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优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百年孤独》优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4 21:2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年孤独》优秀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第一课时
思维发展与提升:
1.了解作者及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2.把握小说奇特的人物及离奇的故事。
课前预习: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省阿拉卡塔卡镇,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在哥伦比亚内战期间被迫辍学,任《观察家报》记者,1961到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荣誉称号。他的作品,除了1967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之外,还有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2000年还创作了反映禁毒斗争的《将死》,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曾被瑞士《周刊》1996年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博尔赫斯也称“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莎士比亚,《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光荣和自豪”。由此可见,马尔克斯是当今世界上了不起的大文豪。
背景简介:
哥伦比亚内战爆发: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该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味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
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创作手法,是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优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这种似是而非,“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是: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秘气氛;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善于借鉴、吸引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一、导入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这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小说,有着奇特的人物和离奇的故事,语言也摇曳多姿,时而简洁紧凑,时而铺张奇丽,既有庄严的叙述,也有轻松的幽默,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品味其语言艺术。
二、自读思考
1.选文主要讲了几件事?(马孔多变了样;丽贝卡到来;失眠之症)
三、反馈
四、小组讨论:
1.马孔多的变化给布恩迪亚一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布恩迪亚暂时从幻想中解脱出来,忙于整治市镇,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乌尔苏拉忙于大有前途的糖果小动物生意,一心扩展家业;奥雷里亚诺全天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完全凭自己的探索掌握了金银器工艺;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跟在印第安女人后面,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
2.课文开篇写“马孔多变了样”,马孔多变成了什么样?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①乌尔苏拉带来的新居民,使这座昔日僻静的小村落有了手工作坊,开通了商铺,建立了与外界的联系,变成了繁华的城镇,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②群鸟被音乐钟取代,巴旦杏代替了金合欢;
③丽贝卡的到来使马孔多小镇上的居民患上了集体失眠症。
作用:①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②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根据第七自然段的文字,分析乌尔苏拉的人物形象。
①善良且有爱心。是她收留了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丽贝卡,并把她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一样教导。②慈爱但坚持原则。丽贝卡有吃土的恶习,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
五、小组展示
六、教师点拨与精讲
面对失眠症,马孔多的人心态是如何变化的?
毫不在意→警觉紧张→兴高采烈→习以为常
七、课堂练习:
仔细揣摩下面文字内容和句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孤独,虽无法准确下定义, ①。19世纪作家爱伦坡在《人群中的人》中描述了现代人孤独的处境,主人公不断追逐人群却寻找不到安慰。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遇到不痛快,想找人倾诉,翻开通讯录, ②。马尔克斯创作完《百年孤独》后这样解释:孤独是一种爱的能力的缺失。在人群中,只有带着爱意、打破坚壳、努力追逐的人, ③。
却是每个现代人都会有的情绪
却发现没有可以联系的人
才能化解孤独
