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3.1茉莉花(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 3.1茉莉花(一)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12-15 14: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不同题材、体裁、结构 、风格、演唱、演奏形式的《茉莉花》,
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情境美,从而使学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背唱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江苏《茉莉花》主旋
律。
解民歌的变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
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形式演绎的《茉莉花》,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以茉莉花
为主题的不同音乐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对不同《茉莉花》表达情感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㈠ 课前放视频《茉莉花》(霍尊演唱)
㈡ 导课:“刚才播放的这首这个演唱片段属于什么音乐类型(传统还是流行)
出现你熟悉的旋律了吗,具体是哪首歌?
生回答《茉莉花》
师导入本课课题《茉莉芬芳》
㈢ 学习新课:
简介民歌《茉莉花》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以及什么是民歌
《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现代版的《茉莉花》由作曲家何仿改编创作。1957年《茉莉花》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首演,一曲唱红,从此,这首江苏扬州民歌以《茉莉花》之名传遍世界乐坛。在中国,《茉莉花》的唱法有几十种。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2.全体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分析歌曲。
4.师:“早在20年代的时候,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就在他创作的歌剧中大胆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 的曲调,打破了东西方音乐的界限,使中国的《茉莉花》走向了世界。”
6.欣赏歌剧《图兰多》中女声合唱《茉莉花》,让学生谈谈欣赏感受。
7.师:“为什么人们都用歌声来赞美茉莉花?同学们,你们了解茉莉花?见过茉莉花吗?”
8.课件显示茉莉花图片
⑴ 教师结合图片简介茉莉花。
⑵ 师:“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在人们眼里,它是圣洁、高雅、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人们情不自禁要用歌声、用音乐来赞美它。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民歌《茉莉花》,各地歌词基本相同,曲调有相同,有相近似的,也有不同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不同版本的两首《茉莉花》,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边欣赏边对比这两首《茉莉花》的异同。”
9.对比欣赏江苏《茉莉花》和东北《茉莉花》
欣赏过后,出示表格,让学生说出两首《茉莉花》的异同,要求学生主要从旋律、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讨论造成两首民歌风格差异的原因。
江苏《茉莉花》 东北《茉莉花》
相同点 都是表达爱情的,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少女被芬芳的茉莉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念之情。
不同点 歌词含蓄,婉转抒情,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情。 歌词直白,具有热情、爽朗、直率、坦诚的风格特点,表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
造成差异的 原因 地区语言音调、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

10.教师介绍民歌的变异性和多样性特征
11.学生跟琴演唱江苏《茉莉花》,并学唱东北《茉莉花》两句,通过演唱体验,进一步感受两首歌曲风格的差异。
㈣ 拓展欣赏:
1. 师:“清香四溢的《茉莉花》如今不仅走出了国门,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而且几乎成了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
2.屏幕显示《茉莉花》在国内外一些重要场合出现的记录,让学生浏览:
3.欣赏:编钟合奏《茉莉花》
4.学生谈欣赏感受。
㈤ 教师总结:
“茉莉花洁白无暇、高雅纯真,人们喜爱它,如今,它已不再是一首纯正的爱情歌曲,在人们眼里,它既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美好精神的象征。让我们最后在《茉莉花》的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全体起立演唱《茉莉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