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识
初中文学
与文化常识梳理
考 情 速 递
C
B
【解析】 B项,《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
D
【解析】 D项,“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知识梳理
文学与
文化常识
史书体例
书法
对联
二十四节气
节日习俗
对联
关于年纪
谦词敬词
特定词语
交际用语
脸谱
明清科举
戏曲
作家并称
诗歌分类
表达方式
文体知识
四大名著
地理常识
作家作品
考 点 梳 理
类别
说明
诗
我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也叫“骚体诗”);汉代出现了“汉乐府民歌”,形式上以五言为主;唐朝盛行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词
又叫“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词大致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前者的代表作家有温庭筠、李煜、晏殊、李清照、纳兰性德等,后者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曲
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考 点 梳 理
考 点 梳 理
【解析】 A项,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史书体例
(1)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国语》《战国策》。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书体例常识
编年体: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孔子的《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代表作:左丘明的《国语》、刘向的《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事实。例如司马迁的《史记》——《周亚夫军细柳》、陈寿的《三国志》
断代史:记叙某一个朝代或某几个朝代的历史。代表作:班固的《后汉书》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代表作:《竹书纪事》
《史记》节选
C
【解析】 C项,《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资治通鉴》节选
A
交际用语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交际用语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改文用“斧正”。
类别
说明
谦
称
常
见
谦
称
愚
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谦称自己;愚见:谦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
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
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卑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
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谦
称
常
见
谦
称
仆
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作品;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谦称自己的妻子
谦
称
常
见
谦
称
小
谦称自己或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店铺。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辞。“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类别
说明
谦
称
常
见
谦
称
舍
用以谦称自己或自己的年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
老字自谦是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老和尚谦称;老臣:老官员谦称
谦
称
其
他
谦
称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下的人谦称在下
女子自称妾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常
见
敬
称
“拜”
字
一
族
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告辞对方;拜访:访问对方;拜服:佩服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探望对方
“奉”
字
一
族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
字
一
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对方赠誉(财物)
“恭”
字
一
族
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类别
说明
常
见
敬
称
“垂”
字
一
族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均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
字
一
族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的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高”
字
一
族
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询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常
见
敬
称
“大”
字
一
族
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
字
一
族
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
字一
族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常
见
敬
称
“屈”
字
一
族
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
字
一
族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
字
一
族
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类别
说明
常
见
敬
称
“华”
字
一
族
用于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与自己同姓的人
“老”
字
一
族
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现代尊称公司高层或最高负责人(多和姓连用)
“叨”
字一
族
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常
见
敬
称
“雅”
字
一
族
用于称对方的情况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正批评
“玉”
字
一
族
用于对方的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的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
字
一
族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C
【解析】 C项,“贵姓”属于敬辞,“家父”属于谦辞。
常
见
敬
称
其
他
敬
称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先帝、先考(或先父)、先慈(或先妣)、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鼎力(用于请托或感谢):大力;包涵:请人原谅;斧正:请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纳(用于请对方收下礼物):请接纳收下;府上:称对方房屋;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赐教:给予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见面):仰慕已久;璧还:归还物品;等等
类别
说明
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年龄
称谓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百岁及以上
姓名
称谓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如杜甫,字子美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称籍贯:以人的出生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柳宗元称柳柳州
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朋友
关系
称谓
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交的朋友
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忘年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君子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官职
升降
称谓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做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迁(提升调用)、擢(在原官职上提拔)、陟(进用)、加(加封)
类别
说明
官职
升降
称谓
关于降级免职的有: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出(离开京城外用)、夺(削除)、去(被调离)、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其他
代称
桑梓: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树和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桃李: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桃李”就是教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往往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巾帼:巾帼本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引申为古代妇女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轩辕:因为我们的祖先黄帝姓轩辕,所以它的引申义就是中华民族或者是华夏族
汗青: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如“留取丹心照汗青”
D
D
特殊称谓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关于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语句。
对联的
特点
字数相等
从右向左
内容相关
同一副对联的上联、下联字数相同。而横批的字数一般要少于对联中每一联的字数。
词性相同
仄起平收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名词对名词,而且相对的词也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同一副对联上、下联写的内容应该是有联系的,相关的。
平声一般指第一、二声,仄声一般指的是三、四声。上联末尾为仄声,下联末尾为平声,简称仄起平收。
在古代贴对联时,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
01 一身诗意千寻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02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0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对对子