八、拓展阅读
白痴的生活
[爱沙尼亚]梅希斯海因萨尔
维洛林德意识到了自己是个白痴,这使得他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周围人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就连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也丝毫没有想到他有这种可怕的症候。
“这一切简直太离谱了!"维洛暗想。
维洛开始频繁地照镜子端详自己的脸,可是除了忧虑的表情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担心的样子。
而忧虑的表情对于一家之长、真正的父亲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家里人都认为这再正常不过。事实上,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他所做的事多么引人入胜,不管工作中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就,都不能给他带来像白痴那样生活所享受到的快乐。可他却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
有时候,劳碌地工作了一天之后,维洛发现自己在公园里张大嘴巴看着麻雀,有时更傻里傻气地纵声大笑。他惶恐地看看四周,扮出一副正经八百的神情,然后匆忙离开。
与这种神魂颠倒完全不同的是,维洛做出了不少杰出的发明。他受过两种高等教育:一种是人文科学,另一种是实用艺术。现在他在塔尔图家具公司担任厨房装饰工艺艺术设计师,在这一领域他颇.受尊重,是当之无愧的知名专家。此外,他还熟练掌握了五种外语,娶了哲学教授的女儿为妻,和她一起养育了三个孩子,他还善于结交朋友,其中不乏绝顶聪明和智慧超群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一切都起不到他所期望的那种作用。所有的大智慧固然很有意思,使他开心,可在这中间他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那种生活中原本质朴而纯真的快乐。
三十五岁时,维洛终于明白:如果揭开那并非天生而是后天获得的保护色,那么可以看出,在他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活生生的白痴。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很悲伤,却又感到某种解脱。从那时起,他开始享有静谧而怡然自得的独处时刻。他有时提前下班,或者星期日一大早就悄悄溜出家门。
在这样的日子,维洛的眼睛格外闪闪发光,他几乎一路小跑着来到长途汽车站,随便登上某辆城郊汽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基亚尔尔肯纳或艾克。不过,他最常去的地方是设在达比韦雷的垃圾场。在那里他能摆脱掉一切束缚,自由自在。他毫不掩饰内心的快乐,高兴地看看被扔掉的暖气片、熨斗还有旧杂志,随心所欲地挺直身子躺在发霉的破垃圾堆当中,放心地扯着嗓子大声喊叫,以迎合乌鸦的哇哇叫声。
当妻子偶尔问他经常外出到哪里去时,维洛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因为家具市场竞争激烈,他不得不经常到图书馆去,以便提高专业水平。他为了证实自己的话,会从公文包里取出各种专业书籍和图纸,再加上专业术语来解释分析。妻子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也就相信了他。这样维洛便可以继续过着自已原本状态下的隐秘生活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有了更加喜欢的地方。那是一个被废弃的古老的庄园。维洛一到庄园就钻到牲畜棚里,仰面躺在鸡群和羊群之间,静静地待在饲料和干粪堆上。他欣赏着吃力咀嚼饲料的羊,觉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样,体验着最幸福美妙的瞬间。鸡在他瘦削的身体上悠闲地散步,用呆傻的目光看他,有时啄他外衣上的纽扣。羊呢,不停地闻着维洛那沾满谷壳饲料的头发,用粗糙的舌头舔维洛那抹了盐的脖子。他眨巴着眼睛,嘴角上流出口水。有趣的是某一只母鸡会把维洛当成公鸡在他眼前迈着碎步走过,向他卖弄风情,竖起羽毛向他求偶,面对这种情景,他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与这间破旧不堪的小房、鸡、羊,还有弥漫在阳光中的尘埃融合在一起,他每分每秒都在享受着极乐世界般的幸福。
外面天开始变黑了,维洛跑进庄园里的厨房,默默地坐在板凳上,凝视着日光渐渐把自己的阴影从污水桶向右边移动,直到破旧餐桌上仅仅留下一个小小的亮点。这时小老鼠爬到餐桌上寻找面包残渣吃,它根本不在意这里坐着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看着它。小老鼠对于他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毫不在乎,如此不加掩饰地无视他是一个生命体,使他顿时产生许多感悟。
每次维洛这样外出归来,情绪都格外高昂,眼里闪烁着特殊的光芒。他热烈地亲吻妻子,和孩子们玩耍嬉戏。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设计用于遥远未来的另类家具。在这些迅速绘制出的桌、椅、柜橱的草图中,可以捕捉到某种非同寻常的、完全新颖的、宏伟壮观的风格,维洛会立刻把这些图纸藏到办公桌的最里面,仿佛担心被不吉祥的毒眼看见似的。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紧紧围绕“白痴”展开情节,先点病症,后叙原因,再写“白痴的生活”种种表现及其意义,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B. 维洛“不得不掩饰这见不得人的秘密”,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了一个症状十分严重的白痴,害怕别人知道后会厌弃他,远离他。
C.作者以动人的细节描写、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维洛与鸡、羊相处时的那种自然和谐、物我相融的状态,表现了维洛在自然生物面前内心无比的惬意与幸福。
D.小说以离奇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当今社会某些人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一方面为生存生活而迎合世俗,在生活中追求金钱、名利、地位等,一方面又极力追求着自我内心的快乐与自由。
