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2 08:48:3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材特点:本课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师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多媒体演示《三国演义》主题曲。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
1. 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 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
诸葛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曹操
小组讨论1:
用“我们正处在东汉末年,呈现在你眼中
的是怎样的景象?”为题引导学生描述东汉
末年的社会环境。


曹 操
3 、4 万人
10万人
官渡
之战
小组讨论2:
为什么是曹操而不是其他
军阀最终统一北方?
袁绍:
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
(xié)  
曹操:
官渡之战:
学生阅读有关课文,了解官渡战役归纳作战时间双方、结果、特点、作用 。
时间: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小组活动:
1. 以现场采访的方式,提出“假如你是曹操,谈谈统一北方后的感想?”过渡到“赤壁之战”。
2. 让学生为刘备、孙权出谋划策,引出“孙刘联合”的战略。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之战
  曹军和孙刘联军的力量对比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 20万 不足5万
地理因素 长途远征,不熟悉南方水战 据江自守,谙习水战
政治因素 荆州初并,统治未稳 长期经营,统治稳固
战略战术 劳师袭远,不懂水战 凭借天堑,巧用火攻
请思考 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
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视人才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客观: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今名)
刘备
221
洛阳
(pī)
曹丕
220



建业
(南京)
孙权
229
成都
课堂小结:
归纳三国鼎立的形成,让学生充分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袁绍
曹操
孙刘联军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三国形成



曹丕
刘备
孙权
西晋统一
200年
208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基础题
拓展题
练习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B
2.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
D、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A、官渡之战
选择、填空题: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A
识 图 题:
A
B
C
A的建立者是
B的都城在
C的国号是
曹丕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