万古人间四月天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明清科举
明清科举考试流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次序
一考
二考
三考
考试类型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第一名称号
院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探花
通过后的身份
秀才
举人 亚元
贡士
进士
考试时间
三年两次
三年一次
8月(秋闱)
乡试次年3月(春闱)
会试
同年4月
B
【解析】 B项,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主要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曾流行一时的《说唱脸谱》将京剧脸谱唱得家喻户晓。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脸谱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主要脸谱
黑色
白色
红色
京剧脸谱有三大常用色:黑、红、白,后渐衍生出绿、蓝、黄、金银等。正如歌中所唱,京剧脸谱一般以某一种颜色为“主色”,来象征人物的品格性情。
黑色象征鲁莽憨直,如包公;
红色象征忠烈正义,如关羽;
白色象征奸诈狠毒,如曹操。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①红脸:正面角色,代表忠勇侠义。②黑脸:中性,代表猛智。③蓝脸和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④黄脸和白脸:贬义,代表凶诈。⑤金脸和银脸:神秘,代表神妖。⑥黑脸:代表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主要脸谱
角色行当
生:古代戏曲中扮演男子,有老生、小生、武生等区别
旦:在杂剧中扮演女子,主要人物为正旦,次要的称副旦,老年的称外旦,另有小旦
净:俗称“花脸”,一般认为由宋杂剧和金院本中副净之称演变而来,大都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后来又专设正净、副净、武净等
末:在杂剧中扮演男子。近代,末渐为老生之角色。末又有正末、副末、外末、小末之分。不少剧种中“末”行逐渐归入“生”行
丑:俗称“三花脸”,化妆时鼻梁上抹一块白为其特征。所扮人物据其身份、性格可分文丑、武丑两行。扮女性人物时称彩旦、丑旦或摇旦
中国戏剧
B
【解析】 B项,“末”应为“丑”,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
垂髫:
总角: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豆蔻年华:
及笄之年: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关于年纪
指女子十三四岁
指女子十五岁 (女子成年)
3、4岁—7、8岁
加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指男子二十岁(弱冠,男子成年)
指三十岁
指四十岁
指五十岁
指六十岁 (耳顺)
指七十岁
指八、九十岁
指一百岁及以上
七八岁换牙的年纪
8、9岁—13、14岁
C
【解析】 C项,“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A
【解析】 A项,七十岁应称“古稀”,“始龀”是指七八岁换牙的年纪。
关于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主要书法书体
篆书
行书
草书
圆长;风格古朴,圆融平正,结体典雅
隶书
楷书
方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放纵;结构简省,笔画连带,虚实相生,自由随意
方正;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分明,端庄大气
飘逸;行云流水,飘逸舒缓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节日习俗
端午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七夕
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次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主要习俗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吃巧果等习俗
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B
【解析】 B项,与纪念有关屈原的节日是端午节。
作家并称
屈宋:
两司马:
三曹: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
初唐四杰:
大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王孟:王维、孟浩然。
三苏:苏洵和其子苏轼、苏辙。
苏辛:
唐宋八大家 :
元曲四大家:
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和宋玉的并称。
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苏轼、辛弃疾 。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诗歌分类
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民间诗
形式分类
诗词曲
古体诗 近体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时间分类
古代诗
现代诗
诗的分类
格律诗
自由体诗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描写
抒情
说明
记叙,用文字叙述。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证明。
抒情: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古代文体:说、记、铭、表、序、传等;
现代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等。
文体知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
《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朱自清的散文《春》。
散文
古代文体:说、记、铭、表、序、传等;
现代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新闻等。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小说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消息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新闻
特殊词语
手足
鸿雁
尺素
社稷
桑梓
烽烟
杏林
桃李
庙堂
垂髫
巾帼
白丁
布衣
风骚
汗青
金乌
青鸟
南冠
皓首
黄发
女子
没有文化的人;
没有官职的人
泛指文学
史册
太阳
信使
囚犯
兄弟
书信
国家
家乡
战争
书信
学生
医界
朝廷
老人
老人
小孩
(二)连连看
骚人
风骚
三秦
岱宗
婵娟
桑梓
鸿雁
青鸟
征蓬
汗青
关中地区
信使
文人
泰山
文章辞藻
史册
月亮
信使
远行之人
家乡
称 谓
指 代
黄发垂髫
匹夫
布衣
白丁
鸿儒
宿儒
蛾眉
庙堂
烽火
干戈
兜鍪
金经
老人小孩
平民百姓
平民
(没文化的人)
博学的人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女子
朝廷
战事
战争
士兵
佛经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霸王别姬》
越剧:《梁祝》
豫剧:《花木兰》
评剧:《花为媒》
黄梅戏《天仙配》
京剧艺术手法:
唱(歌唱)
念(念白)
做(舞蹈化动作)
打(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山东地方戏:
吕剧、山东梆子、柳子戏、柳琴戏、山东大鼓、山东快书、茂腔
中国戏曲
文史典籍
四书:
五经: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
君子六艺:也称六经,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大民间故事:
“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代指文学才华。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风、雅、颂、赋、比、兴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礼、乐、射、御、书、数
地理常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A
四大名著
1.《三国演义》
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文章回体小说,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一起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罗贯中,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四大名著
2.《水浒》
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传说是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四大名著
3.《西游记》
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记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四大名著
4.《红楼梦》
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A
【解析】 A项,“孝悌之义”包括孝顺父母和敬重兄长两个方面。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二十四
节气
知识梳理
二十四节气分类:
以物候现象反映季节的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其他的都是以气候状况反映季节的节气
物候现象: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
二十四节气
立春
2月3-4日
雨水
2月18-19日
二十四节气
秋分
9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A
A
A
A
D
【解析】 D项,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D
A
A
九、诗句与人
1、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讯
外国
作家作品
7、弗罗斯特 美国诗人 《未选择的路》
8、都德 法国作家《最后一课》《最后一课》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9、福楼拜 法国作家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10、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
11、莫泊桑 法国作家 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12、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 《伟大的悲剧》 《列夫·托尔斯泰》
13、笛福 英国小说家 《鲁滨孙漂流记》 《荒岛余生》选自《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记述了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在岛上的第年,他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
外国
作家作品
14、里根 美国总统 《真正的英雄》
15、布丰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马》
16、西蒙诺夫 苏联作家 《蜡烛》
17、雨果 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8、聂华玲 美国华裔作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
19、阿西莫夫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20、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1、高尔基 苏联作家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年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