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用两个例题教学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知识与技能: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过程与方法:
了解各种解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并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性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会求比例中未知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比例?比例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2.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3.说出下列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
14︰21=2︰()
3︰()=4︰20
二、设问导读:
自学课本35页的内容,(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叫解比例?它的依据是什么?
例2中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解比例时经历的过程是什么?(5分钟后看谁检测出题目做得又快又对)
三、自学检测:
课本35页“做一做”(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集体订正。
师生小结:(解比例方法,见板书)
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按解方程的方法解答,一般把含有X的乘积写在等号左边。
巩固练习:
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解比例(学生板演)
(1)12和5的比等于4和X的比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分别为4和6,两个内项分别为
0.5和X
2.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已知长是16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比例解答)
五、拓展延伸:
某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35米,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板 解 比 例
书
设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计
解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方程→解方程→得出未知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现在回顾这节课,闪光点是抓住重点,顺水推舟解决预设生成。开始出示复习,说出下列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
14︰21=2︰(??);3︰()=4︰20”时,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有的学生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解答的,但有几位学生没有运用比例的意义来回答,而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21×2算出两个内项的积再除以一个外项14等于另一个外项3,虽然她没有明确说用两个内项相乘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来解答,但她说出了其中的意思,这不就是本节新课的重点所在吗,现在被她提前说出来了,这说明该同学已经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一个未知项了,这不正是预设所希望的么?顺水推舟,及时调整教案,直接进入今天的新授重点。
总结今天这堂课,闪光点是预设生成的环节及时的抓住,并对那几位制造预设生成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使其得到更充分的情感体验,对于全班同学来说,多了一个自我发挥,交流讨论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把握好教材和课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