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17.跳水
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品读这篇文章。
新课导入
认真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和经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品读鉴赏
1.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猴子的放肆?
(1)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2)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品读鉴赏
(3)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4)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5)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品读鉴赏
2.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1)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2)猴子好像故意让孩子生气。
品读鉴赏
3.
看到猴子的行为,甲板上的水手们有什么表现?
(1)大家哈哈大笑。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品读鉴赏
4.
从文中画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
(1)他也笑得很开心。
(2)孩子哭笑不得。
(3)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4)孩子气极了。
品读鉴赏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5.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孩子当时的心情吗?
开心
无奈
恼怒
愤怒
品读鉴赏
6.文中几次写到了水手们的笑?水手们的笑与孩子心情的变化有关系吗?
文中3次写到水手们的“笑”。
有,水手们的“笑”纵容了猴子,使它越来越放肆,不断戏弄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不断受到伤害,情绪越来越坏,最终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追赶猴子,陷入绝境。
品读鉴赏
7.
孩子是怎么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的?
(1)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2)“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
品读鉴赏
(3)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猴子)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4)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品读鉴赏
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孩子此时处境如何。
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此时的心情怎样?
十分惊恐。
品读鉴赏
认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局,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品读鉴赏
1.
船长观察到了哪些情况才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的?
品读鉴赏
孩子的状况
客观的条件
站在最高横木的顶端心惊胆战,摇摇晃晃。
①桅杆底下是甲板;
②大海风平浪静;
③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④自己手里有枪。
2.
船长逼孩子跳水时是怎么想的?
儿子站得这么高,万一掉下来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如果让儿子跳进海里,水手们就能马上去救他,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但儿子肯定害怕,不敢跳,那我就用枪逼他跳水吧。
品读鉴赏
3.
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在当时的情况下,船长的办法是最快、最安全的。
①最快:情况紧急,孩子随时可能掉下来,找梯子去救或找气垫去接都需要时间,用枪逼孩子跳水是最快的解决办法。
②最安全:跳到海里,一是摔不死,二是水手们能及时跳到海里救起孩子,得救的希望最大。
品读鉴赏
4.
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船长经验丰富、机智果断、沉着冷静。
品读鉴赏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在一艘帆船上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孩子陷入困境,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的事,表现了船长
的好品质。
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取乐
放肆
逗
追
命令跳水
救上甲板
得救
板书设计
1.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
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获救)
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一艘帆船正在航行,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悠闲地休息。一只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人们大笑。猴子更加放肆起来,跳到船长儿子面前,摘下他的帽
教材习题答案
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大笑起来,孩子却哭笑不得,眼巴巴地看着猴子撕帽子。孩子朝猴子大喊大叫,猴子不理他,反而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十分恼怒,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一直爬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孩子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横木上,水手们全都吓呆了。这时,只要孩子脚底一滑,就会掉到甲板上。船长急中生智,举枪瞄准孩子,并高声呼喊,逼迫孩子跳到水里,不然就开枪打他。孩子被迫跳入水中。水手们随即跳入水中,把孩子救了上来。
教材习题答案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描写水手们的“笑”的相关语句:
①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教材习题答案
水手们的“笑”纵容了猴子,使它越来越放肆,不断戏弄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不断受到伤害,情绪越来越坏,最终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追赶猴子,陷入绝境。因此,水手们的“笑”对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水手的笑也是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地去追猴子的原因之一。
教材习题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跳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艘帆船上,水手拿(
)取乐,(
)摘走了(
)的帽子;(
)爬上桅杆追,最终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处境非常危险,这时(
)机智、沉着地命令孩子跳水,(
)迅速跳入海中把孩子救起的故事。
猴子
猴子
孩子
船长
孩子
水手们
随堂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1.船长为什么要把枪瞄准自己的儿子?
2.从片段中可以看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3.结合上下文,你觉得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救孩子?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随堂练习
1.因为孩子处境非常危险,只有用枪逼着他跳水才能让他有生还的可能。
2.船长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人。
3.当时在海上,情况紧急,孩子处境很危险,没有比跳水更快、更安全的办法了。
随堂练习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战争与和平》
课外拓展(共28张PPT)
17.跳水
第1课时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新课导入
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
助学资料
(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称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
认真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和新词,再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
sì
wéi
hǔ
zī
liě
miáo
肆
桅
唬
龇
咧
瞄
我会认
sī
撕
学习字词
多音字
咧
(liē
)大大咧咧
(liě
)咧嘴
咧开
学习字词
辨析:表示“嘴向旁边斜着张开”时,读三声;在“咧咧”一词中,读一声。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唬
钩
扭
咧
舱
逗
鸥
瞄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一艘船
造句
在浩渺的大海上行驶着几艘轮船。
艘
sōu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航线
航海
航空
造句
我国的航空事业发展迅速。
航
háng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放肆
肆意
肆无忌惮
造句
这里风沙肆虐,环境非常恶劣。
肆
sì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撕扯
撕毁
撕裂
造句
小弟弟把那张纸撕烂了。
撕
sī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逗笑
逗引
逗弄
造句
爸爸幽默的话语把全家人都逗笑了。
逗
dòu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吓唬
唬人
诈唬
造句
坚强的江姐不畏惧敌人的吓唬与威胁。
唬
hǔ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巧记
老虎开口,吓呆众人。
组词
挂钩
衣钩
钓鱼钩
造句
他用钩子钩起了掉进水里的东西。
钩
gōu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咧嘴
咧开
龇牙咧嘴
造句
他咧嘴大笑,很开心。
咧
liě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船舱
座舱
货舱
造句
豪华游轮的船舱又宽敞又舒适。
舱
cāng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海鸥
沙鸥
造句
海鸥在波涛万顷的海面上飞翔。
鸥
ōu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组词
偷瞄
瞄准
瞄球
造句
他瞄准靶子,一下射中了靶心。
瞄
miáo
笔顺
我会写
学习字词
字歌
眯眼来瞄准,出手来描写,可爱小猫咪,开口喵喵叫。
环游:周行游历。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我会解释
学习字词
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的样子。
失足:行走时不小心跌倒。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我会写
学习字词
通读全文,划分段落,说说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用简洁的话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思考讨论
初读感知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在危急时刻,船长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段):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2—4段)故事的经过。第三部分(5—6段)故事的结果。
段落
内容
在书中圈画出文中都有谁,用几句话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思考讨论
初读感知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初读感知
随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拼音下面打“√”。
桅杆(wēi
wéi)
一
艘(sōu
shōu)
放肆(sī
sì)
瞄准(miāo
miáo)
龇牙(cī
zī)
√
√
√
√
√
二、填一填。
一(
)帽子
一(
)猴子
一(
)横木
一(
)甲板
一(
)帆船
一(
)炮弹
一(
)绳子
一(
)步枪
只
块
支
颗
条
艘
顶
根
随堂练习
三、熟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并填写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
)
猴子逗孩子
孩子追猴子
船长救孩子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