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圆柱的认识
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形体——圆柱。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圆柱侧面的理解存在困惑,主要包括:
(1)侧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面)给学生理解它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带来困难。
(2)底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线图形)增加了学生理解侧面特征的难度。
(3)学生大多没有用曲面制作图形的经历,这给学生理解“圆柱的形成”带来了难度。
(4)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不足,特别是缺乏“在头脑中动态演示变化过程”的能力。
教学《圆柱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圆柱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
1、通过观察圆柱体实物,从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使学生经历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通过围一围、转一转等操作活动创造圆柱,使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大致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教具准备
圆柱体、长方形卡纸、圆片、剪刀、三角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旧知,引起感知
出示学过的图形,让学生分类,课件演示
新课引入
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学生观察,初步感知
问: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图片上的这些物体,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指名回答)
课件抽象出圆柱,轮廓感知,揭示课题
是的,虽然它们是不同的物体,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部分的形状是圆柱,说明圆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了它,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圆柱的特征
观察感知,加深印象
问:同学们,现在请拿出课前要求大家准备的圆柱形物体,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的发现(学生自己观察感知)
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特征
谁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教师揭示: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课件闪烁底面)中间弯曲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教师出示标识过底面和侧面的圆柱图,粘贴在黑板左侧)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说一说圆柱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呢?
学生边说,教师板书:组成: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师:那你们认为,圆柱的侧面是一个什么面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曲面)
(3)你能摸一摸桌子上的圆柱体的底面和侧面吗?(同桌指认)
(4)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5)那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回答)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光用眼睛看还不够准确,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吗?这样吧,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商量好了再用你们的方法验证一下。(学生讨论,合作验证)
谁来汇报你们的证明过程?(指名汇报:量直径、画底面比较、用皮尺量周长等)
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一样的两个圆(板书:一样大的两个圆)这也是圆柱的特征(板书特征)
认识高
(1)同学们看,老师这有一个圆柱,现在老师把它出示圆柱,截成不相等的两段(课件演示)
(2)现在这两个圆柱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引出高矮
那么圆柱的高、矮是由什么决定的?(由圆柱的高来决定的)
适时提问:圆柱的高在哪里呢?
谁来指一指这两个圆柱的高?(请1学生来指高)
指名指一指,说一说,全班交流找出圆柱的高
老师明白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用一个圆柱实物展示)
那么怎么在图上表示出圆柱的高呢?(教师边说边板书画高)
首先我们画两条平行的直径,(教师画直径)那么,这两条直径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板书高)现在老师把圆柱上、下两底面的圆心用线段连接起来,用O、O’来表示圆心(教师画圆心之间的线段)这条线段是圆柱的高吗(是)
指另外两条线段,它们是圆柱的高吗?(学生判断)
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多条高,认识高的特征)
这些都是圆柱的高,这说明说明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高的长度怎么样呢?(高的长度都相等)。
(6)其实啊,圆柱的高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叫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
6、小组活动
教师:学习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教师演示)把桌面上红色的长方形小纸片,粘在小棍上,然后像这样快速旋转,说说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指名说一说
教学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它的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什么形状呢?(学生猜测)
如果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剪一剪,再围一围,然后说说你的发现。同时,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沿着高剪开后,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2)把长方形的纸重新包上,你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4、汇报交流
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呢?(指名回答)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谁来说一说?
教师适机讲解,课件演示,出示板书
(六)课堂反馈
1、课本第20页的第3题: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单位:cm)?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判断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能否围成一个圆柱,关键是看圆的周长是否与长方形的一条边相等。
2、下面这个展开图能围成圆柱吗?
(1)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2)小结: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七)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自己比较满意哪些表现?你还有什么不懂?大家可以和同桌、同伴交流一下
(八)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跟着电脑老师回忆一下今天休息的关于圆柱的知识。
课件演,小结
(八)课堂延伸
给长方形的铁皮选一个圆形铁片作底面,制成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桶
9.42厘米
r=1.5厘米
12.56厘米
r=2厘米
r=3厘米
八、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组成: 两个底面 一个侧面
特征: 一样大的圆 曲面
教学反思
??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 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