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21: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活”与“死”的深刻含义。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让学生受到感染,品出诗味。寻找富含哲理的诗句,积极思维,深入理解,领悟其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品味富于浓烈感彩的词句及对比的手法。
教学难点
对“两种人”人生态度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同学们,鲁迅先生1936年去世到现在,他离开我们已经78年了,78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品讲诗句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联系鲁迅的创作说明根据。
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题辞》)
小结:朱自清对臧克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知道节省文字,运用比喻,以暗示代替说明。”在《有的人》中这一特色有相当的显示。
2.听录音。注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情感。
3.朗读第1节,思考:“有的人”指哪些人?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
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却表达了作者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话”却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徒具形骸,虽生犹死。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鞠躬尽瘁,虽死犹生,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4.朗读第2节,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把鲁迅的形象写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
5.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认为“刻入石头”是万全之法,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活力、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6.“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一节在朗读时哪些字该重读?为什么?
“不能活”“更好地活”应该重读,从而突出了两种人不同的人生意义。
7.“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诗句中的“骑”“摔”“垮”字分别说明什么?
“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而人民要推翻他们,打倒他们,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8.“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一节抒发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写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鞭挞,对鲁迅先生的赞美、歌颂之情。
三、朗诵诗歌,推敲写法
1.听录音,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①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1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②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永远记住他”;“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四、归纳总结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