9.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10.小说主人公是否真的变成一个白痴?请阐述理由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她的白痴行为的看法。
解析:
8. B維洛不是真正的白痴,他怕自己的“白痴行为”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视其为异类,所以只能偷偷地享受“白痴的生活”。
9.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做铺垫。②就人物塑造来说,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维洛工作上的卓越及家庭的幸福状态的叙写,让我们看到了维洛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面形象。③就主题角度来说,凸显了小说主旨。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维洛却根本体会不到那种快乐,从而表现了维洛对自我现有生活的否定,交代了追求“白痴生活”的缘由,突出了对质朴纯真生活的追求这一主题。④就艺术表现手法来说,“白痴生活”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突出了维洛内心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及对自由本真生活的追求。10. (示例一)不是。①生活中他是一个正常人,心智正常,有学历,是专家,有体面的工作,有家庭孩子;②他能把自己当作白痴恰说明他不是白痴,他只偶尔以白痴的行为去感受自由纯真的生活。(示例二)是。①他的“白痴行为”是一种在现实生活的极度压抑之下的发泄和放松,是一种在世俗生活的名利、地位等牵累下的主动寻求解脱的方式,更是渴求回归自然本真(或追求自由质朴纯真)的一种表现。②这种行为对他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解除了他的压抑烦躁,激发了他的生活热情和创作灵感。
《百年孤独》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科素养与教学目标:
1.小说中体现的魔幻现实主义
2.探究小说中的象征艺术
一、导入
二、自读深思:
1.十一岁的丽贝卡来到了马孔多,她有一个恶习——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结合他的遭遇,分析她喜欢吃土的原因。
析:丽贝卡是个孤儿,几乎没有得到过爱怜,相反,饥饿和伤害却是如影随形。在灰暗的岁月里,无边的苦难让幼小的心灵无处安放,心中充满恐惧和孤独。虽然土并不好吃,但却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让他能抵御片刻心灵的恐惧。所以,吃土也成为她发泄情绪和隐藏不安的一种方式。
三、反馈
四、小组讨论:
1.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孤独?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布恩迪亚忙于整治市镇,乌尔乌拉忙于照看家庭;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丽贝卡自始至终内心都是孤独的。
2.《百年孤独》中描写马孔多的人染上失眠症有什么象征意义?
①得了这种失 眠症的人,一开始会失眠,到后来会失去记忆,即健忘。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命运。这是在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②作者以马孔多人患上失眠症,比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这种由挣扎焦虑到逐渐麻木再到梦幻般的遗忘,就像马孔多的人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一样。
③课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魔幻与现实混杂,让人们懂得历史在循环往复的时间长河中,从初生到毁灭是多么可悲。
五、小组展示
六、教师点评及精讲:
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2.运用大量魔幻手法
1.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本文中,作者对健忘症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实质上包含了他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和清醒的批评精神,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
2.运用大量魔幻手法
运用大量魔幻手法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运用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本文节选部分多处运用了魔幻手法。如:
①奥雷里亚诺的预言。奥雷里亚诺说:“有人要来了”“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果然,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②丽贝卡吃土。丽贝卡来到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数天,什么也不肯吃,竟然没有被饿死,后来印第安人发现她只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石灰墙皮。
③马孔多的失眠症。从丽贝卡开始,继而蔓延到整个马孔多。被感染的人一开始只是失眠,后来变得健忘,最后会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马尔克斯把这些魔幻的情节融人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中,使现实主义题材改变本来面目,披上神秘色彩,即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七、课堂练习:
以“梦想”为话题,运用想象和虚构,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作业:
请以某种树木为对象,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