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二篇
学习导航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学习目标
1. 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句子,理清文章思路。
2.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运用排比修辞说理的方法。
3. 借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在文章中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以及自然和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分析论据及其作用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考点透视
常见的考查方式:
(1)第×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2)感知第×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下面材料哪一则适合作为文章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解答此类题目,可采用如下思路:
(1)简析作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故题型(1)的常见答题格式为:这是……论据,论证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首先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高频考点】——答题秘诀
(2)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补充的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补写的论据形式要与原有论据一致,即比照原文论据进行仿写。要注意字数限制。补充的事实论据要准确、有代表性,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要简明扼要。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强的说服力,并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把人物、事件写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故题型(2)的常见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例+结果+简短评价。
(3)对于题型(3),答题关键是判定给定材料论证的观点与文中哪一段论证的观点相一致。常见答题格式:应放在第×段。材料×论证的观点是……,第×段论证的观点是……,两者论证的观点一致,所以应放在第×段。
课文梳理
【整体感知】——结构图解
《谈读书》这篇随笔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排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正确方法及重要作用,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阐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的观点。
【整体感知】——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写作特色
《谈读书》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①运用比喻论证。例如,“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一句,运用比喻论证来论证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运用排比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③运用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这样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不求甚解》
(1)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如②③④段从“不求甚解”的源头讲起,一直阐述到“不求甚解”的含义。
(2)正反面的举例论证。如第⑤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求甚解”,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⑥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正确性。
1. 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文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解疑释难】
不同点:①先提出观点,再阐释说明 ②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③论述较为全面,对读书的方方面面都有探讨 ④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读书方法的探讨 ⑤立论,从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 ⑥驳论,先树立批驳的靶子,然后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⑦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⑧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⑨语言精练华美,如夏日牡丹 ⑩语言严谨质朴,如秋日之菊
相同点:?这两篇短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都是议论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谈读书》是一篇随笔,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从写法上看,文章是如何说理的?
①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让人读起来觉得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③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说了读书的三种倾向。
3. 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对我们读书很有指导意义。我认为,除了不要“咬文嚼字”符合陶渊明本意外,其余都不是陶渊明的意思。陶渊明爱好读书,而且执着于个人的见解。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旨在芟除枝叶,达到取其精髓的目的。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读书足以yí qíng( ),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liàn dá( )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zǎo shì( )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达标训练
【基础过关】——字词积累
怡情
练达
藻饰
(4)jiǎo 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5)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 )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xún zhāng zhāi jù( ),而应推敲细思。
(6)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cōng yǐng (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狡黠
诘难
寻章摘句
聪颖
(7)人之才智但有zhì ài( ),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8)而读书的yào jué( ),全在于会意。
(9)目的在于quàn jiè( )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10)其傅彩也,最见于gāo tán kuò lùn ( )之中。
滞碍
要诀
高谈阔论
劝诫
(11)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wèi tóng jiáo là ( )矣。
(12)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áo qiú cī( )之人。
(13)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kuáng wàng zì dà ( )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14)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kāi juàn yǒu yì( )。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开卷有益
狂妄自大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公开的诘难,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
B.村里几个地痞看到郭烁家里有钱,便把他当成了涉猎的对象。
C.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D.《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子深情,有的人也跟着模仿,写出的书信却味同嚼蜡。
B
【解析】“涉猎”的意思是“粗略地阅读”或“接触;涉及”。句子想表达掠夺取得的意思,而并非浏览之义,因此应该改为“猎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今年我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
B.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清画质节目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C.为了应对复杂的海上形势,保障我国领海安全,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送上了热搜,相关专家呼吁尽早解决中小学生欺凌时有发生。
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B项,没有语病;C项,搭配不当,在“执法装备的质量”前面加“提高”;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问题”。
5.《谈读书》一文,多处运用排比论证,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那么,请你也学习这种方法,运用排比论证,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首的美誉; ,
, 。
, ,
。
示例:有勤 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 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 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 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能力提升】——课内精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
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2)分别说说文中(甲)(乙)两个加点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谈读书的,先论述读书的不同目的,接着论述读书的几种方法,最后论述读书可以塑造性格、弥补精神缺陷等。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书上的内容,也许对,也许错;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如果不加分析地全盘吸收,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3)分析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谈谈其作用。
(4)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观点?作者采用哪种方法阐述了这一观点?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方法:作者采用归纳法,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再加以归纳。
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这样写,说理含蓄而通俗易懂。
【能力提升】——类文阅读
(2019·湖南娄底)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叶子鹏 王财忠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家国情怀始终是历久弥新的歌颂主题;自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壮阔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凝魂聚气、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甲 。对祖国的爱亦如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天然
有之的朴素情感,是不需要任何客观理由的自觉的爱。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中,爱国是第一位的美德,是一种无限崇高的公共精神。从古至今,自人类社会诞生国家以来,人民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存在与国家的存在视为一体,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人性的自觉表现和终生为之忘我奉献的伟大目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她寻求光荣和福祉是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乙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而立不世之功、
而成千秋伟业、而创万古传奇。汉朝张骞怀揣报国之志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南宋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成为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奋发图强、建设河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志敏用《可爱的中国》表达了赤胆忠心的革命家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情怀比天高、比海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丙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只有把爱国转化为实践,把对祖国的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的力量方如有源之
水,流之不竭。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十六岁便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给予的奋斗力量;大科学家黄大年在祖国的事业面前“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国赋予的奉献力量。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当代青年躬逢千年未有之盛世,务必坚定爱国的自觉、奋发为国的情怀、激发强国的力量,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将爱国主义写在青年奋进的旗帜上。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减)
(1)根据选文,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爱国是一种情怀,爱国的情怀是最为深厚的情怀。
②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
③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
甲: 乙: 丙: 。
③
①
②
(2)结合选文第④段,说说对加点字的理解。
爱国的力量是精神的强力之表现,毛泽东同志所讲的精神原子弹,是爱国力量最生动形象的表达。
把爱国力量比作“精神原子弹”,生动形象,有力地论述了“爱国是一种力量,爱国的力量是最无坚不摧的力量”这一分论点,让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诗人陆游生死离别之际唯一牵挂的是“王师”何时北定中原,这就是爱国的自觉。
这一则材料最适合作为第2段的论据。因为材料用爱国诗人陆游生离死别还念念不忘“北定中原”体现爱国的自觉这一事例与第2段的论点“爱国是一种自觉,爱国的自觉是最为深刻的自觉”一致。
【能力提升】——读写综合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谈读书》中多处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运用此方法论证你对于学习的思考,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要求:(1)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2)中心论点要突出。
【示例】不学习的人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眼前的天空,当它跳入知识的海洋,才知道世界的博大。不学习的人就像一只孤雁,只能在低空飞翔,当它与知识的群雁同伍,才知道天空的辽阔。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