m3×10N/kg×1×10﹣3m3=10N;
因B的重力为18N,大于其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
0,根据力的平衡,B受到竖直向上的弹簧的拉力F作用,如图1所示:
其大小为:F=GB﹣FB浮=18N﹣10N=8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拉弹簧的力为8N,即弹簧对A施加的竖直向下的力为:
F′=8N,根据图乙故弹簧伸长了4cm,A还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如图2所示:
根据力的平衡和阿基米德原理,FA浮=GA+F′=2N+8N=10N=F′A浮;此时水面刚浸没A,
此时倒入水的深度为:
h=2L+L原长=2×10cm+10cm+4cm=34cm=0.34m,倒入水的体积:
V倒=hS容器﹣2V=0.34m×200×10﹣4m2﹣2×10﹣3m3=4.8×10﹣3m3;
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
m加=ρV倒=1×103kg/m3×4.8×10﹣3m3=4.8kg。
答:(1)物体A的重力为2N;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为2×103Pa;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为4.8kg。初三科学春季班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中考
课题
压力和压强
教学目标
了解压力和压强
理解固体压强的计算
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了解大气压强
6、了解流体压强特点
教学重难点
固体压力压强计算
液体压强大小判断
3、流体压强大小判断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知识梳理
50分钟
例题解析
30分钟
随堂检测
20分钟
师生总结
20分钟
课后作业
30分钟
(
压力和压强
)
(
知识梳理
)
压力和压强
(1)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它是因物体间的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2)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可以定量地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强的计算公式:p=,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1帕=1牛/米2。
(3)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1)产生的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2)特点: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这两个因素有关,跟液体的体积、总重、形状、横截面积等无关。
(3)液体(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在液体(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②液体(气体)的流速大小的判断方法:
a.液体(气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流过的横截面积越小,流速越大;流过的横截面积越大,流速越小;
b.在物体的两侧,液体(气体)“行走”的距离越长流速越大,“行走”的距离越短流速越小。
大气压
(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
(3)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Hg。
(4)大气压的变化
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一般情况下,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体的液化温度也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时,液化温度升高;气压减小时,液化温度降低。
(6)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塑料吸盘、吸尘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
(
例题解析
)
【例1】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 
 )
【例2】 如图所示,轻质细绳将物体A、B通过两个定滑轮分别连在同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其中GA=10
N,GB=100
N,B是边长为20
cm的正方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
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0
N
C.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为100
N
D.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为2.25×103
Pa
【例3】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中有一栏目常给中小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其中有一期介绍了一种叫“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连,B为密闭的玻璃球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
D.B球内装较多红墨水,可以减少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例4】龙卷风是一种伴随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如图。空气旋转时,因其中心最大风速比涡旋外围的风速大得多,最高可达300m/s,所以漏斗状涡旋内部的压强远________外部的大气压,从而“吸”起物体,极大的________能使其破坏性极强。
【例5】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如下三个观点: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②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例6】如图13所示,医院的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常插着两根管,一根管给病人输液,另一根管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管口向上贴着瓶壁,请问:这根看上去闲置的管能省掉吗?为什么?
【例7】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1)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________存在的证据。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例8】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拴一实心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浸在液体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改变了80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g/c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是1.6N
②铝块的体积是100cm3
③铝块沉底时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4.6N
④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A.只有①③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例9】.如图所示为一种气压保温瓶的结构示意图。用手压下按压器,气室上方小孔被堵住,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水经出水管流出。按压器面积为8厘米2,瓶内水面低于出水口8厘米,出水管最高点高出水口2厘米。(弹簧的平均弹力为1N,p0=1.01×105帕,g=10牛/千克,按压器所受的重力不计)求:
(1)要将水压出管口,瓶内水面上的压强至少要多大?
