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3.童年的发现
大家有没有听过《童年》这首歌?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来看看他在童年有什么发现?
新课导入
生平介绍:费奥多罗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他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国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达尔文认为: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来的。人类起源于“某些原始细胞”,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其中一些哺乳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古代的类人猿,然后才进化成今天的人类。不过整个进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达尔文进化论
助学资料
受精后约一周,胚泡进入增厚的子宫内膜中,这被称为妊娠(指怀孕)。之后,胚泡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将发育成胎儿;另一部分变为胚外膜,羊膜、胎盘和脐带渐渐形成,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在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到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可以称为胎儿,以后主要是增大和少数结构的改变。一般到280天左右,也就是九个月多一点(常说“十月怀胎”实际上不准确)就自然分娩。
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助学资料
认真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和新词,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
pēi
huò
huàn
fù
chī
胚
祸
患
赋
痴
我会认
hēi
嘿
yī
nà
jiǒng
伊
娜
窘
jiǎo
绞
学习字词
多音字
娜
(nà)安娜
(nuó)袅娜
婀娜多姿
辨析:用于人名时读nà
,在袅娜、婀娜等词中读nuó
。
学习字词
词语解释
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祸患:祸事;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澄澈:清澈透明。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天赋:天资。
学习字词
词语解释
痴迷:深深地迷恋。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绞尽脑汁:形容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机。
眉目:事情的头绪。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
学习字词
默不作声:指沉默不说话。
困窘:为难。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不怀好意: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驱逐:赶走。
迫害:压迫使受害(多指政治性的)。
词语解释
学习字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在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在几年后的生物课上,得知“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观点一致时,“我”因情不自禁地笑出声而被老师惩罚的故事。
初读感知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自豪、快乐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初读感知
作者是怎样获得“童年的发现”的?
“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梦中飞行,小伙伴们也有这样的经历,于是就一起去问老师。得到解答后,“我”继续大胆想象,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品读鉴赏
得出结论
梦中飞行
请教老师
大胆想象
“发现”过程
品读鉴赏
得出结论后,“我”的心情如何?
“我”格外高兴,因为“我”觉得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品读鉴赏
因为这个发现,“我”遭遇了什么?
后来,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我”因老师的讲解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不由得笑出了声,因此被老师误解,还被轰出了教室。
品读鉴赏
被轰出教室后,“我”是怎样安慰自己的?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你是怎么理解上面这句话的?
品读鉴赏
这句话一是暗指了历史上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如哥白尼、布鲁诺都曾遭遇过驱逐和迫害;二是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我”对被轰出教室一事的看法,即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我”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并列,作为自我安慰的理由,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品读鉴赏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求知若渴、执着探究并善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品读鉴赏
示例
我们坐的凳子上有时候会有个圆圆的小洞,这个圆洞其实可有用了,好几个这样的凳子摞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个圆洞,凳子之间就成了密闭空间,哪怕是大力士也很难将它们分开。
你在生活中有过什么“发现”吗?和同学交流。
品读鉴赏
回顾课文,和同学交流你觉得有趣的部分。
“嘿”“哈”等语气词,很贴近儿童的语言;“如此简单明了”“为此感到格外高兴等”,语气中流露出发现的快乐与自豪。
“我”被轰出教室时,心理活动非常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我”的发现一定会笑塌房顶,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品读鉴赏
文章主旨
本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我”在九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在几年后的生物课上,得知“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观点一致时,“我”因情不自禁地笑出声而被老师惩罚的故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我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课堂小结
童年的发现
概括叙述
童年发现关于胚胎发育的规律
具体叙述
悟出道理
梦中飞行
产生疑问
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
继续追问
激发兴趣
痴迷思索
大胆猜想
发现规律
发现有时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大勇胆于求探知索
板书设计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胚(pēi
?pī)胎
困窘(jiǒng?
jǔn)
天赋(fù?
wǔ)
祸(huò
huó)患
痴(zhī?
chī)迷
澄(dèng?
chéng)澈
√
√
√
√
√
√
随堂练习
2.“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B.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重大的发现,必须要受到驱逐和迫害,这是对发现者的考验。
C.这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D.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B
随堂练习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不然就会遭到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
“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出来。
名人的“发现”
课外拓展
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名人的“发现”
课外拓展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名人的“发现”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