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期末练习卷——走进化学、空气之谜(B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前者一定是物理变化,后者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
工业上制取氧气
C.?胆矾研碎???
爆炸
D.?铁生锈???
粮食酿酒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是因为氮气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是因为液氮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得到纯氧气
B.?动植物的呼吸、农家肥的腐熟都是缓慢氧化的过程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4.实验室里量取
5mL
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
②10mL
量筒?????
③100mL
量筒???
④酒精灯????
⑤石棉网??????????
⑥试管??????????
⑦试管夹??????
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⑥⑧????????????????????????D.?②④⑥⑦⑧
5.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
a
和
b,a
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是纯净的氯酸钾,
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正确的是(???
)
A.???????B.???????C.???????D.?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符合题意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一
实验二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符合题意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7.今年春节江西实行“禁燃令”。下列燃烧鞭炮产生的不属于有害气体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④用10mL的量筒量取8.2mL水
A.?只有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④??????????????????????????????D.?只有②③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10.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如图所示趋势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A
加热
KClO3?和
MnO2?制取氧气
时间
MnO2?的质量
B
NaOH
溶液的稀释
加入水的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C
用稀盐酸除铁锈
稀盐酸的质量
铁锈的质量
D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盐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A.?A???????????????????????????????????????????B.?B???????????????????????????????????????????C.?C???????????????????????????????????????????D.?D
11.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2.在氯酸钾分解的实验研究中,某同学进行了系列实验并记录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①加热固体M(如图所示)
少量气泡溢出后,不再有气泡产生
②加热氯酸钾至其熔化
有少量气泡产生
③加热氯酸钾使其熔化后迅速加入固体M
有大量气泡产生
④加热氯酸钾与固体M的混合物(如图所示)
未见固体熔化即产生大量气泡
A.?实验①②③说明M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
B.?实验①②④说明加入M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
C.?实验②③说明固体M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
D.?固体M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13.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有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C.?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
D.?不用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可以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二、计算题
14.下图是实验室中一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某同学为了测定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与标签上相符,用烧杯取该溶液50g,加入二氧化锰1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3)通过计算回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已知质量分数=
×100%)是否与标签上相符?________
15.为测定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张南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求解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
(3)混合物中钠元素和镁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4)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配制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实验用品有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药匙、托盘天平、量筒,其中还缺少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填名称)。
三、综合题
16.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定性探究一】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来定性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
(2)写出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定量探究】为了定量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小明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20
/
?
②
20
氧化铜0.5g
?
③
20
二氧化锰0.5g
?
实验前检查图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4)做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
(5)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填“大”“小”或“不确定”)。
(6)要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上述方法外,
还可以测量________。
(7)【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向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入2滴5%、10%、20%的硫酸铜溶液,绘制了产生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请你回答:
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8)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________
17.A、B、C、D、E、F、G、H、I、J、K、M、N、Q都是第一、二单元里见过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换关系,已知A为暗紫色的固体,E、F常温下为液体,N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名称:
C________,M________。
(2)D在上述③④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该实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4)写出反应⑥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18.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过氧化氢溶
液温度/℃
氧化铁的用量/g
收集40mL氧气所需时间/s
①
5
10
20
0
128.5
②
5
10
20
1.2
16.8
③
15
10
20
1.2
10.5
④
5
10
70
0
32.7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氧的速率。
(3)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未发生改变。
(4)[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拓展探究]
同学们还想探究催化剂的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是有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________?。
19.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三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由图一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3)对图一实验进行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小明分析,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任答一点)
(4)与图一实验相比,图三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答一点)图三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实验中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
B.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C.减少加热时间节省燃料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于图一的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过程如下:将装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置于瓶内中间,并把装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浸没在蒸馏水下。图乙表示用氧气传感器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
他们用激光笔点燃红磷。
【提出问题】红磷在烧瓶内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点燃白磷。
【得出结论】分析图乙得出,猜想________正确(填①或②)。
(6)【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反思交流】
①根据本实验的结论,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②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A、冰雪融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食物腐烂变质,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将空气液化后将氧气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胆矾研碎,大颗粒变成小颗粒,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爆炸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A.氮气常温下不活泼,氮气用来保护粮食,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被用作火箭的发射,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
B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
C不符合题意;
D.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是利用液氮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A、工业上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得到纯氧气,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的呼吸、农家肥的腐熟都是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这句话符合题意,比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这句话不符合题意,比如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C符合题意;
D、“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D
【解析】量取5mL水并进行加热,在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选择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所量液体的体积,应选用10mL量筒,为准确量取需要使用胶头滴管,在量筒中的水接近5mL时应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凹液面与5mL刻度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加热需要用到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等,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是②④⑥⑦⑧。
故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b,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较小,显然只有D图像符合。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是正确的叙述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是正确的叙述;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是错误的叙述,应该冷却后读数;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是错误的叙述,铜丝的量太少消耗不完氧气影响结论;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是正确的叙述;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
体积的氧气是正确的叙述,故符合题意叙述的说法为4个,答案选择C
7.【答案】
A
【解析】空气中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是指是否列入空气污染指数检测范围,列入的就是污染物,没列入就不视为。二氧化碳没有列入检测范围,不属于有害气体。
故答案为:A。
8.【答案】
B
【解析】①托盘天平可称准到0.1g,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正确;
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所以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错误;
③排水集气法比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要纯净,正确;
④用10mL的量筒量取8.2mL水,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A、P增加了15g,W减少了5g,所以参与反应的质量比=15g:5g=3:1,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2g+14g+18g=20g+x+4g+13g,x=2g,说明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参与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R质量为4g,Q质量为2g,两者质量比=4g:2g=2:1,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Q的质量未发生改变,符合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特点,但是其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无法判断,因此只能推断可能为催化剂,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A.氯酸钾分解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不会减小,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随加水的质量增加,其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变小,但不会保持到一定数值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除铁锈,随加入盐酸的质量增多,铁锈会不断减小,直至消失,不符合题意;
D.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铜不与酸反应,锌能与酸反应,所以加入盐酸随着锌的反应,固体减小,直至锌反应完全后,剩余铜,固体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C
【解析】A.反应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会减少,C在t2时刻才开始增加,而b在t1时刻就开始减少了,说明b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即产生氧气,C不是代表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B.b在t1时刻就开始减少了,氧气应从t1时刻开始产生
,不符合题意;
C.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符合题意;
D.起催化作用的物质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B
【解析】A、实验①②③三个实验并不能说明M加快了气体产生的速率,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①②④对比可知,加入M后,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就可以发生,故符合题意;
C、实验②③说明固体M的加入反应速率加快了,并不能说明增加了气体产生的量,故不符合题意;
D、要证明反应中固体M是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D
【解析】A.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装置密闭不漏气是成功的前提,所以实验前必须要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
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则不能将装置内氧气全部消耗,会使得测得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不符合题意;
C.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6%
D.该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
,说明消耗掉了45毫升氧气,原装置内空气体积为250-20=230毫升,所以氧气体积分数为
,
不符合题意;
D、
不等温度计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会使得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计算题
14.【答案】
(1)催化作用
(2)1.6g
(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6.8%<7%,与标签不符合
【解析】(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即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取该溶液50g,加入二氧化锰1g,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4g。则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0g+1g,-49.4g=1.6g;
(3)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x
2H2O2
+
O2↑
68
?
