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继氧气制取的研究之后出现的又一专题研究活动。氧气制取的研究是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基础,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是氧气制取研究的延伸和拓宽。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用知识方法回顾、对比实验探究两种手段,通过制取氧气的知识方法回顾,明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思路,通过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两项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认识,产生由简单模仿到灵活选择再到自主设计的认识飞跃。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和收集方法。
(2)初步解释选择所用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
(3)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提高和锻炼学生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观
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组装并展示自己设计的装置,在自我评价的础基上,吸取同学的意见改进自己设计的装置,
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增强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与能力。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2、二氧化碳的制取及验满。
教学难点:实验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对气体制取过程中仪器的选择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本课题的教学主要采用知识方法回顾、对比实验探究两种手段,让学生亲自参与。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的有关器材;
2、将全班同学分成4—6人每个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斗、锥形瓶、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烧杯、镊子、药匙等。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
教学资源:多媒体、白板。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分析类比
1、分组实验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分析讨论
交流,归纳小结
三、习题巩固,作业布置 新课导入:展示一瓶可乐,打开可乐的封口,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怎样验证呢?
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怎样制取的呢?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
引入: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知识回顾:在第二单元,我们曾研究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回忆相关知识。
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提问:在我们所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呢?实验室里能选用这些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吗?
投影实验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讲解疑问,引导学生分析哪种药品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4) 揭示反应原理并板书
探究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相信你会思考)
提问1: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问2:确定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时要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
指导尝试:现提供教材中所给出的仪器,你会选择怎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教师点评(相信你会选择)
探究活动3:探究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
提问:一开始,我们呈现了一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路线,现在走到哪里了?下一步该研究什么呢?
讲述:检验和验满是两个容易混淆的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对比的方式,对此加以思考。
师生活动(投影)——相信你会变通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表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表明气体已经集满。
教师强调:通过对比,我们找到了两者的不同,验证二氧化碳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验满二氧化碳用的是燃着的木条。
探究活动4: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解决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问题,接下来,同学们该做什么了?为了使实验进行得规范有序,实验前,我们还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实验步骤,二是操作要点。
讲述:至于相关的操作要点,请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自行回忆,同组的同学要相互提醒,密切配合!
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了,请同学们回头看看,盘点一下自己的收获。
(1)完成课后习题。
(2)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学生回顾,思考,归纳。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
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却停止了?
为什么不选用反应速度很快的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学生讨论,分析,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回答: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
学生讨论,尝试选择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学生回忆操作步骤(动手实验,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实验汇报实验成果。
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运用的方法。 用学生熟悉的可乐、雪碧等饮料提出问题,由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意在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二氧化碳验证和验满的研究埋下伏笔。
通过制取氧气的知识回顾,从方法的角度,为明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思路奠定基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方法灌输,增强学生对气体研究方法的认识体验。
通过对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一组反应的回忆和分析,通过一组探究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呈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领悟确定二氧化碳制备原理时应考虑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备原理的认识层次。
“相信你会思考”解决是的研究方法问题;“相信你会选择”解决的是初步应用问题;“相信你会变通”解决的是灵活应变问题;“相信你会设计”解决的是应用能力问题。四个小版块层层推进,拾级而上,以此突破本课题中装置探究这一教学难点。
鉴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因此,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简略。主要是采用对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验证二氧化碳和验满二氧化碳两种方法的区别。
解决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值得研究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之后,安排了学生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研究成果,二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穿插“配有长颈漏斗发生装置的气密性该如何检查?”这一讨论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师包揽课堂小结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表达所学、所感、所悟。
巩固本课时所学内容,并将课堂学习向课后作了延伸。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原理:
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和稀盐酸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实验步骤:连、查、装、收。
四、检验:用澄清石灰水。
五、验满:用燃着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