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版 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word版 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16 07: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题)
1、
在给窗户选配玻璃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达到(

A.
1dm????????
B.
1cm?????????
C.
1mm????????
D.
1μm
2、
在下列长度单位中,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分米、厘米、纳米、微米??????
B.
毫米、厘米、分米、米
C.
米、分米、厘米、毫米????????
D.
纳米、微米、毫米、厘米
3、
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
A.mm????
B.cm?????
C.m?????
D.km
4、
如图所示的机械停表的示数是(  )
A.8.3s????
B.38.3s???
C.3min8.3s???
D.3min38.3s
5、
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则最佳选择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硬币的厚度
6、
关于误差的说法,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中的错误就是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D.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7、
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8、
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
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
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
课桌的高度为1.2m
9、
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约合中等身高人的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7cm),下列物体的尺度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的高度????????
D.
粉笔的长度
10、
某同学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11、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2、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二、填空题(共6题)
1、
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cm。
2、
(2018?德州)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
3、
图1中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图2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4、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如图所示,利用石墨烯制成的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约为0.335nm的二维碳膜,是目前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该二维碳膜的厚度为____m,按照导电性能划分,它属于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5、
如图1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6、
亲爱的同学,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是用两把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所测得的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B刻度尺测得的物体的长度值为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外圈示数的单位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外圈的读数为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小丽同学测量平时学习中使用的水笔横截面的直径,水笔横截面的直径是________cm。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
1、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应该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时,小可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
小可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小军说:“我只要遵守操作规则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小红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小丽说:“只能减小实验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1)你同意???
同学的观点。
(2)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尽量减小误差?说出两种即可:
①?????
??????????????。
  ②??
?????????????????。
(3)如图所示,是小丽同学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
图中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
????cm。
3、
某学生为测定语文课本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d=;
(d)取得语文书内20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上述步骤中      、      步骤是错误的,应改为      ,      .(至少找出两处错误并进行改正)
 
4、
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共2题)
1、
英制单位有英寸(吋)、英尺(呎)、码、英里、海里。1码=3英尺=0.914
4
m,1呎=12吋=0.304
8
m,1吋=2.54
cm,1英里=1.609
3
km,1海里=1.8506
km。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用“吋”来表示,例如说某电视是25吋,就是说这台电视机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是25吋。
问:21吋、25吋、29吋、34吋彩电的屏幕对角线长度各是多少厘米?
2、
某同学测一木板长度的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14.53dm、14.54dm.试指出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多少?木板长度的测量值应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解析】解:窗户的玻璃的长度都在几十厘米左右;生活中安装窗户玻璃的精确度要求要精确,切割的玻璃大了或小了都装不上,所以应用分度值为1mm的尺子。
故选:C。
了解量程和分度值既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同时也是为了读数更符合要求。量程太小时,要将多次测量的结果相加,这样会增大误差;分度值太大时,测量不精确,可能会误差太大,使玻璃在安装时不合适。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量程和分度值的选择要根据测量的具体需要来确定,量程并非越大越好,分度值也不一定越小越好。
2、
C
【解析】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故选:C。
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确定单位的大小关系。
在长度单位中,km、m、mm、、n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m、dm、cm、m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
B
【分析】根据对铅笔长度的了解,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只铅笔的长度不大,大约在10cm左右,故长度为6.25cm,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选择长度单位,根据对铅笔长度的了解、进行合理的估计即可正确解题。
4、
D
【解析】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8.3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8.3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选D。
5、
D
【详解】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被测物体的长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A
【详解】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和错误不同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解答】解:
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
C、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故C正确;
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读数为3.80cm,数据没有估读,故D错误;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8、
C
【解析】A.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mm,故A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故B不符合题意;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
18cm=1.8dm
故C符合题意;
D.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A
【解析】A.物理课本的宽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
乒乓球的直径在4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C不符合题意;
D.粉笔的长度约为8c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度单位cm和各种物体实际长度的了解.
解:把cm分别放在数值的后面,分析是否符合实际: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cm,不符合实际长度,故A不符合题意;
B、茶杯的高度是11.2cm,符合实际长度,所以B符合题意要求;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cm,不符合实际长度,故C不符合题意;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cm,不符合实际长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cm为单位,将各个物体的长度换算,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长度情况.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解:
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12、
AC
【解析】
试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
解:A、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则A选项中必须从0刻线量起;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符合读数时视线的要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则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符合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的要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改进实验方法,减小误差.
二、填空题
1、
?1mm?
1.16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因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m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4.16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3.00cm,物体的长度L=4.16cm?3.00cm=1.16cm.
2、
1.20.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
3、
0.1cm???
1.40???
32???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2)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宽度为L=1.40cm。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3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s,即秒表的读数为32s。
4、
3.35×10-10
(或0.335×10-9)???
导体???
【详解】
第一空.1nm=10?9m,
0.335nm=0.335×10?9m=3.35×10?10m.
第二空.由题知,该二维碳膜是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此属于导体.
5、
337.5;B;2.49。
【解析】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
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停表读数为5min37.5s=337.5s。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9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49cm。
6、
(1)1cm;2.7;2.75;(2)s;0.1s;39.8s;(3)1.55。
【解析】(1)刻度尺A的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间的距离是1cm,测量时是从4.0cm(最后的那个零是估计值)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7cm,物体的长度为6.7cm﹣4.0cm=2.7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测量是从4.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为6.75cm,物体的长度为6.75cm﹣4.00cm=2.75cm;(2)由图可知,秒表外圈示数的单位是s;在1s之间平均分成10等份,所以一份是0.1s,也就是秒表的分度值是0.1s;秒表的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过中线,所以大盘指针的读数为39.8s;(3)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水笔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5cm对齐,所以水笔的直径为L=2.55cm﹣1.00cm=1.55cm。
三、实验,探究题
1、
2、
(1)小丽?
(2)①选择精密的仪器??
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5.20
3、
解:
首先检查三角尺零刻度是否磨损,再取一定数量的纸张,用三角尺测量这叠纸的厚度L,最后用所测厚度除以纸张的张数就可以了;故顺序是:bdac;
取了20页的纸张,即10张纸,每张纸的厚度应该是:;取得语文书内20页叠齐压紧,20页纸的厚度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可以取100页纸.
故答案是:bdac;c;d;d=;取100页.
4、
(1)本题考查刻度尺正确地读数以及记录数据。甲图中的读数是正确的,乙图中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铅笔的长度是3.40
cm。
(2)本题考查多次测量的目的,会识别错误数据,会求平均值。由于环境、工具、人为等,读数会出现误差,各示数之间会有略微差别,但如果同一长度的数据相差太大,就是由错误引起的,故错误数据是26.42
cm。去掉错误数据后,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l==26.00
cm。
(3)本题考查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冬季温度低,由于热胀冷缩,刻度尺每一小格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测量物体长度时,会占据更多的小格,所以测量结果将偏大。
答案:(1)甲 3.40
(2)减小误差 26.42
cm 26.00
cm (3)偏大
四、计算题
1、
思路解析:根据材料中已经给出的已知条件,不难换算出“吋”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答案:21吋=53.34
cm,25吋=63.5
cm,29吋=73.66
cm,34吋=86.36
cm。
2、
???
解:①刻度尺最小刻度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所测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准确值是14.5dm,所以它的分度值是1cm,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
②木板的长度为=14.53dm;
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木板长度的测量值是14.53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