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
书?
愤
陆
游
一、知人论世: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
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靖康之难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陆游的仕途
赐进士出身,任枢密院编修官(37)
镇江府通判
蜀州通判
嘉州通判
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军器少监
实录院检讨官
陆游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
范成大举荐陆游为锦城参议。主和派诋毁他“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自号“放翁”。
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赵汝愚弹劾他“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
陆游为礼部郎中,何澹弹劾他“喜论恢复”,“不合时宜”,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罢官。
46岁,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幕僚。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在此期间,陆游常到战略要塞大散关(宝鸡)一带巡逻。?
朝廷否决北伐计划,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只有八个月,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军事实践。
陆游军旅生涯
66岁直至85岁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
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陆游晚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题解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思考:作者抒发了哪些“郁愤”之情?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首联诗人回忆起了什么事?“世事艰”具体指的是什么?
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
“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颔联回忆了两次抗金的胜仗,“楼船”“铁马”写出了怎样的战争场面?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展现了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抗击敌寇、收复失地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慷慨悲壮的气氛。
振奋、昂扬,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大散关的记忆
念昔少年日,从戎何壮哉!
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
(《岁暮风雨》)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cuó
é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简洁有致,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3、“空”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陆游虽自许为堪当抗金御敌的大将,但最终没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空”字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
4、“镜中衰鬓已先斑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壮志未酬,时不我待。
当他一天天执着地等待报国之机的时候,发现两鬓已经斑白,此时他感到一切都来不及了,那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悲怆就变得更加浓重。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用典明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探究
6、比较此诗的尾联和杜甫《蜀相》的尾联,看看两者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书愤》尾联:侧重于表达对诸葛亮《出师表》中的精神品格的赞赏和仰慕。
《蜀相》尾联:对诸葛亮多次出师北伐,但未及成功就已身亡的无限痛惜。
前者昂扬,后者悲恸。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7、陆游仰慕《出师表》中的哪些精神品格?
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
亲贤臣,远小人——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
8、作者“书”了哪些“愤”?
A.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中原丧失。
B.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奸臣当道、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小
结
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