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0:0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几何图形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立体图
形;能举出类似于几何图形的物体实例。?
2、体验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2、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几何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
征,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以及简单几何体的
三视图.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学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难点:理解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从事物中立体图抽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这一章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二、知识点回顾
(一)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概念:
立体图形概念:
立体图形分类:(1)、柱体:圆柱
棱柱
(2)、锥体:圆锥
棱锥
(3)、球体
3、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
左视图:从左面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5、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概念
直线
射线
线段
图形
端点个数

一个
两个
表示法
直线a
直线AB(BA)
射线AB
线段a
线段AB(BA)
作法叙述
作直线AB;
作直线a
作射线AB
作线段a;
作线段AB;
连接AB
延长叙述
不能延长
反向延长射线AB
延长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
3、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线段的性质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6、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7、线段的中点(二等分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定义: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图形:
A
M
B
几何语言: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所以AM=BM=AB,或AB=2AM=2BM。
三、当堂检测
1.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A.和
B.谐
C.社
D.会
2.下面左边是用八块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
的几何体,从上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是(

A
B
C
D
3.如图,四个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展开得到的,相应的立体图形顺次是(

A.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圆锥
B.
正方体、圆锥、三棱柱、圆柱
C.
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圆锥
D.
正方体、圆柱、四棱柱、圆锥
4.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B.
C.D.
5.已知线段AC=10cm,点B是线段AC的中点,点D是线段AC上一点,且BD=2
cm,则线段CD的长为(

A.3cm
B.3cm或7cm
C.8cm或3cm
D.8cm
6.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⑴已知四点A、B、C、D.
画直线AB;
连接AC、BD,相交于点O;
画射线AD、BC,交于点P.
7如图,是由7块正方体木块堆成的物体,请指出它的三视图
8.已知点A、B、C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线段AB=8,BC=5,则线段AC=_________
9.如图,线段AB=12cm,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求DB.
10、线段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
=
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3
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求EF的长度。
1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CB=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12、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截取AB=16
cm,再截取AC=40
cm,AB的中点D,AC的中点E.求D、E两点之间的距离.
四、师生互动畅谈收获
与同伴交流,谈一下这
节课你在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你有何感
想?
五、课外作业
1、完成当堂检测部分未完成内容
2、完成课本复习题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