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石灰吟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石灰吟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22: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灰吟
同学们,《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石灰吟
初读古诗,把握字音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huí
záo
fén shāo
suì
hún
再读古诗,明确诗歌节奏。
石灰吟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现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
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击打、开凿。夸张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石灰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它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了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读读全诗,说说由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
刚强勇敢、甘愿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姓。他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正统十四年,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堂小结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灰,以石灰做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
状物: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韧不屈堂堂正正
结构梳理:
作业:
感受诗歌情境,朗读诗歌,齐读诗歌,并练习背诵。
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