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5.1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5.1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14 21: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初中八年级学生
,学生为初中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有过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神探狄仁杰看到燃着的蜡烛感到非常疑惑,就问身边的元芳。“元芳,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减轻呢?”接着他又走到关公神像面前说“为什么关公手中的刀时间久了质量会变重呢?元芳,此事你怎么看?”从而引发两个问题:
a、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
b、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去亲历并感悟质量变化的关系,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①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小;②化学反应后总质量变大;③化学反应后总质量保持不变。“确实如此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揭开这个谜团。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为什么要这样做?),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这样改进有何好处?),观察现象?待锥形瓶冷却(为什么?)后,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二
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C+O2CO2)
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
12:
16×2

12+16×2
12:
32

44

3

8

11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
+
O2CO2
1

1

1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①“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②“参加”: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
③“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④“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⑤“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3)建立模型,突破课题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新、求知的欲望,接着提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是否改变?,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呢?”
活动和探究:
3、蜡烛燃烧前后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通过探究学生发现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而镁带燃烧后质量增加了,从而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是不是有些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再通过生—生、师--生讨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时,切记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忽略反应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这类隐含的物质。
(4)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设计
1、学习优秀小组:
2、课堂活跃小组:
3、最佳答题小组:
六、教学板书
(一)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注意:1、适应于一切化学反应
2、“守恒”所指质量守恒
3、强调“参加”的意义
(三)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