32
X
?
1.6g
?
X=3.4g该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6.8%<7%,与标签不符合。
15.【答案】
(1)MgCl2+2NaOH═Mg(OH)2↓+2NaCl
(2)
或
(3)23:12
(4)15.6%;胶头滴管、蒸馏水
【解析】解:(1)实验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2)设氯化镁质量为x,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
x=9.5g,
y=8g,
?z=11.7g,(3)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1.2g﹣9.5g=11.7g,故混合物中钠元素和镁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11.7g×
):(9.5g×
)=23:12;(4)不饱和溶液质量为:21.2g+100g+(8g÷10%)﹣5.8g﹣45.4g=150g,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5.6%;配制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的实验用品有烧杯、玻璃棒、氢氧化钠固体、药匙、托盘天平、量筒,其中还缺少的实验用品有胶头滴管、蒸馏水。
三、综合题
16.【答案】
(1)产生气泡的快慢
(2)过氧化氢
水+氧气
(3)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若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注射器的活塞恢复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表述也可)
(4)与②③实验做对比(对照)
(5)小
(6)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体积的多少
(7)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影响产生氧气的量。
(8)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于5%
【解析】(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产生气泡的速度越快,催化效果越好。
(2)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前检查图乙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若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者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右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注射器的活塞恢复到原来位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做实验①的目的是与②③实验做对比(对照)。
(5)“待测数据”是400mL气体的收集时间,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小,因为②中有催化剂,反应速度加快了。
(6)要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体积的多少,来比较反应速度。
(7)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①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
②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影响产生氧气的量。
(8)若实验中所得的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请推测其中可能的原因: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大于5%,因为硫酸铜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生成氧气的体积越多。
17.【答案】
(1)锰酸钾;四氧化三铁
(2)催化作用
(3)硫
+
氧气
二氧化硫;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解析】根据A为暗紫色的固体,所以推断A
是高锰酸钾;
根据N为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所以推断N
是硫,那么B
是氧气,Q是二氧化硫;
根据E、F常温下为液体,D与E反应,D是催化剂,所以D
是二氧化锰,生成F与氧气,所以推断E是过氧化氢,F是水,C是锰酸钾;
因为因为与I生成白烟,所以推断I是磷,J是五氧化二磷;
因为D与F反应,生成物中有D,说明D是催化剂,是二氧化锰,推断F是氯酸钾,H是是氯化钾;
因为K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说明K是铁,M是四氧化三铁,把推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证明推导正确。
(1)C是锰酸钾,M是四氧化三铁。
(2)D是二氧化锰,在上述③④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②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实验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因为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4)反应⑥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8.【答案】
(1)过氧化氢氧气+水
(2)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①;②
(3)化学性质
(4)略;略
【解析】(1)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氧气+水;
(2)
由表中各数据分析可知,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通过实验①和
②
对比可知,
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氧的速率;
(3)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4)催化剂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产生影响
,可增加一个和②进行对比的实验,只须改变②实验中氧化铁的质量或做与
③
的对比实验,改变
③
中氧化铁的质量。
19.【答案】
(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铜+氧气氧化铜;连接装置,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捂广口瓶,若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2)不溶于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16%;装置漏气或试管未冷却到室温时读数。
(4)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AB
(5)①
(6)不可行,是因为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解析】(1)
图一中为磷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二中为铜与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捂广口瓶,若导管口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
;
(2)测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氮气和水可共存可知,氮气不溶于水,由足量红磷熄灭可知,氮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3)
图二装置的试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5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位于11mL刻度处,说明减少了4毫升,即氧气体积为4毫升,由此可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该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小,可能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试管未冷却到室温时读数
等;
(4)
图三实验与图一相比,装置始终密闭,优点为
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
;
图三实验中,为了使氧气反应更充分需将铜粉平铺在玻璃管中,且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以使氧气充分反应,但不能减少加热时间,以防止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5)
由图乙可以看出,最终氧气仍有剩余,猜想
①
正确;
(6)
因为足量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说明用“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不可行;
曲线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
,使氧气浓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