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1.9爱乐驿站 说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1.9爱乐驿站 说课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5 14:3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爱乐驿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爱乐驿站》是(湘版)教材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属于《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本课是以“感受音乐-说音乐-用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线的综合活动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音乐现象,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生活中的音乐艺术。
二、[说学情]:
一般特征:
1、能力方面: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有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并有自己兴趣喜好。
2、情感方面:(1)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
(2)在表演方面,正值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较腼腆,比较羞于踊跃发言或害怕上台表演,对音乐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初始能力:
1、七年级学生,热衷于自己所喜爱的音乐,对音乐充满好奇心。
2、对于生活中的音乐有所了解,但对于音乐的作用,大部分学生了解甚少。
信息素养:
1.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应用技能,已有一定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学生具有课堂学习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相对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计算机操作,具有初步的在多媒体教室学习的经验。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⑵了解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⑶基本能识别音乐的情绪,能为生活场景选择合适的音乐,懂得用音乐来装扮生活,将音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2.[过程和方法]:
⑴探索身边的音乐。
⑵体验为场景选配音乐和灵活地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的过程。
⑶在灵活的使用音乐中,展示表演才能,体验音乐表演活动的快乐,学会巧妙的使用音乐,学会将音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探索音乐的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⑵通过“为场景选配音乐” “灵活的使用音乐”的音乐活动,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音乐联想思维,懂得用音乐为人生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四、 [说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恰当的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去装扮生活。
2.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和理解能动表演展现出来,将音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钢琴、VCD碟片、多媒体教具、奖牌、奖励。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依照设计主线是:感受音乐-说音乐-用音乐-表现音乐。这一脉络贯穿整堂课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教学重难点得以解决。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培养想像力和创造思维,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逐步养成探索音乐的良好习惯, 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本课运用1.间接强化法策略:通过课间情境铺垫,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情境、激发兴趣。
2. 运用启发式方法策略: 通过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3. 运用问题解决式策略:通过聆听音乐,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音乐”。
4.运用分组“辩论式”“竞赛式”策略:通过分组竞赛,轮流“说音乐”。
5.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策略,通过“谈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现音乐在生活中强大的作用。
6.运用探究式、抛锚式策略,通过为场景的选配音乐,学会“用音乐”。
7.运用问题解决式,探讨式及角色扮演式策略,通过活动项目来“表现音乐”,将音乐与本课运用了。“探索─发现”;“情趣─陶冶”教学模式、
(2)学法
本课主要依照设计主线是:感受音乐-说音乐-谈音乐-用音乐-表现音乐。这一脉络贯穿整堂课中。通过提问探究、竞赛、情境、讨论、演唱、表演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自完成单张贺卡制作,在音乐的熏陶下把眼中所见的,耳朵所听,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课教学重难点。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六、教学过程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环节:“感受音乐”、“说音乐”、“谈音乐”、“用音乐”、“表现音乐”
1.导入:
(1)课间情境铺垫:播放《欢迎进行曲》
(2) 激趣导入
①凭借进入课堂时的微笑以及热情的问候先创造和谐的课堂。
②以问题切入课题。展现课题《爱乐驿站》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轻松愉悦氛围为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做铺垫。
 2. “感受音乐”
播放4段生活中音乐,说说看都是在什么场合听到它们。
②学生表达感想
【教学意图】用最贴近生活和学生极易感受到的音响来进入课题,学生听起来既熟悉亲切有富有趣味,易产生共鸣,为探寻身边的音乐作铺垫。
3. “说音乐”
分组竞赛,让学生说说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在哪些地方,或什么场景还能听到音乐?都听到哪些音乐?采用“接龙”的形式,轮流说出自己组的音乐发现。比比哪组找的最多,哪组对音乐的观察力最敏锐。(限时五分钟)比赛结束给予掌声。
【教学意图】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 “谈音乐作用”
从学生找到的许多身边的音乐中,不难看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处处都能体现。请学生说说这些音乐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呢?(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师小结。
【教学意图】:从寻找到的音乐中探索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和巩固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理解音乐。
5. “用音乐”
为场景选配音乐学会用音乐去装扮我们的生活。
设定二个场景,给出三首曲片段:
场景1:学校组织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在观光大巴上为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欣赏音乐。
场景2:要求学生作为学校广播站负责人,在起床时间为老师同学选择起床铃声。
三首乐曲: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阿拉木汗》、吉田亚纪子演唱的《风潮》、林肯公园演唱的《what I’ve done
温馨提示:可以挑选老师准备的三首乐曲,也可自荐曲目。并请自荐的同学现场下载所荐曲目,并说出推荐理由
【设计意图】:这三首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学生选择任何一首都可以,主要是考察学生根据自己创设的氛围选择适合的音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6. “表现音乐”
活动要求:为太极拳、合唱、大扫除、颁奖仪式选择合适的音乐. 选出一个项目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如比划太极拳的特色手势,合唱《同一首歌》,随着《嘻唰唰》进行律动。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配备两段音乐:
(1)学生看着无声的太极拳视频,分别对二段音乐进行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的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并派小组代表表演太极拳的动作。全班用所选择的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表演太极拳基本手势。
(2)学生选出出合适合唱的曲目,全班合唱《同一首歌》
(3)艺术源于生活,学生根据身边生活场景,伴着所选音乐进行大扫除模拟表演。感受音乐给生活的小细节带来无数乐趣。
(4)学生发挥想像力,根据所选音乐进行模拟颁奖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强大的作用,音乐能为美妙的生活增添靓丽的色彩。。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将音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从欣赏感受音乐、说音乐、用音乐进一步到表现音乐、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充分发掘学生的纯真天性,将课堂气氛推向最高潮。
7. 全课总结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课堂,总结课堂,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继续启用你们聪慧的大脑,灵敏的耳朵,关注咱们的生活,关注身边的音乐,并巧妙地使用音乐,让音乐更多地伴随着我们,装扮我们的生活。最后,播放《课间十分钟》,在音乐中结束全课。切切实实的把音乐课堂真正溶入到生活中。
七、说教学评价
该课已经尝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证明行之有效。教学活动中,以鼓励引导为主,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充分肯定学生的热情和能力,尊重了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总体课堂氛围的温馨愉悦,学生的感受健康上进,并且具有丰富的自主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