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上地理 3.4学习与探究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八上地理 3.4学习与探究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2-15 10:5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 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教学分析: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主题是八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聚落》的组成部分。学生从课本上可以了解到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也能体会到它们具在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这些差别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差别之间又有哪些优缺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教学重难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观看图片、启发、讨论、探究、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居住的地方,生活现象告诉我们,最近几年,村民们陆续将房屋搬迁到公路边、集镇上,还有部分村民在城市购买了房子。可以说人类是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我们看了以上图片,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探究活动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请完成下面表格:
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
城市




乡村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参考观点:
房屋 道路 教育条件 信息流通快慢 物质娱乐生活
城市 密集、高 密、交通方便 好 快 丰富多样
乡村 分散、矮 稀疏、不方便 差 慢 较贫乏
探究活动2:
请进一步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人口规模 从事的生产活动
城市

乡村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参考观点:
人口规模 从事的生产活动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从事非农业的产业活动:商店、金融、企业、工厂等
乡村 人口规模较小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探究活动3:
结合课本第52页的两组图,反映的是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4个阶段。计论城市的发展过程。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建筑规模有哪些变化?自然景观有哪些变化?人口的多少、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变化?
答:
(参考要点:公路、房屋、桥梁、人口、车辆增多,牲畜、草萍、树木减少……)
探究活动4:
结合“世界人口分布”一节的学习,回忆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本地的地形如何?
答:
(参考要点:聚落的形成、人口分布的密集地区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我们这里地处中低纬度地区,亚洲的东南部,为平原、丘陵的地形样式,气温、降水较适宜,适宜于生存、居住。)
探究活动5: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结] 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后,展示下表,要求学生归纳各组的意见。
民居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下部空、防浸、) (高温多雨)
北非的平顶屋 (墙厚,少窗、防日晒、保温) (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
因纽特人的冰屋 (低矮、无窗、保温好) (严寒)
探究活动6:进一步探究,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
答:
(参考观点: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①墙体不象北方民居的严实厚重,也不象南方民居的轻薄。②屋顶不象北方平缓,也不象南方尖陡。③房屋深度和高度比北方大,比南方小。)
探究活动7:下面列出的是我国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答:
探究活动8:在探究活动1、2中,分析出生活在城市的确有很多好处。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深有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请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答:
(参考观点: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等方面。)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以往的大片良田被改变了容貌,被房屋、交通线路所占用;植被受到破坏;水体、空气受到污染等等,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要从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面多加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