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掌声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掌声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6 19:3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掌 声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写作:
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人文主题
通过英子前后的变化,体会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难点:能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预习卡》。
2.回忆一下别人是否给过你掌声。
课时目标
1.认识“默、势”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班”等13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期待
1.板书课题“掌声”,指导“掌”的写法。
2.读到课题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如:谁给谁的掌声?这是怎样的掌声……)
设计意图: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是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在课题处让学生提出疑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能在课堂开始就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默读要求,自由默读。
(1)引导学生交流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思考:谁给谁鼓掌?为什么鼓掌?
(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疏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检查读音。
第一组词语:落下残疾 刚调来的
①指名读,评价多音字“落、调”读得是否准确。
②学生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
第二组词语:犹豫 忧郁 默默 姿势 投来 情况 热烈 镇定
①指名读,随机正音。
②重点强调“姿势”中的平翘舌音,“镇定”中的前后鼻音。
(2)引导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
3.学生交流初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供句式,引导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上小学时的一天,老师让同学们(    ),英子因腿脚残疾,内心(    ),不敢上台讲故事,同学们(    )次给她掌声,之后,英子变得(    )。几年以后,英子来信说,同学们的掌声(    )。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交流形成板书。
    掌声前      掌声后
    忧郁、自卑两次掌声开朗、自信
三、品读细节,体会心情的变化
1.指导品读,体会英子心情的变化。
(1)引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英子的心情?用横线画下来。
预设: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①思考: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英子的心情?圈一圈关键词,在旁边将自己体会到的英子的心情用词语记录下来。
②学生自由读,思考体会,圈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指名把自己圈画的关键词和记录的表示英子心情的词语填写在表格的相应栏里。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用“圈画关键词”“写心情词”的方法,读懂重点句,并用联系上下文和想象体会的方法,感受英子的内心世界。然后,借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时间,关键词,英子的心情走上讲台开始讲述走下讲台  ③引导学生交流。重点抓住“犹豫”一词,想象说话:
英子犹豫着:上台去吧,________;不上台去吧,________,真是________。
④引读句子:当时,英子的心里就是这样忐忑不安、无奈,所以她________。
⑤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读重点句时,先圈出关键词,再联系上下文思考、展开想象,体会到了英子的心情。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体会英子的心情。
(2)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重点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一摇一晃”。
①想象说话,体会心情变化: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心想:“________”。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她想:“________”。
②小结:表面看起来是同一个动作,但在不同的时间就折射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3)把握心情变化,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注意情感由低沉到激昂。
2.运用品读方法,自由默读第1、2、4自然段,体会英子的心情变化。
(1)小结品读方法,引导自学。
(2)学生自由默读思考,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预设:
自然段,英子的动作、神态(摘录关键词),英子的心情第1自然段,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最后一个离开,自卑第2自然段,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极不自信
第4自然段,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自信 开朗  (3)集体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教师小结:从英子的动作和神态中,我们感受到英子的内心从自卑、忧郁,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四、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
串读重点句,回归整体,再次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走进英子的内心,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1.回归整体,引导串读重点句。
(1)师引:掌声前后的英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英子很自卑。
生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2)师引:当老师请她上台讲故事时,她更是极不自信地低下头来。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师引:可新调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英子只能犹豫地走上讲台。
生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师引:当英子讲完故事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
生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5)师引: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生读重点句: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英子的内心从自卑、忧郁,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同学们的掌声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掌、班”等13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注意点,相机点拨。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抄写“掌声、文静”等本课词语。
课时目标
1.巩固字词。
2.理解“掌声”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3.能转换人称,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个片段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英子的内心从自卑、忧郁,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全靠同学们的掌声,同学们的掌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呢?我们一起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走进情境,感悟掌声
1.聚焦掌声,提出问题。
(1)文章的题目是“掌声”,请你用“____”画出同学们两次送给英子掌声的语句。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读一读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的语句,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可以抓住“骤然”“热烈”等词语,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骤然间响起了掌声?这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什么?
2.走进情境,体会心情。
(1)自主发现,解决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哪部分内容?(聚焦到第2、3自然段)
可以读书回答,可以填写表格。三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读懂自然段内容,填写表格大致如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教师相机采访,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声”的意义。
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掌声?,掌声表达了什么?刚刚站定,鼓励故事讲完了,赞叹  读读描写英子表现的语句,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就能更好地完成上面的表格。
(2)默读深思,体验心情。
默读第2、3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英子表现的语句,想象情境,试着批注一下英子的心情。
重点交流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
学生可能会摘录更多的词语:“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终于”“一摇一晃”“刚刚站定”。可相机采访“英子”,理解“犹豫”“慢吞吞”等词语,体会英子的心情。
也可以启发学生从心情的角度来填写表格,如:不知所措、矛盾、为难、难过、伤心、鼓起勇气、坚持等。
(3)情境问答,深化感悟。
范读创设情境,学生想象体验: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看着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想对英子说什么,你的掌声表达的是什么?
简略完善第二次掌声的表格填写,再说说同学们两次送给英子热烈的掌声,结果是什么?(泪水流了下来、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拓展活动,练习复述
1.创设情境:多年过去,英子没有忘记给予她鼓励和关爱的同学,更没有忘记这一段经历。她有时会和新朋友谈起这一段往事。想一想,英子会怎样讲述这一段经历呢?
2.教师示范以英子的口吻复述第2自然段。
示例:有一天,老师让我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那个老师是刚调来的,不知道我的情况。轮到我的时候,大家都看着我,我因为怕同学看到我走路的样子,取笑我,很不愿意上台讲故事,所以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设计意图:
转换人称复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英子的距离,再通过示范,让学生发现复述的技巧,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点评帮助改进,切实训练学生转换人称复述课文的能力。
3.请学生将复述内容与原文比较,讨论以主人公口吻复述故事的要求:
(1)转换人称。(从英子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回忆讲述。)
(2)加入当时的心情,比如“我因为怕同学看到我走路的样子,取笑我,很不愿意上台讲故事,所以把头埋得很低很低”。
(3)把书面语转换成口语,比如“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可以改成“大家都看着我”。
4.学生自主选择第2~4自然段中的一段,练习复述。
5.班级展示,点评改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只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英子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