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15 16:5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测试
1.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
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
C.放弃了“壤外必先安内”政策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2.《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④
3.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在《台儿庄我军歼寇经过》中说,“目下敌军在中国境内各战场者(在东北诸省不算),计共50万余人,而参加台儿庄会战,不过五六万人,彼何以不抽调它处兵力增援。此盖因我国采用……游击战、运动战在战略上之功效也。”这说明(  )
A.国共两党团结抗战 B.日本速战计划被粉碎
C.共产党是中流砥柱 D.国民党抗战方针正确
4.1939年9月,美国记者斯诺再次访问陕北时记录到“每一个村子和县都有选举成立的行政委员会。边区政府是由普选出来的代表选举产生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说明当时在陕北(  )
A.全面推行了直接选举制 B.建立了国共两党联合政权
C.注重推进民主政权建设 D.形成了与日伪政权的对峙
5.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2012年)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河村隆之表示,“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认定关键取决于
A.认识事实的态度
B.掌握直接史料和证据
C.国际社会的定论
D.后人的总结和认识
6.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采取对苏“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7.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
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 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8.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
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
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
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
9.抗战后沏,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 194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提出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使彼等逐渐发展,获得独立或自主”的方案,得到了各国的称赞或同情。上述现象的深远影响在于()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有利于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
C.加速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进程 D.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0.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周恩来说此话的主要目的是(??? )
A.肯定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作用 B.强调保持政治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C.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要求蒋介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1.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12.1946年中期以后,蒋介石决定将用军事手段来解决共产党问题,…… 胜利将会证明他的判断正确,并表明美国人要中国建立联合政府的浪漫之梦不切实际。尽管美国一再警告不会支持他打内战,蒋却无法说服自己相信华盛顿会偏向共产党而非他本人。材料充分表明了
A.蒋介石已经发动内战??????????B.蒋介石不愿建立联合政府
C.美国人不会支持内战??????????C.美国政府已偏向了共产党
13.1945年,中共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向蒋介石表示:人民遭受了21年内战,流尽了鲜血。现在已到了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则表示: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这反映出(??)
A.国共谈判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 B.国民政府仍坚持独裁内战方针
C.国民政府拥有较强的武装力量 D.国民政府的合法性已遭到质疑
1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里的“三个战役”是指(??)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进攻等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战役
C.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某一电文中说:“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电报内容反映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6.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毛主席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面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1-5BCACB 6-10DADBB 11-15BBBCC
16任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阴谋;争取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进行以农业、工业、交通为主的经济恢复;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组建中央政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