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一、温度计工作原理:
二、摄氏温度:
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单位:摄氏度,符号:℃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
三要
1、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2、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不
1、不能碰到容器底
2、不能碰到容器壁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方法总结:
1、如图1所示,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
温故知新
B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猜一猜下面图片分别对应了水的哪种状态?
物质三态
一望无垠的冰川
朵朵雨花天上来
湿衣服晾干
冰——固态
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自然界里常见的物质状态有哪几种?
物质三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水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之间相互转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而这个过程在物理学中叫就做——物态变化。
常温下气态的氧气在低温时也可变为液态甚至固态,如图即为固态氧气?
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物质三态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注意不要把熔写成消融的融或溶解的溶!
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
熔化
凝固
下面图片分别对应了哪种物态变化呢?
物质三态
热巧克力酱
糖画
固→液:熔化
液→固:凝固
你还能举出其它物态变化的例子吗?
物质三态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蜡炬成灰泪始干”
固→液:熔化
固→液→固:先熔化后凝固
在严寒地区,滚烫的热水也可以瞬间变成雪,请看——
沸水瞬间变冰记
你知道美丽的玻璃制品是怎样制作的吗?
一起来看下面的视频,思考其中涉及了哪些物体变化。
神奇的吹玻璃工艺
提出问题:
1、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
2、物质熔化时温度怎样变化呢?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用实验探究一下我们的猜想吧。
猜想与假设
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
实验探究
选择比较容易熔化的,且在熔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
铁块
铜块
糖块
铁块和铜块虽然很常见,但是其需要熔化的温度很高,较难实现,而糖在加热熔化时会产生刺激性气体。
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
实验探究
我们选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来做固体的熔化实验。
海波,又名大苏打,无色透明固体,临床上常用作氰化物的解毒剂。
石蜡,从矿物油中提炼,常用于包装及保鲜。
用什么器材去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呢?
实验探究
铁架台
酒精灯
温度计
试管
烧杯
石棉网
停表
实验器材要自下而上组装,想想为什么?
实验探究
实验注意事项:
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2、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3、用外焰加热。
实验注意事项:
1、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石棉网的作用?
使烧杯受热均匀。
3、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
使试管尽可能均匀受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③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④根据海波和蜂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⑤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
海波与石蜡熔化数据表:
数据分析
0
1
2
3
4
5
…
时间/min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数据分析
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记录表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接各点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数据分析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接各点
数据分析
如图,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AB段海波处于固态,表示固体吸热升温过程。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B点海波开始熔化。
数据分析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BC段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这是海波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CD段海波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数据分析
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石蜡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持续上升。且石蜡加热时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
数据分析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结论:
固体分类
根据熔化时温度是否保持不变,我们可以把固体物质分为两类:
一类物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晶体。
一类物体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物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石蜡、沥青、玻璃等。
固体分类
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石蜡、沥青、玻璃等。
食盐晶体
冰
松香
沥青
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固体分类
一些晶体物质的熔点
固体分类
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
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吗?
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又有什么规律呢?
凝固
AB 段:固态
BC 段:固液共存
CD 段:液态
B 点:固态
C 点:液态
DE 段:液态
EF 段:固液共存
FG 段:固态
E 点:液态
F 点:固态
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体。
先变稠,后变硬,最后变为固体。
凝固过程可以看做是熔化的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凝固的规律:
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 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一些应用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冷冻食品保鲜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一些应用
不能,因为无法继续向外放热。
1、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 (? ? ? )
例题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吸热温度不变
D、两者效果相同
C
2、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为什么?
例题
水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中,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课本练习
2、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课本练习
3、图3.2-6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课本练习
4、水的凝固点是0°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根据这一猜想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课本练习
总结
2、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熔化
凝固
熔化时固液共存
不同
相同
晶体
晶体
非晶体
非晶体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熔化时先软后稀
凝固时固液共存
凝固时无固液共存态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