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
指李白。其诗飘逸如仙。
诗圣:
指杜甫。诗歌界的孔子。其诗为“诗史”。
诗佛:
指王维。因其修禅,其诗画亦大有禅味。
其名和字都取自《维摩诘经》 ,维摩诘
是佛门弟子。
诗魔:
指白居易。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
*
诗鬼:
指李贺,短命天才诗人,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
诗囚:
孟郊、贾岛,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后人二人并称,有“郊寒岛瘦”之说。称“郊岛两诗囚”。
诗豪:
指刘禹锡。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他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作品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
知人论世
*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三)战乱流离时期
(四)漂泊西南时期
*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高适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一 读书壮游时期
35岁以前
*
二 长安十年时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35~44岁
*
三 战乱流离时期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和“三吏” 、“三别” 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45~48岁
*
安史之乱后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严武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四 漂泊西南时期
48~58岁
*
*
*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西南地区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5岁,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体感知:齐读全诗,谈谈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愁苦、孤寂
*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
鉴赏景物意象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觉?
风
天
猿
清
渚
沙
鸟
急
使人感到非常寒冷。(身心俱寒)
高
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啸
让人听了十分悲伤
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白
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回
鸟儿尚且有家可回,自己无家可归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心态?
落木 =>
萧萧下
让人想起生命的短暂终结
长江 =>
不尽
无边
滚滚来
时间无穷、人生短暂渺小
凄凉、无奈
鉴赏景物意象
*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找出直接体现诗人“悲愁”的词语?
*
万里悲秋常做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文人罗大经说杜甫的《登高》诗中这两句写出了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试做具体分析。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是指什么?苦恨什么意思?
一是指个人的艰难:诗人远离家乡,常年在外飘泊,贫病交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困顿、壮志难酬;
二是国事艰难:连年的战争。
苦恨是指极其遗憾,遗憾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挽救国家危难。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评价
*
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我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下联: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
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
情景默写:
背诵
1.杜甫《登高》中 “ ”一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夔州特殊的秋景。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两句是“ , ”。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 结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作业:
展开自己丰富想象,把《登高》前两联改写成写景抒情的片段。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