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②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③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①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四、关键
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乘法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乘方就是相同因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引入课本61页“棋盘摆米”的故事之后,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个数为什么这么大吗?
设计意图:通过“棋盘摆米”故事的了解,让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产生好奇及求知的欲望。
2、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得从以前学过的知识入手: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正方体的体积怎么求?用a表示正方形和正方体的边长和棱长。让学生进行表示。a*a,a*a*a在结合引例“细胞分裂”P58页,复习乘法的意义“n各相同加数加法的运算用乘法表示”。那么、“个相同因数乘法的运算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乘方”P58 an 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an 。接着练习巩固P59练习第1题和习题的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迁移、对比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相关概念。
3、迁移训练,总结规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把算式①﹙-4﹚×﹙-4﹚×﹙-4﹚,②﹙-2﹚×﹙-2﹚×﹙-2﹚×﹙-2﹚,③﹙- 3﹚×﹙- 3﹚×﹙- 3﹚,④(-5)×(-5)写成乘方的形式,并说出其底数和指数分别是多少?接着让学生判断例1各个小题中的底数、指数、幂,结合例1的解题结果,总结出负数的幂的正负的规律。接着完成练习第2题(1)(2)(3);最后让学生判断例2各个小题中的底数、指数、并进行计算,然后完成练习题2题的(4)(5)。
设计意图:通过还原计算出结果,找出符号规律并进行技术。例2中底数的判断是计算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准确找底数是计算的前提。
4、归纳小结,形成体系:
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然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知识的喜悦。
5、应用新知,布置作业
P59页习题第2题
设计意图:学习新知识以后,对知识的再现以及老师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
五、板书设计
一、概念 1.乘方(幂)
2.底数
3.指数 二、例题讲解
三、应用
设计意图:板书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视觉信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利用板书贯穿全局,以点带面,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领的作用,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意图,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