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 讲义—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 讲义—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4 13:0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3900-550545高中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
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裔瑞士作家。1923年46岁入瑞士籍,诗人、小说家。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原文链接
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如何获得真正的教养?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设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
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录和咒语)。
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
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将它那万千声音和形式掩盖下的同一性体验。
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无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谰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十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于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读准字音:?
教养(jiào)卷帙(zhì)发掘(jué)僧侣(sēnɡ)??
狭隘(ài)??逊色(xùn)咖啡(kā)时髦(máo)?
宽敞(chɑnɡ)?吟啸(yín)?愉快(yú)?公爵(jué)?
慰藉(jiè)??麻痹(bì)?强迫(qiǎnɡ)给予(jǐ)?
理解成语
①一灯如豆: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
②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③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④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⑤引人人胜: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作品特别吸引人。
⑥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⑦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⑧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而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归纳概括
⑴《读书:目的和前提》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第一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上,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无功利无目的。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获得真正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
⑵《读书:目的和前提》中,作者是怎样论述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问题的?
提示: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
⑶《读书:目的和前提》的论证结构是什么?试着归纳全文的主旨。
提示:
第一部分(1、2段)明确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二部分(3-5段)阐述读书的前提。
第三部分(6-7段)我的读书历程。
第四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和前提。
主旨: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⑷《上图书馆》一文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
提示: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
⑸《上图书馆》的结构安排是怎样的?
提示:
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8)回忆上图书馆之乐:中学阶段上“公书林”,大学阶段上清华图书馆 ,留学期间上包德林图书馆。
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⑹归纳《上图书馆》的主旨
提示:作者回顾自己三段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梳理了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读书的感受与思考,阐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读书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赏析语句
问题1.《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问题2. 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问题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明确】} 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
问题4: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
【明确】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强调了“爱的阅读”“尊重的知识”“心的教养”
七、总结提升:
黑塞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读书观?
(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作者认为:要读杰作, 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
(2)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作者认为: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 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
八、总结全文:研读杰作是提高素养主要的途径之一,我认为更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黑塞强调了研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不仅仅是为了“散心消遣”,重要的是之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你的阅读意识,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就从研读经典作品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