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8)八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4.4程序基础知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2018)八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4.4程序基础知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12-15 2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再加上本身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时先让学生阅读程序,了解程序编写的基础知识,体验程序处理信息的过程;然后再动手尝试编写简单程序,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小程序,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思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VB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
(2)、学会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3)、了解VB程序中的注释语句、赋值语句、常量、变量、函数等基础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程序,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思路;
(2)、通过编写调试程序,熟悉VB编程中常用的语句,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程序设计,让学生感到程序设计并不神秘;在编写实例程序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行为与创新
尝试运用程序设计,编写VB小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程序设计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熟悉VB常用控件布局窗口
2、VB程序中的常量、变量、函数、赋值语句等基础概念;
教学难点
1、变量、常量以及函数的概念理解以及使用方法;
2、在VB环境下的程序编写与调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
■课前准备
PPT教学课件、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一、情境导入: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了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那位同学能告诉我正方形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我们今天来看看计算机能不能帮我们完成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呢?
通过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程序一般处理过程 二、知识新授:
任务一: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一学】
1.程序的一般步骤:
程序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都有3部分组成:
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2.注释语句
注释语句是非执行语句,仅对程序起注释说明作用
通常用rem或 ’(英文状态下的单引号)
3.赋值语句: LET 变量=表达式
赋值语句有两个功能:① 运算算出右边表达式的值,
②将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变量,Let可省略。
4.变量: 在VB中值不固定,可参加赋值
5.函数:事先编好的实现某个功能的程序,集成在VB软件中,用户无需自己编写,直接调用该函数名即可。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代码。完成任务一。
任务二:计算圆形面积代码
跟根任务一的操作方法完成任务二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自己布局控件,注意常量pai取值为3.14
提示:控件可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学一学】
常量: 在VB中值不发生变化的叫常量
任务三:完成计算阴影面积、清除和退出命令的代码编写
阴影面积的计算方法: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Text5.Text = Val(Text4.Text) - Val(Text2.Text)
保存提交作品,尝试生成“阴影面积.EXE”文件
通过实例分析,简单了解程序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读代码学程序” 微课视频。了解每一句命令代码执行的功能。
通过任务一代码的讲解,学生自己完成任务二代码的编写。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阴影面积、清除和退出命令代码的编写
思考这个程序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指出:
输入边长或半径时能不能输入字符?
输入正方形的边长能不不大于圆的半径?
要完善这个程序就要在代码中增加判断语句,这将是我们下节课完成的内容。 通过问题引入下节课的学习目标。
总结交流 三、总结交流:
点评学生作品,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程序设计的一般流程,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注释语句、赋值语句、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 总结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下面我就我的课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思路:
我第一次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微课教学视频。教学中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读代码学程序”视频,了解每一句命令代码的执行的功能。
任务一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代码的基础上,完成代码的编写;
任务二是在原来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常量和给不同文本框赋值,进一步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任务一中代码;
任务三是将两个文本框中的内容相减后输出。相信只要学生能完成任务二,任务三应该都能完成。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VB教学,以前VB教学一直是初三选修的内容,我们学校基本上都没上,既然是第一次肯定也有许多上的不满意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