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一轮精品复习单元测试(12)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届高三一轮精品复习单元测试(12)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11 15: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测试(12):中国国土整治(原人教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中国区域图,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国土整治重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
B.b地区应发展立体农业,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C.c地区应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治理
大气污染
D.d地区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
大力发展旅游业
2.e地区燃煤量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b地区,其中主要原因是 ( )
A.法制健全 B.风力大
C.植被覆盖率大 D.降水少
3.f省是能源短缺地区,下列哪些措施能积极有效地解决该省能源紧张情况( )
①法制健全 ②西电东送 ③进口石油 ④对用电大户进行拉闸限电 ⑤利用风能发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读右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
a.①区土层薄,②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b.①区水资源不足,②区春旱严重
c.①区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施加熟石灰
d.②区应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灾害
A.ac B.bd
C.ad D.bc
5.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或农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B.②区水土流失严重
C.①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D.②区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
读我国北方某地统计表,回答6—7题。
年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水含沙量(%) 水旱灾害(次) 粮食单产(斤/亩) 粮食总产(亿斤)
1965 19 333 420 38 10 0 410 20.5
1978 10 478 350 42 35 2 300 18.0
6.上述资料反映出该地12年中粮食单产变化,其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快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D.耕地减少
7.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大陆性增强 D.光照条件变差
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开展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8—9题。
8.理论上在江南湿润地区是不可能形成沙漠的。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判断该处形成沙漠的原因可能是 ( )
A.滥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
B.由于受南岭、武夷山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C.副热带高压长期停留在此
D.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使土地荒芜,从而形成沙漠
9.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 )
A.先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实行人工增雨,加大该地的降水量
读右图,回答10—13题
1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水热充足
C.人均耕地较多 D.自然灾害较少
11.图中所示地区适宜种植 ( )
A.柑橘 B.橡胶 C.苹果 D.冬小麦
12.本地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是为了 ( )
A.合理利用光热资源 B.合理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
C.合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D.合理利用现代化农业设备
13.本区农业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 )
A.农作物生长期长,复种指数低 B.生物品种过少
C.劳动力不足 D.生态环境急需保护
读下图,完成下列14—16题。
14.图示阴影地区的土壤是 (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褐土 ④灰化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5.图示阴影部分都种植的农作物是 ( )
①小麦 ②玉米 ③甜菜 ④亚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6.图示阴影地区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 )
①自然带类型 ②植被类型 ③气候类型 ④农业地域类型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17—19题。
17.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
影响最小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图中铁路线⑤于1997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并投入运营,
是我国首条公司化合作的铁路。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条件
C.政治因素 D.科技
19.在图中M、N两城市的商业网点、居民能买到鲜活的海产品,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 ②包装技术的进步
③保鲜技术的进步 ④拥有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海南岛果蔬总产量达395万吨。其中近70%运往全国和60多个大中城市及欧盟和日本市场。海南岛成为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的生产基地。读右图,完成20—22题
20.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果蔬基地的自然条件是( )
①地处热带,光热充足,生长期长
②雨季长,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③冬季不受季风影响,无低温危害
④全年降水均匀,无旱涝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海南岛的果蔬产品在外运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其原因是 ( )
①路程遥远,运输工具和线路陈旧落后 ②琼州海峡风高浪急、航运不便、航速较慢
③缺乏先进的保鲜手段和技术 ④冷藏加工业薄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F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开发和保护的重点是 ( )
①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积极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和第三产业
③利用山区风光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
④利用热带森林资源,发展清洁造纸和保健食品等制造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若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河流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据此完成23—25题。
23.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
A.2月—4月 B.5月—7月
C.7月—8月 D.9月—10月
24.修建水库前,与该河段出现最高水位有关的现象是 ( )
A.梅雨连绵 B.春雨霏霏
C.冰雪融化 D.气旋活动频繁
25.修建水库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
A.洪涝灾害频繁 B.诱发地震、滑坡
C.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D.某些鱼类减少或绝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26.(21分)读我国东部地区干旱出现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西南地区物资外运主要依靠 (运输方式),改善西南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所面临的自然障碍有 、 、 等。(4分)
(2)丙、丁两地,热量条件较好的是 地,因为该地 , 。(3分)
(3)A地区干旱一般在 季,B地区干旱一般在 季。(2分)
(4)简述A、B两地出现干旱的原因。(2分)
(5)近几十年来,图中甲、乙两湖的面积在日益缩小,其原因有何不同?(4分)
(6)甲、乙两湖的湖面最高水位出现在夏季,其原因有何不同?(4分)
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概念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将有效促进泛珠江三角区域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营造互补互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多赢”的格局。
材料二:泛珠三角地图。
(1)图中A、B两条铁路是20世纪90年代新修的交通干线,它们大大加强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部的联系。其中A铁路的名称为 ,B铁路的名称为 ,B铁路比A铁路修建的技术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是 。(6分)
(2)C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是( )(2分)
①劳动力 ②粮食 ③电力 ④家电 ⑤煤炭
A.①③⑤ B. 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3)下表表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四省区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质大小)
若上表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香港、广东省及图中的D省、E省中的某一省区,则③的具体名称是 。(2分)
(5)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合作有什么意义?(3分)
28.(13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④⑤山脉中,同为两大水系分水岭的山脉有哪些?(2分)
(2)比较甲山脉相同海拔东南坡和西北坡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分)
(3)甲、丁两省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和不利气候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
(4)图中甲、丁两省有文明全国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分)
(5)在西部开发建设中,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丙省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又有哪些?(5分)
29.(21分)读东北平原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试分析图中造成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6分)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2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区解决生态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分)
(3)该区域三江平原是我国的沼泽率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沼泽分布率达20%。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4)停止开垦荒地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C 6.C 7.B 8.A 9.A 10.B 11.A 12.B 13.D 14.A 15.D 16.C 17.D 18.B
19.B 20.A 21.B 22.C 23.C 24.A 25.D
二、非选择题
26.(21分)(1)内河运输(水运) 地形复杂 地质灾害频繁 高寒缺氧
(2)丁 纬度低 海拔低(3分)
(3)春 夏 (2分)
(4)A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形成春旱;(2分)。B地区7—8月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形成伏旱(2分)
(5)甲湖:内流湖,灌溉面积扩大,入湖水源减少,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2分)乙湖:泥沙(湖泥)淤积,围湖造田(人工围垦)(2分)
(6)甲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2分)。乙湖:大气降水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夏季(2分)
27.(13分)(1)京九线 南昆铁路 途经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板块交接处,地质条件不稳定(6分)
(2)D(2分) (4)湖南(2分)
(5)(3分)
28.(20分)(1)③和④
(2)西北坡气温年较差较大 西北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于同海拔的东南坡。(6分)
(3)立体农业,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2分)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干热少雨(伏旱)(2分)
(4)有色金矿产丰富(2分)水电丰富(2分)
(5)优势: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及旅游资源,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便宜等优势。主要的限制性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6分)
29.(21分)
(1)A降水较多,黑土肥沃,生物产量高 B降水较少,地表多流沙,土壤盐碱化,不适宜农耕和放牧(6分)
(2)风沙危害,水土流失(2分)继续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增施有机肥,桔杆还田(6分)
(3)(4分)气候冷湿,地势低洼平坦,有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层,使地表水下渗缓慢,排水不良,形成沼泽。
(4)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分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100080
100080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位置、交通及信息
① ● ●●●● ●● ●●●●
② ●●●● ● ●●●● ●●
③ ●●●● ● ●●● ●●●
④ ●● ●●●●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