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1.2.1修订他人文档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1.2.1修订他人文档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14 21: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二节 审阅修订文档
第1课时 修订他人文档
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地位:
本节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协作编辑文档》的第二节《审阅修订文档》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文档的编辑排版并形成作品之后,其他同学对文档进行审阅,并记录下意见和建议,再由作者本人根据修订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在协作编辑的能力上有所提升。本节课学生可以体会不同人对同一篇文档的编辑意见在文档上相互交流的过程。这也为下一节协同写作文档中要实现的大家同步打开文档同时编辑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修订和批注的使用方法。
会利用修订工具记录自己的修改,并能读懂别人对自己文档的修改意见。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审阅修订的操作,掌握多人协作完成文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不同角色的任务需求,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修订和批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修订的处理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文档编辑的基本操作,但对协同编辑比较陌生。审阅与修订是文字编辑的加深和延伸,也是协作编辑的最简单一步,审阅者和作者的编辑操作相对独立。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积累和自主探索,可以分别扮演审阅者和作者完成相关任务,并体会到不同角色在协作编辑文档时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法: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任务设计:第一个任务以教师批改作文为情景,展现修订的功能,它可以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通过文档对话。为了强调多人协作的力量,第二个任务的设计以合作编辑为主题。教师设置了一个多人共同协作为打造更完美文档而努力的任务背景。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别人的意见,同时也就能审慎给出自己的意见。比较文档作为选做任务,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探索实践。
学法:自主学习、研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讲述贾岛吟诗冲撞韩愈,二人共同商量“推敲”的故事。引入修改的重要性和协同编辑的意义。
利用WPS的修订功能可以记录多人对文档的修改,也更加简洁美观。
教师演示修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为“敲”。学生观察审阅修订的基本操作方法。
利用修订功能可以帮助语文老师批改作文,还能保持作文的原貌。
任务一:帮老师批改作文(修订和批注的基本用法)。
作文的字数是否满足要求?
删除多余的字,增加漏写的字,修改文中出现的错别字。
将老师的评语用批注的形式插入。
请将好词好句用波浪线标注出来。
思考:修订和批注的最终呈现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自主探索,找到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细心审阅。
完成后,学生演示操作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思考题的答案。
本任务为基本任务,要求学生都能操作完成。本任务重点观察增加、删除、替换这三种操作后的修订显示方式,这同时也是学会读懂别人给自己的修订。还要观察批注与修订的不同之处,思考什么时候使用批注。
教师引申出问题,当多人进行审阅时,如何区分不同审阅者的意见?
任务二:修改诗眼(修订的个性化设置)。
设置个性化的修订标记格式,包括插入内容和删除内容的格式、修订者的用户名显示。
选择显示修订的状态。
删除批注的方法。
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自主探索,找到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本任务为提高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或在观察其他学生演示后都能够完成任务。本任务丰富了修订的显示形态,更容易吸引学生去个性化的展示自己。
接下来,请拿回文档的同学阅读别人的意见并修改自己的文章。
任务三:修改文档(查看修订,接受或拒绝修订)。
用列表的方式查看修订。
接受或拒绝修订。
比较前后两篇文章。(选做)
学生根据学案提示,自主探索,找到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本任务前两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得出答案。第三个问题作为分层的拓展任务,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不要一味直接接受,可以延伸思考一下更优的表达方法;也不要盲目拒绝,不肯接受他人中肯的意见。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问:
1.修订和批注的文字内容分别显示在什么地方?
2.改错应该用修订还是批注?评语应该用修订还是批注?
请同学们给出答案。
最后请所有同学上传自己的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