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 一 学 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第一部分 基础(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chōng 憬 pìn 请 xuàn 丽 眼花liáo 乱
2.下面两各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①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徜徉在浩淼的书海中,携取最美的果实。愿我们的少年时代镌刻着最美的记忆。默然回首,年华无限。
②我就会一扫心中的失意与诅丧,在那种纯明里享受到天宽地阔的惬意,认识到世界毕竟有着清洁安宁的脚落。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及对联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作品名。(10分)
①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 _ __》)
③ ,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④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不应有恨, ,人有悲欢离合
(_ ___《水调歌头》)
⑥ 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
⑧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刻舟求剑》)
4.名著阅读(5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成功的塑造了汤姆·索亚这一艺术形象,给人们深刻的生活启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海盗”去》中,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什么 (2分)
②联系《洞中历险》中的相关情节,说说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5、语文活动,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走近端午]的节日活动。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 ___。
(2)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空格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
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
赛龙舟□□□□ 传四海
第二部分 阅读(35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古文,按要求完成6-10题。(12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②。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②游:玩。③子:果实。④信然:真是这样的。
6.下面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2分)
以丛草为林 拔山倒树而来
项为之强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8.翻译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两个“果”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10.用现代文给文章加一个结尾,要归纳出作者之所以能取得物外之趣的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安恩和奶牛》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6分)
①在瓦尔普峡集市的牲口交易场上,站着一位老妇人和她的奶牛。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
②她就用这副神情接连打发走了许多主顾,这便理所当然地引起大家对她的注意,对她说长道短起来。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
③“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是这样的,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的打算没有什么不好的,不会对别人有什么恶意……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
11.文中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2分)
12. 文中写有人出大价钱买牛,“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她的“坚决”和“窘迫不安”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13文中第③中安恩反复说“我们”, “我们”指谁?如何理解这个“我们”?(2分)
(三)阅读《话说重阳》回答14—16题(6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4、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2分)
15、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2分)
16、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那么这其中寄托了老百姓哪些美好的愿望?(2分)
(四)阅读《太阳语》一文,完成17~20题。(11分)
①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这排房子东西走向,阴暗潮湿,尤其是四周的楼房冲天而起之后,这排房子几乎再也见不到阳光了。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佳境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
②每天早餐过后,我会走进书房,读一读,写一写,累了困了,就泡杯清茶,在氤氲的茶香中点上一支烟,抬头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逼仄的一线天空偶尔也会飞过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那时,我自以为没有比这更快活的事情了。
③一天早晨,我正写到妙处,窗纱外忽然穿进一束阳光,如探照灯般绕来绕去,把个宁静的斗室照得一片明亮。我刚站起来,那束阳光就钉在我的脸上,一动也不动,使我无法睁开眼睛。我有点气恼,猛地举起拳头,那束阳光一下子不见了。我睁开眼睛,却是一团黑洞。过了一阵才隐约发现,那是个孩子,晃着小圆镜,在玩太阳呢。我也不去计较,坐下来继续写作。可是刚写了一句,那束阳光又跑进来了,在我的额头上锯过来锯过去的。
④我有点愤怒了,就起身出了门,快步上完几十级台阶。我想教训教训那个顽童。然而,一见我来了,那孩子却一脸愉快的表情。我也不好发作,因为他坐在轮椅上……我从此知道了这个孩子名叫瓦片,今年8岁了,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他们早晨上班时,就把轮椅推到外面,让孩子晒太阳,自己玩。
⑤我冲他笑了笑,依然回到书房写作,以免灵感走失。
⑥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扰人心绪。我想我应该跟那个孩子谈谈,告诉他有意打扰别人的工作是不礼貌的,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⑦“瓦片,”我叫他,“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
⑧“我跟你说话呀,叔叔。”
⑨我惊讶不已。
⑩“我天天看你,好长好长时间了。人家都是一伙一伙儿地上班去了,只有你一个人在黑房子里。我天天看你的头,头低着——你在里面哭吧?可怜的,又没有人和你说话。我让妈妈给我买个小镜子,可她说;‘男孩子照镜子,多丢人!’爷爷从乡下来了,才给我买了一个……叔叔,你怎么又哭了?你别哭,只要出太阳,我天天早上都给你说话。”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而告诉我这一知识的,竟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以后,我每天清晨都在小男孩那束时断时续的阳光的陪伴下写作,它激发了我的灵感,我终于写出了一部成功的作品。
又是一个天朗风清的早晨,电视台来了两个人采访我,问我是怎么写出了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的。“走,到我的书房后,你们就明白了。”我领着客人下到我那个黑乎乎的房间,然后我坐到书桌前,请他们欣赏那束定时出现的阳光。可是,十几分钟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忍不住了,就跑出去找那个可爱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
“瓦片,你今天干吗不跟我‘说话’呀?”
“哦,我今天不了,”孩子露出灿烂的微笑,“今天有他们跟你说话,我就用不着照太阳啦。”
后来,电视台播放了对我的专题访谈,题目就叫做“太阳语”……
17.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我”的住处有怎样的特点?放在全文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可是,一连几天的早晨,只要我一坐到书桌前,那束阳光便跳跃进来,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句中的“跳跃”改成“照射”好不好?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⑦段中,“我”说“你干吗老往我的房间里照太阳呢”,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我”在这里是询问的语气吗?“我”想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语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只见他手里拿着小圆镜,所不同的是,小圆镜被一块小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对于瓦片的这一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文第段中说“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阳光还有一种语言功能”,读完全文后,你觉得瓦片通过阳光传递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40分)
22.孩子们的世界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好奇,也有想象;有探索,也有思考……回忆起来,总有一个鲜明的印象,请以“我的孩童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3略
4:(1)当兵士,印第安人酋长
(2)如机智聪明;关爱他人;镇定沉着等。(举例略)
5:屈原投汨罗江;鼓声阵阵(或 呐喊声声,等)
(一)
6:D 7:C
8:(1)抬起头来看群鹤舞空的景象,脖子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2)李树长在路边却结有很多果实,这一定是苦李子。
9:强调作者想象的逼真。
10:要突出要点:爱观察,观察仔细;想象奇特丰富;视小为大的童心童趣(写到两点)
(二)
11: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的嘈杂,反衬出安恩的沉静。
12:“坚决”说明安恩不为金钱所动,爱奶牛,突出她的善良,“窘迫不安”说明安恩一文给别人造成误解而难为情,也是突出安恩的善良。所以不矛盾。
13:安恩和奶牛,突出她把奶牛视为同等的生命。
(三)
14、古人以九为阳,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故名重阳。
15、插茱萸是为了除虫防蛀,登高是为了“小秋收”,类似例子如端午吃雄黄酒是为防虫咬。(2分,每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16、登高的“高”含“步步高升”“高寿”之意。(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四)
17:阴暗潮湿,见不到太阳。(1) 为瓦片用阳光和我交流做铺垫。(1)
18:写出阳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特点(1),与下文“如小猫捕鼠,东闪西蹦的”相呼应(1)突出瓦片的活泼可爱。(1)
19:是质问,责问的语气
20:因为瓦片知道今天有人和说话,不用太阳语了(1)写出瓦片的细致和善解人意。(1)
21:用一束阳光作为语言,表达对我的关心问候,如同无声的语言,温暖人心。
22:作文略
A
B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