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4 13: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统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27课 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______)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_______)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______)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199.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晩,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罢,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惟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短文的结构是( )。
A.总一分一总 B.总一分 C.分一总
短文重点描写了哪些人?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中的“那个老人”是指______。短文一再强调“我”的耳朵不会误听,“我”的眼睛不会受骗,说明______。
读短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其中的“不同”指的是“相同”指的是______。
下面对短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老人逝世后,有人组织“这一切的人”来这里吊唁,来表达人们的悲痛之情
B.老人的逝世让“这一切的人”悲痛,正是“这一颗心”牵引着这些人来到这里
C.老人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这一切的人”是在老人的精神感召下来到这里,为老 人送行的
结合下面的资料和你对“那个老人”的了解,谈谈为什么“那个老人”的葬礼会如此隆重。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说,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他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练习。
美丽的规则
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 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菲律普岛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企鹅岛,我们要去那儿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这个岛上举办的摩托车赛快要结束了。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车赛的观众一散场,会有成千上万辆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条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堵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半小时,如果因堵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司机加快了车速,想争取时间赶在散场之前到达企鹅岛。但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时,对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正注视着前方。
此时此际,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向北的却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从对面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我们终于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一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 ____________
短文中加横线的部分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替换,而句子意思不变。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
填空。
(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________,也指 __________。
(3)短文中表示“看”这个意思而不出现“看”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请你也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了就害怕。 从容地,很自然地述说。
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吕思清旅途的艰辛和练习的刻苦。
当时吕思清又累又饿,所以觉得这碗汤最美味。
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们在学生和生活中也要用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取得成功。
A B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精神。
A
重点描写了一个秃顶的老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群小学生、一个杂志社的工友、
一个盲人、两个穿和服的太太。 那群小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老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救救孩子!”这是对社会的呼唤,这是对未来的期望。
鲁迅先生 鲁迅深受民众的敬重、热爱
人们的形象、国籍、职业、信仰等不同悲戚的表情相同(人们悲痛的心情相同)
A
鲁迅先生是民族的脊梁,他的文章唤醒了许多民众,让我们站起来为祖国的命运而奋斗,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与爱戴,他的葬礼也因此而隆重。
开开心心 兴致勃勃
意想不到 解释说明
车道的两边,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规则对人们的约束力 人们自觉遵守规则的人性美。 注视、盯着、注意
遵守交通规则,就等于拥有了安全的保障。
我们应自觉遵守规则。(意思对即可)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