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5.自相矛盾
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品读这篇文章。
新课导入
演一演。
1.小组分配人物角色(楚国人、围观人)。
2.汇报展示。
品读鉴赏
演出温馨提示:
1.这个楚国人开始叫卖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他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是什么反应(比如,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议论,等等)?
品读鉴赏
演出温馨提示:
3.
听到别人的问话后,那个楚国人又是什么表现?
4.
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5.
怎样表演才能使人们受到启示?
品读鉴赏
议一议。
1.如果“矛”刺破了“盾”,就说明:
“矛”很_________,“盾”不
_____。
2.如果“矛”不能刺破“盾”,就说明:
“矛”不________,“盾”_______。
想一下: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
品读鉴赏
想一想。
如果卖矛和盾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
品读鉴赏
说一说。
你能举出生活中
“自相矛盾”的经典事例吗?
品读鉴赏
1.
广告词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品读鉴赏
2.名人故事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品读鉴赏
3.句子中的“矛盾”。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3)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4)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品读鉴赏
因为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卖者发现了自己的说法前后抵触,所以面对别人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品读鉴赏
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锋利,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坚固。
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品读鉴赏
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品读鉴赏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卖者夸耀
围观者质疑
卖者无法回答
发表议论
盾—物莫能陷也
矛—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点拨:这篇课文是文言文。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朗读中的停顿一般有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属于语法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逻辑停顿是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而作的停顿。
教材习题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课文。背诵课文。
点拨:结合“陷”的注释,可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是卖者在夸耀自己的盾,由此可以猜测出“誉”是“称赞”的意思。
理解第二句中的“弗”时,可先联系上文中卖者和围观者的对话,猜测句子的大意,即卖者答不上来,进而可猜出“弗”是“不”的意思。
教材习题答案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①誉之曰
②其人弗能应也
③不可同世而立。
理解第三句中的“立”时,则要结合前文,先说说“不可同世而立”的东西是什么,再根据常识判断出“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种事物,进而明白“立”的意思是“存在”。
参考答案
誉:称赞。
弗:不。
立:存在。
教材习题答案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点拨:①故事内容要完整。要把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讲清楚。
②通过合理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生动的情节。比如,想象卖者来到闹市叫卖的场景,或根据插图,想象卖者和围观者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及两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卖者被质问后无法回答时的窘态和围观者的表现,将故事讲得更加丰富、生动。
教材习题答案
填一填。
我们今天学了一则寓言故事
,体裁是
,作者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类似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
等。
《自相矛盾》
文言文
韩非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坐井观天》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
随堂练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买椟还珠
课外拓展(共28张PPT)
15.自相矛盾
第1课时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哪些寓言故事?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吧。
韩非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先秦七子之一,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韩非的作品精细周密,长于说理,生动形象,独具特色。
助学资料
《韩非子》是韩非死后,由后人搜集其遗著编纂而成的。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这些寓言故事,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集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与看法,也带给人们深刻的智慧启迪。
《韩非子》
助学资料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剑的武器。
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时用的兵器。
助学资料
“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
文言文:
助学资料
圈出本课生字和新词,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朗读课文
wú
fú
fú
吾
弗
夫
我会认
学习字词
多音字
(
fū
)
农夫
夫妻
(
fú
)
逝者如斯夫
夫
在文言文中,用作发语词或助词时,读fú;表示“成年男子的通称”“丈夫”时,读fū。
学习字词
矛
盾
誉
吾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矛盾
矛头
长矛
造句
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要及时解决。
矛
máo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矛盾
盾牌
后盾
造句
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盾
dùn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荣誉
名誉
声誉
造句
他的成功给他带来了荣誉。
誉
yù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吾辈
吾身
支支吾吾
造句
张三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吾
wú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自相矛盾:多指言行前后不一或相互抵触。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之: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之,代词,在这里指矛。
曰:说。
我会解释
学习字词
坚:坚固?。
陷:刺破。
利:锋利。
或:有的人。
何如:怎么样。
其人:这里指那个楚国人。
我会解释
学习字词
弗:不。
应:回答。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于世界上。同,同时。立,存在。
我会解释
学习字词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朗读课文,读出句子的停顿。
初读感知
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讨论
初读感知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说法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朗读
联系上下文
回顾
初读感知
句意: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卖。
初读感知
句意: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物体能够刺破它。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称赞。
陷:刺破。
初读感知
句意: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物体是它不能刺破的。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锋利。
初读感知
句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的人。
初读感知
句意: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其人弗(fú)能应也。
弗:不。
应:回答。
初读感知
一、连一连。
鬻
不
弗
卖
曰
我
吾
说
莫
刺破
誉
没有什么
陷
称赞
者
……的人
随堂练习
二、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________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____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________曰:“吾?________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________子之盾,何如?”其人弗?________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