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2.1 实数的概念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2.1 实数的概念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9:02: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实数的概念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无理数的过程,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数,同时渗透割补的数学思想.
2.通过对比分析和反证法,理解无理数只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辨别无理数.
3.通过简单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在了解数的范围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的扩展过程中,知道实数的分类,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教师设问:(1)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你能举出几个有理数吗?(2)

统称为有理数.如果把整数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那么有理数都可以用统一的形式表示为用两个整数之比表示的分数:(q≠0).那么分数都可以化为什么样的小数.(3)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表示为分数(p、q都是整数,且q≠0)的形式?请大家看下面的操作.二、学习新知操作剪拼正方形引出.能否将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怎样剪拼?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如何表示?师:如果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x,那么,即x是这样一个数,它的平方等于2.这个数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线段长度.由于这个数和2有关,我们现在用(读作“根号2”)来表示.说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给出证明)师:前面我们讲到有理数都可以化为的形式,下面我们说明不可以化为的形式.假设是一个有理数,设,等式两边分别平方,可以得到2=
,则=
,由此可知p一定是一个
(填“奇”或“偶”)数,再设p=2n(n表示整数),代入上式,那么=
,同理可知q也是
.这时发现p、q有了共同的因数2,这与之前假设中的“
”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不是
,而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师生总结:从以上填空可以说明不是有理数,就一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问:除了
,无限不循环小数还有吗?问:面积为3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又如何表示?若面积为5呢?此外,我们还可以构造几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202002000200002……、0.1234567891011121314……等.三、实数的概念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无理数,它们互为相反数.比如:与、π与–π它们互为相反数.板书:2.实数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简述数的发展史)例题1
将下列各数放入图中适当的位置:0、–2、、4、3.1416、、、、π、0.3737737773…(它们的位数无限且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依次加1个).问:1、在这个图中你有什么发现?
2、如果把这些数按照正、负、0分类、可以吗?3、实数还可以怎样分类?例题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3)
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4)
正实数包括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5)
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和负实数两类.解:(1)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所以(1)不正确.(2)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也是无限小数,所以(2)正确.(3)不正确.
(4)正实数按有理数和无理数分类,可分为正有理数和正无理数,所以(3)正确.
(5)因为零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实数,也不是负实数,而在(4)的实数分类中没有把零包含在内,所以(4)不正确.四、巩固练习1.在、0.013、、0、、、π、和(每相邻两个“8”之间的“1”的个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且是无限小数)中,无理数有
,正有理数有
,非负数有
,整数有
.四、拓展提高:请写出几个在3和4之间的无理数.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思想方法:分类思想、割补思想六、布置作业练习册:习题12.1
预设生答:(1)
2,等(2)
整数和分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或等学生口答:预设生答:、、π……在完成实数的概念及第一种分类后倾听老师讲小故事:其实人类最初是没有数的概念的,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整数、分数也就是以前我们所知道的有理数.那么数的概念是不是发展到这里就为止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其实不是.大约2400年以前,有一个著名的学派叫毕达哥拉斯学派,其中有个弟子叫希帕斯,当时他发现了不能被精确的度量、也就是不是有理数,这一发现与此学派所崇奉的“万物皆为有理数”这一信念是相违背的、传说希帕斯因此受到迫害、被扔进了大海.但是多年以后人们还是证实了无理数这一伟大发现,这是人类理性智慧的胜利、也是人类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更是数学发展史的一次重大突破。希望大家珍惜我们的前人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科学成果.预设生答1:实数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包含关系.2:可以.3:学生口答学生口答预设生答:π、等预设学生答:1.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3.实数的不同分类.等等
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已有的相关知识,
同时第(2)问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为下面要说明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做铺垫.第三个问题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这样的困惑和好奇学习新知.
通过操作,让学生感受的现实意义,同时渗透割补的数学思想.并认识到用已有的有理数不能准确表示这一线段长度,因而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数来解决问题.本节中“”的出现先于定义,暂只作为一个记号,其含义待下一节课详述.针对本班学生的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这里用了填空的形式说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清晰、更明了.举例是否存在其它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说明无限不循环小数普遍存在.在前面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归纳得到实数的概念,体验数的扩充的过程和必要性.数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数的分类能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实数,构建数系知识结构,领会分类思想.例题1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实数范围中各类数的概念.题中应注意,它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学生容易将它归入无理数范畴.还应注意数后面的“省略号”也非常重要.问题2是为自然引出实数的第二种分类方法.要注意统一分类标准.例题2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数范围中各类数的概念.第(3)、(4)两小题,建议与实数的分类作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数范围中各类数的概念.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知识形成过程:首先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得到面积为2的正方形,提出
“正方形的边长怎样表示”的问题,引出边长为“”.然后通过与有理数比较分析并且说理,推出只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紧接着再举几个无理数的例子。(即:第一,探究生活中是否存在无理数:通过操作产生面积为2的正方形,由正方形的边长引出“”;第二,探究是什么样的数:通过与有理数比较分析,推出只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即无理数;第三,探究是否存在其他的无理数:举面积为3、5、6、7、8、10…的正方形边长及圆周率π为例,或自己构造无限不循环小数说明无理数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引进无理数,归纳得到实数的概念,体验数的扩充的过程和必要性。
(1)动手操作和问题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的现实意义,同时渗透割补的数学方法。并认识到用已有的有理数不能准确表示这一线段长度,因而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数来解决问题;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体验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本节中“”的出现先于定义,暂只作为一个记号,其含义待下一节课详述。
(2)考虑到学生层次相对较好,教学中以为例,教师与学生一起通过说理,说明了不是有理数,而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的知识系统更加清晰、明了。
(3)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是与有理数的意义进行比较后,通过理性思考得到的,无理只是相对于有理而言。无理数的相反数的概念在“实数运算”一节有定义,这里只对特殊的数作说明。
(4)实数的第一种按类型分类的办法,本堂课与有理数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实数的第二种分类的办法按符号分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由例题1通过学生动手、动口重新组合自然而然的得到第二种分类,这样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实数,构建数系知识结构,突出了本堂课重点。在此要帮助学生领会数的分类应遵循的规则,领会分类思想。
(5)数的发展史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例题及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系中各类数的概念。例题1中应给予关注,它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学生容易将它归入无理数范畴。也应引起重视、学生也易出错。
因此在例1之后给出例2的一组判断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突出本堂课重点、突破本堂课难点。
(7)个人感觉本堂课环节仅仅相扣、知识点清晰、明了,学生掌握比较好。数学发展史是我在网上所查的资料,我觉得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
(8)在本堂课小结过程中,我没有让学生只谈收获,而是再谈谈有什么疑问。有一个学生提出怎样很快用面积方法找出3与4之间的无理数,还有一位学生提出无限小数一定是无理数吗?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同伴之间给与解决,让学生心中不留疑惑、让这堂课更加丰满。
12.1
实数
无理数的概念
无理数的例子(用面积得到、由π生成
实数的概念
例1:
或自己构造)
实数按类型分类
实数按符号分类
有理数
无理数
整数
正整数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