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题45道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题45道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17: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题45道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端下油锅;
②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
④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⑤汽油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
⑥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2.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4.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5.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8.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火﹣﹣﹣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9.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0.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消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1.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  )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12.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防止食用油溅出
13.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14.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
16.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③“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④防毒面具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⑤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溶解油污;⑥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③④⑥
17.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所以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三.填空题(共18小题)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的常识.
(1)若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该 
 灭火.
(2)为防止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在家中应该安装 
 .
(3)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应现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 
 溶液.
20.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①和②两种灭火方式的原理分别是:① 
 ,② 
 。
(2)图③是往燃烧的油锅里加水,结果不但没有熄灭锅里的火,还造成图④的后果,其原因是: 
 , 
 ,使燃烧更猛烈;正确熄灭油锅里火焰的方法是 
 。
21.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直接用水灭火
B.图书馆档案失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熄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善灭
D.熄灭酒精灯用 
 
22.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 
 .
2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一条隔离带,这样做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生活中常用的
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2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利用所学知识填空:
(1)生活中食用盐加碘,其中“碘”是指 
 (选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物质”)。
(2)饮用硬水有害健康,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炒菜时油锅着火,通常用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
25.“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 
 (填“爆炸”“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烛芯上的现象;家用液化石油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方法是 
 ;若厨房着火,应立即移走液化石油气罐,这样做的理由是 
 。
26.打开白酒瓶盖能闻到酒味的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成语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 
 ;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 
 (写一条即可)。
27.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能降温的原因是 
 ;能隔绝空气的原因是 
 .
28.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炉灶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用沙子熄灭篝火,原理是 
 。
29.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1)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 
 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4)炒菜时锅里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30.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炉灶的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
31.要使可燃物充分燃烧,则应该
① 
 ② 
 ;
森林设置防火带其灭火原理是 
 。
3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釜底抽薪”反映的一种灭火原理是 
 ;“点石成金”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
33.2019年3月29日13时30分,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陶乡郭家坪村附近发生森林火情,火场植被以油松为主,受风势较大的影响,火势出现蔓延。火场呈中低强度地表火和树冠火立体燃烧,扑救较为困难。据报道过火面积大约为10000亩,周边村民已转移至安全地带。经过17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火情基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火灾蔓延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目前未造成人员伤亡。阅读这段新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火灾现场油松为燃烧提供了请你提出一条灭火的方案。
如果你在火灾现场你应该怎么做 
 。
34.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条即可)。
35.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很多家庭都准备了75%的酒精,请你写出7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洒在实验台上的少量酒精燃烧了,你选择的灭火方式为 
 。
36.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人类“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作为飞船,飞离太阳系的艰辛历程。当飞到木星时,被木星吸引,木星上的主要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当森林着火时,可将大火周围的树木砍掉来灭火,其原理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7.燃烧灭火的原理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应用,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一中,硫燃烧产生 
 火焰。此时若想将硫熄灭,可以将燃烧匙伸入水中,这是利用灭火原理中的 
 。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把中间部分朴充完整:
②由实验二可知,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③在实验三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
一段时间后,蘸水的棉球也燃烧了,是因为 
 。
A.温度达到了水的着火点
B.温度达到了棉球的着火点
C.棉球是可燃物且与空气接触
五.解答题(共8小题)
38.化学反应能提供能量。
(1)野炊时,小明点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如图)。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填序号,下同)
A.避免铁锅被烤坏
B.避免食物烤糊了
C.使用外焰加热
(2)若加热过程中不慎失火,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9.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1)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请分析灭火原理: 
 。
(2)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0.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打铁花原理是熔化的铁水在空气中燃烧,而将铁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铁丝不燃烧,将熔化的铁水抛向空气中,却发现有火星四射的现象产生,请解释原因。
41.在实验室里,常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1)酒精(学名乙醇)的化学式是 
 ;
(2)拿下酒精灯的灯帽,酒精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 
 ;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时,破坏了燃烧条件中的 
 ;
(4)盖好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从微观角度看,酒精挥发是酒精 
 的结果。
42.近日,网上的一段视频中一名空乘人员和一名乘客用矿泉水和咖
啡等液体,扔向起火的充电宝,最终将火扑灭。一些网友认为,电器类火灾应
该用干粉灭火器,而不是用水来直接灭火。也有一些网友认为,空乘人员处理
的没错。
(1)网友认为锂电池着火不能用水扑灭的原因是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
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锂(LiOH),写出锂与水的化学方程式: 
 。
(2)请消防员进行实验验证:消防员手拿干粉灭火器迅速的扑向起火的充电
宝。只喷了没几下,火焰就被扑灭了。然而,仅仅过了几秒钟,锂电池的残骸
再一次燃烧了起来,而且比第一次的燃烧还要猛烈。消防员对于火焰用大量清
水持续浇灭。大约一分钟左右,用红外线测温计检查充电宝的温度居然还有200
多摄氏度的高温。随后,消防员将充电宝泡入水盆中,才表示已经安全了。
①只喷了没几下,火焰就被扑灭了的灭火原理是 
 。
②锂电池的残骸再一次燃烧了起来的原因是 
 。
4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
(2)为除去水中的异味,常加入 
 ;
(3)高层建筑失火,常用水灭火,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不变的粒子是 
 。
44.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出一条即可)
(2)请用化学知识解释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 
 。
45.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水和泡沫喷洒在燃烧物上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2)实验课上小明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由于稀硫酸浓度较低小明未予理会。下课后他发现衣服上被酸液溅到的地方坏了个洞且周围变成了黑色,请你告诉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A;
2.A;
3.C;
4.D;
5.A;
6.D;
7.B;
8.A;
9.A;
10.D;
11.C;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8.AC;
三.填空题(共18小题)
19.湿抹布;报警器;碳酸氢钠;
20.隔离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水的密度比油大下沉;水的沸点比油低导致暴沸,油滴飞溅出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盖上锅盖;
21.C;灯帽盖灭;
22.用湿抹布盖灭;
23.清除可燃物;煮沸;
24.元素;肥皂水;隔绝氧气;
25.不完全燃烧;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清除可燃物;
26.酒精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清除可燃物;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足够多的空气;
27.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热有降温作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附在燃烧物表面故能隔绝空气;
28.调大;隔绝氧气;
29.煮沸;活性炭;氢氧元素;隔绝氧气;
30.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调大;
3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增大氧气的浓度;清除可燃物;
32.清除可燃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下蹲或者匍匐前进,逃离火灾现场;
34.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并降低身子甚至匍匐前进;
35.C2H5OH;应用湿抹布盖灭;
36.2H2+O22H2O;不污染空气;移走可燃物;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7.蓝紫色;隔绝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需要可燃物;BC;
五.解答题(共8小题)
38.C;A;
39.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AB;
41.C2H5OH;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分子运动;
42.2Li+2H2O═2LiOH+H2↑;隔绝氧气(或空气);干粉灭火器并不能降低锂电池内部的温度,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继续,当温度达到锂电池的着火点,接触氧气后锂电池很容易复燃;
43.煮沸;活性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氢原子、氧原子;
增大氧气的浓度;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5.水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时泡沫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水分蒸发,稀硫酸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衣服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