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3.4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3.4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9:17:4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4平行线的判定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行线的两种定义:一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定义: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一是方向定义:(比如)Olney(1883)中为“具有相同或者相反方向的线称为平行线”。
2、了解历史上平行符号的表示方法,体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3、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加以体会,再从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难点,体会发生教学法。
4、体会研究问题的角度与方法,会运用类比的方法大胆尝试,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来解决。
教学重点及难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知识之谐与文化之魅)平行线的概念:
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豪华舰艇正在向正东方向行驶,行驶至A处,突然舵手发现前方50米处有礁石,于是急忙转舵,沿着北偏东30°方向避让,行驶一段路程到B处后,已经避开礁石,想要回到原来的航行方向上,请问舵手如何操作?
问1:如果将舰艇看作一个点,你能画出上述文字中描述的示意图吗?
(边讲解边用几何画板逐步出示上述操作过程,边用如下提问来理解上述文字。)
①如何理解北偏东30°?
()
②按照上述操作避开礁石,舵手如何转舵?(将舵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即)
③想要回到原来的航行方向上,舵手如何操作?(绕着点B顺时针旋转60°)
问2、根据前面的学习及生活经验,、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生:与相交,与平行,,与相交。
可见:在这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与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对应了这一章的标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师:关于相交,我们从交点的个数和所形成的角之间的关系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还体会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这节课,类比于相交,来学习平行的相关知识。(写标题:第2节:平行线)
问3:从直观来看,你能说说什么是平行线吗?
生1:平行线(parallel
line):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类比于相交线,从交点个数定义平行线,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定义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给出的。跨越了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同学们的思维竟与数学家不谋而合。
问4:如果像故事中所说一样,将与看成是有方向的,你能从这个角度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吗?
生2:另一种定义:具有相同方向的直线称为平行线。
师: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已经朝着超越古人的方向前进了。
其实,用方向来定义平行线曾经出现在英美的早期几何教材中,比如)Olney(1883)中为“具有相同或者相反方向的直线称为平行线”。真有“并驾齐驱”与“背道而驰”之感。
问5:“方向定义”平行线既然这么形象,为何课本却选择了“交点定义”?
生:因为直线是向两方无限伸展的,并没有方向。但它也很形象。
通过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发现,你们在不知不觉中竟与数学家产生共鸣,古代数学家的思维借你们之口在课堂上得以展现,而且,你们会根据所学知识,辩证地看待问题。让我由衷的佩服你们的智慧。为你们鼓掌!
像很多数学符号一样,两直线平行也有很简洁的表示方法
“平行”符号表示是“∥”.
如图,记作AB∥CD.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
这个平行符号既简洁又形象,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但它的确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符号的历史:大约公元50年,古希腊数学家海伦(Heron,公元一世纪)最早创用“”或“”作为表示两直线平行的记号.
300多年后,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Pappus,4世纪)看到他的祖先海伦所创用的平行线符号以后,不很满意,干脆将“”或“”中的字母去掉,改革为“=”,有时又用“”表示,显然平行号“=”是仿照两条直线平行的形象创造的。
到17世纪时,大家仍想用“=”表示平行线,可惜等号“=”早已捷足先登,成为欧洲数学王国里的永久居民了,若再用它表示平行线,会使欧洲数学符号混乱。
1657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W.Oughred,1574~1660年)将横躺着的“=”直立了起来,即用“//”作为表示两直线平行的记号,并一直沿用至今.
可见,任何事物或者是任何人,想要获得世界的认可都是要经历一番风雨艰辛的。
二、(探究之乐与方法之美、能力之助)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请你在任务单上画出两条平行线,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问:你认为你画的是平行线吗?
情况1、由于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看到的只是
直线的一部分,因此用“不相交”判断直线是否平行是
不可行的.但他想到用刚学过的概念作为判定依据却是很
好的.
通常概念及可以作为判定又可以作为性质来用.
情况2:先画一条直线,再画,,这样就∥.
理由是:根据垂线的基本性质:在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作一条,并且只能作一条。
如果与不平行,假设它们的交点为,那么过就有两条直线与垂直,与垂线的基本性质不符.故∥.
情况3:这种情况既可以是“平行线间距离的逆用”,也可以说是小学所学的“长方形”知识,还可以说是上题的复杂化.
情况4:将看作是沿正东方向无限延伸的直线,直线
绕着点逆时针旋转45°与直线重合,再将直线绕着点顺时针旋转45°与直线重合,从方向上来看,与的方向一致,故∥.
情况5:将三角尺ABC与直线重合,再将其向上平移至处,由于平行
移动,故∥.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如果没有出现情况4,就做如下提问:
问6:刚才舰艇的转舵问题,能否提醒你用旋转的方法画平行线?(请同学思考)
通过大家的画法,我们最终同意2、4、5的方法可以得到∥的结论.
问7:这几种方法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添加截线,构成了“三线八角”图.)
可见,要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必须借助第三条直线即截线,构成“三线八角图”,再借助于相关角的大小关系来判定.
问8:(将2、4、5画在黑板上)观察2、4、5中所标注的角,他们是什么关系?
(同位角)
问9:根据上述的过程,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构成的“三线八角”图中,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
归纳:我们把上述的结论作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简记为: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方法之美与文化之魅)应用:
应用1:现在,我们再回到本节课的开篇,通过上述学习,你能用判定方法来解释为什么
∥吗?(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问10:可见,这个判定方法有什么作用?
(可以判定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用平行线的概念来判定平行是不可能的,这样判定方法的优越性就凸显出来了。
应用2:根据上述过程,同样得到了:“如果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你能否用平行的判定方法1来说理?
解:∵,.(

∴,.(
垂直的意义


.(


_____.(

可以把情况2看作是特例,先从特殊的角度入手研究,再到一般情况。这也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应用3:如图,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几条?为什么?
问11:根据上述操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有,强调存在性,
只有,强调唯一性)
师: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上述性质的正确性是不言而喻的,这部分内容从直观到操作再到推理,形成了几何的最基本的知识框架,因此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将平行公设作为五个公设之一,从而形成了体系庞大,逻辑严谨,用途广泛的几何学。
这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儿,一起来小结这节课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请复述一下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2、这节课中你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3、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情感上的触动?
2
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