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诗
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情感
知人论世
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当你了解了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风格时,你就更容易地理解他所写的诗歌中包含的情感。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代表作有《长干行》《蜀道难》、《将进酒》
李白(701~762)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故世称杜少陵。因担任左拾遗一职,故又称杜拾遗;曾担任工部员外郎一职,故世称“杜工部”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其诗被称为“诗史”。是现实主义诗人的典型代表,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品《石壕吏》
杜甫(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孟浩然(689~740)
字乐天,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自称“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风格:通俗性和写实性。主要情感:讽刺朝廷横征暴敛,同情民生疾苦。
白居易(772~846)
字梦得,诗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772~842)
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王维(701-761)
唐代著名诗人简介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壹
贰
叁
宋代文人辈出,唐宋八大家,宋代有六家。也正是宋代的这些文人,才让中华文明再放异彩。
宋代词坛大佬排名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其作品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多豪放旷达之词。
欧阳修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李清照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苏轼
诗歌流派及代表人物
不同的诗歌流派的风格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山水田园诗派
边塞诗派
浪漫诗派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
王维、孟浩然、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李白
杜甫、白居易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李益:《从军北征》
王之涣:《凉州词》
李颀:《古意》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三吏》、《三别》、《兵车行》
宋词: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秦观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练一练
王维,字 ,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 ,晚年醉心佛学,被称为 ,作品多有空灵之感,擅长书画,苏轼赞之为 。
李白,字 ,号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尊为 。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语言瑰丽活泼。《行路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杜甫,字 ,自称 ,世称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为 ,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 。
白居易,字 ,晚年又叫 ,唐代伟大的 。
欧阳修,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
摩诘
王右丞
诗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少陵
诗圣
杜工部
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主义诗人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直击中考
8.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B.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创造出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
C.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石壕吏》就是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杰作。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C
直击中考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等。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1943年出版的著名短篇小说。
D.《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度过了28年的时光。
B
诗的分类
题材分类
1.山水田园诗
2.别离贬谪诗
3.羁旅思乡诗
4.爱情闺怨诗
5.咏物抒怀诗
6.边塞征戍诗
7.怀古咏史诗
第一类:山水田园诗
标志
(1)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2)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第一类:山水田园诗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之情。?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3)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4)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情操的感情。
2.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3.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qí)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1
2
3
4
恬静安闲、宁静淡泊
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安于清贫、淡泊名利
悠闲安适、恬淡高洁
这些词可以用在回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心境、志向、情感等问题。
山水田园诗基操词积累
特别提示:
如果山水田园诗里面出现很多春天的景象,例如:落花、柳叶、残红、飞絮、杨花等等,一般还可以答诗人的惜春之情,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渐老之情。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翻译句子(或抓住意象)+情感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 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喜爱,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借景抒情、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相生、对比等
例:动静结合:“莺啼”、“花落”为动景、“桃花”“柳丝”“宿雨”“朝烟”为静景,动静结合,渲染了悠闲恬淡的气氛。
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1)主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借景抒情、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托物言志等
例:虚实结合:葵花为实景、柳絮为虚景,虚实结合,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初夏图景。
托物言志: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情操的感情
趁热打铁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2) 翻译句子+手法+情感
最后一句的含意是: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托物言志: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情操的感情 。
贰
肆
壹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托物言志,表达自己坚持操守,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等志趣
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情操的志趣。
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喜爱。?
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对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山水田园诗情感总结
叁
通过对悠闲恬淡、自由自在的的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山水田园诗小结:
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规律,有的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正在遭贬谪的诗人,寄托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有的抒发诗人独特的哲理感受。在鉴赏时,常常可以用以下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第二类:别离贬谪诗
别离诗情感 :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贬谪诗情感 :
(1)流露出遭贬后的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达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第二类:别离贬谪诗
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灞桥”“南浦”等。
常用技法
(1)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乐景衬哀情(反衬),哀景写哀情。 (4)想象(虚实结合),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5)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友人深情。
例题讲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答题步骤:
(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拟人。最后两句是说诗人把他对朋友的担忧与挂念寄托给明月,希望明月把他的思念带到朋友所在的夜郎以西,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和同情。
手法+分析+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感情?
例题讲解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友人愁肠百结,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眠,猿啼声也会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梦境。虚实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手法+分析+情感
答题步骤: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手法+分析+情感
例题讲解
别滁
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从首句可以看出作者离别时的怎样的心态?
分析: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答案:豁达开朗 、积极乐观的心态
VS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别离诗情感
(1)流露出遭贬后的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2)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3)表达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贬谪诗情感 :
别离贬谪诗
情感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