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3.1 对顶角、邻补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数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13.1 对顶角、邻补角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21:03: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3.1
邻补角、对顶角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直观认识由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有关概念,能说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在图中准确辨认两类角;通过“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说理,初步感知“反证法”的思想;通过对顶角相等的直观确认、测量猜想和推理证实,掌握“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初步感知逻辑推理方法和过程,体会理性思维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会在图形中准确找出邻补角和对顶角。
教学难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推理证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入1.出示图片(PPT),图中直线之间有什么样的
位置关系?(平行、相交)2.操作:请同学们画两条相交的直线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为什么?(说明理由)假设两条直线相交有两个交点,那么经过这两个交点就有了两条直线,这与我们学过的“经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3.归纳: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几何语言: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
通过生活中的图片实例,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通过观察说理,初步感知“反证法”的思想。
二、新课学习1.演示:两条直线相交的不同位置,观察四个角的变化2.
回顾角的有关知识(分别表示四个角,并说出它们的元素)顶点角的两边∠1点O射线OA、OC∠2点O射线OA、OD∠3点O射线OB、OD∠4点O射线OB、OC3.学习邻补角(1)观察:∠1与∠2有什么关系?(从位置和数量方面考虑)①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相邻)②∠1+∠2=180°(互补)(2)归纳得出邻补角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例如∠1与∠2互为邻补角,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邻补角?几何语言:
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已知)所以∠1与∠2互为邻补角,即∠1+∠2=180°(邻补角的意义)(3)讨论: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4)练习:判断下列各图中
,∠1与∠2
是邻补角吗?4.学习对顶角(1)观察:∠2与∠4有什么位置关系?(类比邻补角)①有公共顶点
②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相对)(2)归纳得出对顶角的概念: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图中∠1与∠3也是对顶角。几何语言: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所以∠2与∠4互为对顶角
(3)练习2:判断下列各图中
,∠1与∠2
是对顶角吗?(4)猜测对顶角的大小关系:1)直观目测大小关系
2)用量角器测量∠2与∠4的大小,发现大小相等
3)猜想:对顶角相等4)用“说理”来确认它的正确性:解: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已知)所以∠1与∠2、∠1与∠4分别互为邻补角,即∠1+∠2=180°,∠1+∠4=180°(邻补角的意义)得到∠1+∠2=∠1+∠4(等量代换)所以∠2=∠4(等式性质)(5)归纳:对顶角相等几何语言: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已知)
所以∠2与∠4互为对顶角(对顶角意义)
所以∠2=∠4(对顶角相等)(请学生再说说∠1=∠3的过程)(6)类比邻补角,得出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实例演示,是学生加深对相交直线的直观认识。利用图形直观帮助学生抓住邻补角特征,归纳得出邻补角的概念,然后进行概念辨析。通过练习,巩固邻补角的概念,让学生会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在图中辨认准确找出邻补角,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类比邻补角,继续观察图形,得出对顶角的概念。这个练习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对顶角。先让学生通过目测、测量、猜想获得对顶角相等这一结论,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说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性质的研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学生初次学习等量代换、等式性质这些词语,老师必须说清楚。通过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加深两个概念的理解。
三、初步应用例1: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50°,你能求出其它几个角的度数吗?(学生先口述,然后按填空的方式书写)解: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所以

是对顶角得∠BOD=
=
°(
)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所以

是邻补角得∠AOC+
=180°(
)即
=
130°因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所以∠
BOC与
是对顶角得∠
BOC=
=
°(

解答本例题需综合运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定义,有助于巩固对邻补角定义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所以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口头表述分析求解过程,然后给出规范的推理求过程。学生初次接触说理过程,并且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也就是括号里填的理由.这种推理的格式以后还要逐步渗透和训练。
四、课堂小结1.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2.对顶角与邻补角的区别于联系3.对顶角相等
梳理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评价的意识,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1.填空角的名称特征性质相同点不同点对顶角邻补角2.练习册3.拓展:例1的变式: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BOC=3∠AOC,求∠BOD、∠AOD、∠BOC的度数。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十三章《相交线
平行线》的第一课时,是一节几何的入门课,是在学生已学过的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角的概念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位置关系,主要从它们的公共点个数、相交所成的角的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其本质特征。重点是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知识在以后的几何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第一环节从实物引入,引出相交线的学习,指出“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并通过简明的说理加以证实,第二环节主要是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学习过程,通过演示两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导出相交线所成的小于平角的四个角中,每两个角的之间所具有的确定的数量关系,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认识和形成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关于“对顶角相等”的说理过程是本节的难点,学生以前不需要说理的过程,今天开始要进行说理过程,我主要是先让学生口述,再将学生口述的内容补充完整,规范整个说理过程,渗透“三段论”的表达形式并展现其格式规范,为学生逐步进入论证几何的学习进行铺垫。第三环节对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初步应用,利用填空的形式完善整个说理过程,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第四环节小结部分主要是通过邻补角、对顶角的类比进行整节课的小结,最后作业,让学生整理填写表格,加深概念理解。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知规律,主要是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也让学生经历了从图形到文字到符号的转化过程,积累了一些对图形的研究的经验和方法。
2
D
(1)
A
B
C
D
O
1
2
A
B
C
O
P
(2)
1
2
C
D
O
A
B
E
(3)
1
2
C
A
B
O
(4)
2
1
1
1
1
1
2
2
2
(3)
A
B
C
D
O
E
1
2
A
B
C
D
O
(1)
E
2
1
(2)
A
B
C
D
O
2
1
(4)
A
B
D
C
O
1
1
1
1
1
2
2
2
2
A
C
D
O
B
A
C
D
O
B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