(2)在按压器上至少要加多大的压力。
【例10】、如图所示,该装置是某医院内给病人输液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乙瓶内液体不断通过Q管输入病人体内,刚开始输液时,甲、乙两瓶内药液量相等,液面相平.过了一会儿,观察两个输液瓶时会发现(此时两个输液瓶内还有大量的溶液)(

A.甲瓶中的液面高
B.乙瓶中的液面高
C.甲、乙两瓶中的液面一样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例11】如图所示,圆柱体A和圆柱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圆柱体A对地面的压强pA,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圆柱体A的密度为ρA,圆柱体B的密度为ρB.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SA,圆柱体B的底面积为SB.柱体A的质量为mA,圆柱体B的质量为mB.圆柱体A的高度为hA,圆柱体B的高度为hB.已知:pA:pB=6:5;ρA:ρB=4:5;SA:SB=5:8.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两圆柱体的质量之比是mA:mB=4:3
B.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是hA:hB=2:3
C.如果将圆柱体A水平切去hA,则两圆柱体对地面压强相等
D.如果从两个圆柱体上部各水平切去.圆柱体A对地面的压强为pA′,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则pA′:pB′=4:5
【例12】血液在流经血管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那么要使血液通过血管就必须在血管两端有一定的压强差。
(1)假设血液匀速通过长度一定的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满足f=kv.设血管截面积为S1时,两端所需的压强差为△p1;若血管截面积减小为S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的时间内流过同样体积的血液,压强差必须变为△p2.请通过计算比较△p1、△p2的大小。
(2)假设有一段长为L,半径为r的水平直血管,单位时间内匀速通过管道截面的血液体积称为流量Q,已知流量Q与L、r、△p有关,还和液体的黏度η有关,η的单位是Pa?s.已知Q=krαηβ()γ,其中k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所有力学量的单位都是由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请根据等式两边单位应相同的原则,求出α、β、γ的值。
(3)实验求得(2)题中的k=0.4,设成年人主动脉的半径约为r=8×10﹣3m,主动脉的血流量为60mL/s,血液的黏度为4.0×10﹣3Pa?s,试求在一段0.2m长的主动脉中两端的压强差△p。
【例13】学校机器人兴趣小组进行“精准吊装”实验,n块长短不一的长方体木块均平放在水平试验平台上,机器人将木块按长度从小到大依次吊装并对称叠放,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密度相同,高度均为h=0.2m,密度均为ρ=0.5×103kg/m3,长度分别为a1、a2、a3…an,且长度比为a1∶a2∶a3∶…∶an=1∶2∶3∶…∶n,g取10N/kg。
(1)求吊装前长度为a1的木块对试验平台的压强。
(2)若该平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pm=1.5×104Pa,平台上最多能叠放几块木块?
(
随堂检测
)
1.)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C.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D.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2.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积之比SA:SB=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2,则他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
A.9:4
B.3:2
C.3:1
D.9:2
3.如图所示,取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关系为( 
 )
A.3:1:3
B.3:2:3
C.3:3:4
D.2:1:2
4.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1,若将两正方体同时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V后(△V=0.5V甲),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1一定大于p2
B.p1一定小于p2
C.p1一定等于p2
D.p1可能大于p2
5.小柯设计了一个“不用绳子扎口的气球”,如图所示,先将气球放入玻璃瓶中,再将球口紧套在玻璃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停止抽气后,马上用橡皮套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不用绳子扎,也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
B.p1=p2
C.p3<p4
D.p3=p4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乙,若将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物体M、N分别轻轻地放入甲、乙量容器中,发现M漂浮在甲液面上,N悬浮在乙液体中,两容器中液体均未溢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P甲与P乙的大小无法确定
B.M、N两物体的密度关系为ρM>ρN
C.放入M、N两物体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p甲<△P乙
D.放入M、N两物体后,容器对桌面增加的压力为△F甲=△F乙
7.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所示.若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剩余部分仍放在相同的海绵上,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三个小实验装置:一个是弹簧测力计测金属块重力,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覆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罩内,另一个充气的气球.在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充气的气球会变大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
C.玻璃杯中的水和塑料片会会掉下来
D.金属块质量会不变 
9.
