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伯牙鼓琴》 课件(共2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伯牙鼓琴》 课件(共2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16:15:25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幅短小,讲的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家有关的故事,叙事简洁,余味悠长。课文共4句话,分两个部分。第1部分讲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第2部分则是写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文章用墨极简,仅仅83个字,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想象空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七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晓文意。
3.能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知音之谊,体会伯牙遇知音之喜,失知音之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晓文意。
[教学难点]
能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的知音之谊,体会知音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词,导入课题
1.诵诗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诗,请看。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摔破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2.引导学生猜出猜出这首诗伯牙和锺子期。
3.师板书课题《伯牙鼓琴》,生齐读课题并释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韵味
1.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故事。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易错字音板书,生齐读三遍。
(课件出示易错字音)
4.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读出其中的韵味。请同学们看着屏幕注意文中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再把课文读一读。
5.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师小结:读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慢慢读,慢慢品,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味。像“乎”和“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如果再配上恰到好处的动作,就更是陶醉其中了。
三、初步感知,了解文意
1.学生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课件出示难懂词的解释,小组合作学一学。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习情况。
4.(课件出示译文)学生读译文,和自己的翻译对照,总结翻译古文的方法。
四、细读品析,感悟知音
1.了解伯牙和锺子期(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的简介)。指名读。
师:伯牙子期,一个是“琴仙”,一个是“樵夫”,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却能坐在一起,一个弹琴,一个听对方弹琴。那伯牙弹得如何?(好)锺子期能听懂吗?(能)
2.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他们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呢?(请同学们用笔在书上标画出来)指名说。
3.伯牙在鼓什么?钟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呢?
学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正弹到描绘高山的乐曲,钟子期就仿佛想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师:伯牙鼓琴心中想到高山的时候,他的琴声也一定是(生说描写高山的词:气势磅礴,雄浑有力)。
(课件出示:巍峨的高山)
师:这气势磅礴的琴音一定震撼了子期,他不由得赞叹:(课件出示巍巍乎若泰山)
再读一遍,读出高山的磅礴
4.学习“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生读译文)
师:这一次伯牙的琴声又妙在哪里呢?(弹出了浩荡的流水)而钟子期又是怎样评价的?(出示:汤汤乎若流水)
师:伯牙弹琴,高明在何处呢?(他能把心中想到的用琴声表达出来)这就叫琴心合一。其实高明的何止是伯牙一个人啊。钟子期高明在哪里?(他能够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出他弹的是什么。)
5.拓展训练:
想象一下假如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会说什么?(生答,师随评)
假如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又会说什么?(生答,师随评)
6.所以,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不论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志在清风,还是志在明月,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种心意相通的朋友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心”“知音”)
(出示课件)
7.让我们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知音之谊(女生读红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
8.其实,伯牙子期的相识源自一次山间偶遇。一次偶遇却让自己找到了知音,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欣喜、激动)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拿起笔来写在书上空白处,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9.是啊,此时的伯牙与子期,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此时此刻,我是(激动的、高兴的)(课件出示)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10.学习“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相传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来相会。无奈,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江边,等待他的却是:
出示句子“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学生读。
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
(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在这里伯牙“绝”得仅仅是“弦”吗,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回归全文。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我们一起来读,共同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全文仅仅83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83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伴着动人的旋律再读这个故事,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
学生齐读
布置作业(共2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摔破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自学要求:
(1)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结合插图,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读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标记。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鼓琴:弹琴。
方:刚刚。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志:心志,情志。
若:像。
巍巍:高大的样子。
善哉:好啊。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认为。
少选:一会儿,不久。
足:值得。
复:再。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锺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人。相传锺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正弹到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就仿佛想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伯牙又想到了流水,锺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鼓琴,
志在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志在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
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志在明月。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志在清风
“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拓展延伸

在锺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
鼓琴,锺子期
听之。方鼓琴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

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知音故事
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下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下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