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1919
1936
“文近时观察国事,认为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怀觉悟不可。故近仍闭户著书,冀以学说唤醒社会。政象纷纭,未暇问也。”
——1919.8.28《复阮伦函》
护法运动失败后...
革命正处在低潮中。环顾海内,仿佛没有什么足以同黑暗势力抗衡的力量。谁也没有想到,在原本相当沉默的民众中竟会爆发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来。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18-1919,孙中山避居上海,闭门著书。
民众何时觉醒?
民众已然觉醒!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放眼天下,孰是我辈?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五四运动(1919)
顾维钧
“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公理战胜强权”
×
2、经过:
时间
中 心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6月初-6月底
北 京
上 海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我所领导的革命,倘早有你们这样的同志参加,定能得到成功。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命运,都落在你们这一代青年的身上了。”
——6月17日,孙中山面向上海寰球学生会演讲
爱国学生在街头演讲
3、结果:
“在巴黎的中国政治领袖们、中国学生各组织、还有华侨代表,他们全都每日必往中国代表团总部,不断要求代表团明确保证...他们还威胁道,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 ——《顾维钧回忆录》
释放被捕学生
拒绝在和约签字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一位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
4、评价
“五四运动的大功劳,是解放思想。我自己就解放了思想...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
——茅盾
“一次暴动胜于数千百万册书报” ——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
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共成立打下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南陈北李”
李达
李汉俊
陈望道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马列主义在思想上的吸引力、苏维埃政权的主动示好及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际成功,共同在中国创造了一股澎湃的思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1920年,张太雷(中)陪同维经斯基会见李大钊
1921年6月,尼克尔斯基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来到中国。他来华的使命,是与马林一道,召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导中共一大的选举。
——《中共一大“第十五人”的身份之谜》
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2017.11摄于北大红楼纪念馆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思考: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
②联系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问题?
③何时完善?怎样完善?
未提出反帝反封建要求
中共二大;最低和最高纲领
①此时的中共将斗争对象指向了谁?
京汉铁路大罢工
反动势力残酷镇压工人运动
永丰舰上避难的孙中山夫妇
1922-1923,国共两党相继遭遇重创...
“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缕指,顾失败之惨,未有甚于此役者。”
——孙中山
叛变
第二次护法运动
工人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中共三大
(1)背景
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屡次失败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孙中山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内容
实质
(新)民族
(新)民权
(新)民生
(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内容
≠
纲领、目标
方法、手段
“新”在反帝、民族平等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新”在民权的普遍性和可行性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普遍平等的民权
为一般平民所享有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各民族一律平等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围有大小耳。” ——孙中山
2、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4.12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7.15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31日,蒋又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明确告示列强:“国民政府所定政策为不用武力和任何群众暴动以变租界之地位。凡愿意平等待我之国家,即为吾人之友,纵使从前曾压迫中国,吾人也愿与之合作,与之联合”
——《上海民国日报》 1927年4月1日。
“同室操戈”
他斥责那些反对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右派说:“尔等不奋斗而妒他人之奋斗,殊属可耻。彼等破坏纪律,吾自有办法,与尔等何干?”
——孙中山生前致力于调节右派与中共的嫌隙
1925.3.12 孙中山先生仙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一些人从各地向汉口汇聚,
更大的一股力量在南昌蓄势待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远没有被打垮!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份
月份
时期
党员人数
1921
7
一大
57
1922
6
二大
195
1923
6
三大
432
1925
1
四大
994
1927
4
五大
5.7万
1927
大革命失败后
1万
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