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底面积为200c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中浸没有正方体A、圆柱体B.体积为1000cm3,重力为6N的A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B放在A上。打开阀门K放出液体,容器中液体深度h与细线上拉力F关系如图乙所示。若当液体深度为20cm时,关闭阀门,剪断细线,将B从A上取下放入液体中,待A、B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液体密度为2×103kg/m3
B.未打开阀门前,B对A的压强为500Pa
C.待A、B静止后,液体压强p1=3750Pa
D.待A、B静止后,与剪断细线前,A竖直移动了4.5cm
10.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
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11.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5:8,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8×l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的质量比;
(2)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
(3)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
(
师生总结
)
(
课后作业
)
 1.如图所示,A、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mA<mB、SA>SB、hA=hB).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为(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2.在某次比赛中,足球运动员踢出了一记神奇的“香蕉球”,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如图所示。这是因为踢出的足球(
)
A.左侧空气流速快
B.两侧空气流速相同
C.左侧空气流速慢
D.不断改变旋转方向
3.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
B.回到正上方
C.往下掉落
D.往右移动
4.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7.
5.如图所示,长为1m的轻质杠杆AB,支点O是杠杆AB的中点,OC:OB=1:2,将重分别为10N和2N的正方体M、N用细绳系于杠杆的B点和C点,已知M的边长L=0.1m,则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沿竖直方向将M左右两边各切去0.5h的部分,然后将C点处系着N的细绳向右移动h时,M对地面的压强减小了60Pa,则h= 
 m。
6.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K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 
 )
A.h
B.h
C.h
D.h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A、B装满(ρA<ρB)。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不能确定
8.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液体的容器中,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B.右边液体的密度ρ2=ρ1
C.实验中必须将U形管内抽成真空
D.若将U形管倾斜,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差不会改变
9.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__
__的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__
__。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为了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昀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如图a所示。将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
(1)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装有水的甲、乙容器内:
①两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一样,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液面如图b所示,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 
的压强都相等。
②改变两探头在水中的位置,U形管液面如图c所示,此时探头在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p甲 
 p乙.表明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
(2)利用图a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简述实验方法: 
 。
11.
如图是一个饮水机的简化示意图(饮水机的外壳被省去了,支撑水桶的地方并不密封)。水桶被倒扣在饮水机上后,桶中的水会流到下面的储水盒里,当满足一定条件后,水不再往下流;打开储水盒上的龙头,流出一些水后,桶中的水又继续流动。那么
(1)储水盒里的水面到达 
 位置(选填“A”或“B”),水桶里的水才不再往下流;
(2)某时刻,桶中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桶中的水面与储水盒里的水面的高度差为h,那么桶外大气的压强与桶内水面上方的压强差是多少?
(3)若桶底裂了一个缝,将出现什么现象?
(4)若将水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如图2所示,将一根管子的一端插入水桶中,从另一端吮吸,待水到达管中一定位置后,水会自动从管中流出(养金鱼的人给鱼缸换水也常用这种方法)。设当地的大气压为p0,水面距桶口的高度为h1.请通过计算说明,管子中的水至少要被“吸”到什么位置时,桶中的水才会自动从管子中流出?
12.将一轻质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正方体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把正方体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A、B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原长缩短了1cm,如图甲所示。现将连接体放入水平桌面上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与容器底始终接触(不密合),再向容器中缓慢倒入一定量的水,待连接体静止时,连接体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已知物体的边长均为10cm,物体A、B的密度之比为1:9,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所受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L(即弹簧的长度与原长的差值的绝对值)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上述过程中弹簧始终在竖直方向伸缩,不计弹簧的体积及其所受的浮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重力;
(2)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连接体对桌面的压强;
(3)为达到题中要求,需要向容器内倒入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