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句子品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让我们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
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要把地球的美读出来。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渺小
列数字
作比较
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
铁
矿产资源
举例子
煤
石油
“原先、先前”的意思。准确地点明了这些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分类别
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
不但
还
小组讨论:
什么是生态灾难?结合我们的生活环境,说说你平时看到哪些行为造成了生态灾难?
(课后第三题)
每天,我们的地球上有15亿人呼吸着受污染的空气,至少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因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亡。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人类目前无法移居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说地球“太容易破碎”,是因为地球很容易因各种原因受到伤害,如资源枯竭的危机。
联系生活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课后第三题)
课堂演练
一、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1.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
2.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A
D
C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样子非常(
),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
)。它所蕴含的(
),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
)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
)。
美丽壮观
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保护地球
2、一起动手,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1、摘抄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六年级语文上册《18.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学会搜集有关资料。
3、增强热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抓关键句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所学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地球的?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是如何介绍地球这些特点的?
二、深入解读,明确中心。
1.感悟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1)出示宇航员航拍地球的图片感受地球的美丽壮观
(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千米,为什么还说它是“渺小”的呢?说说你的理解。(它是与宇宙相比较而言的,而且它只有那么大,不会再长大。因此说它是渺小的。)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1)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资源?
(2)可再生资源是否就可以无条件再生呢?。
(3)体会第4自然段中“本来”用词的准确性。
课件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本来”去掉,你认为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
3.明确人类无法移居到其他星球的事
实。
(1)理解“至少”的意思和用词的精确。
4.小结
因为地球像母亲一样孕育我们给我们提供生存所需的资源所以我们要爱护她;因为地球的资源有限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些资源;因为我们没有第二个可居住的星球,地球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加倍爱护她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设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
课件出示:生态灾难图及大数据感受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四、达标检测,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体会说明方法,把握课文主题。
课件出示:
一、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1.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
(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
3.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样子非常(
),但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
)。它所蕴含的(
),如果它被破坏,人类根本(
)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
)
五、作业布置
1、(必做)抄写本课所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说明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选做)2、动手,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渺小
有限
资源
没有第二个星球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一)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渺小
及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2、品文嚼字学习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地球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
(2)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感受地球的渺小)
2、我们的地球很美,数不尽的名山大川等你探索;我们的地球很慷慨,她无私地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我们的地球也很脆弱,破坏了就再难恢复和替代。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
1、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完成字词学习。先自己读,然后互相读给同桌听,读不准的地方互相帮助读准。
2、指名学生朗读,师正音。
3、生齐读词语。
4、师指导书写“毁”字。(板书:毁)
5、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请用文章中的话来回答。
①生画句子,师巡视。
②哪些同学找到了课文中的这句话?
1)请找到的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观点?
2)没有找到的同学由教师引导,从题目入手(抓住“只有一个地球”的“只有”),找到本文的观点: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五、总结:绿水青山是地球母亲慷慨的馈赠,我们能做的,唯有更加珍惜这一切。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再也无法找到第二个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