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17 09:27: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语句等理解文言文大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课外教学资源,交流阅读感受,体会人物情感。
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的魅力,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语句等理解文言文大意,读懂故事。
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的魅力,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鼓”是什么意思?(弹)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
总结:联系上下文、借助课本插图、借助注释(板书)
二、纵情吟诵识知音
1、检查字词
善哉
巍巍乎
汤汤乎
少选之间
破琴绝弦
2、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1)指导朗读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①指名读
②师范读,要求:读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③指名读“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
“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较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男女生互读、齐读)
4、练读整篇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课件出示,学生练读。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运用结合文中注释、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小组汇报交流
(二)想象画面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我们读到“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高山?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巍峨高耸)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战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水流湍急)想象读出来
(3)如果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由衷的赞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对子期说什么呢?(生回答)
让我们带着伯牙的欣喜、子期由衷的赞叹再来读这段话“”
总结:是啊,子期不仅听出了伯牙心中所想,还听懂了他的心志,也只有这样想你所想、念你所念的人,才叫?生:知音。
(4)师生再次合作读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战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小结: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得遇钟子期,此为人生
之大幸!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和子期成了知音的代表!
4、破琴绝弦祭知音
1、故事补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他们二人相见恨晚,他们彻夜长谈,不
觉东方已发白,伯牙子期挥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秋天再来相会,春去秋来,
伯牙满怀欣喜地赶来与子期相会,迎接他的却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
碑。
面对此情此景,伯牙仰天长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悲痛欲绝的伯牙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士,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此时,我们的心情与伯牙一样悲痛,让我们走进他的内心,读出他的孤独与决绝。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指名读、齐读)
五、朗朗颂歌怀知音
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正是这破琴绝弦的悲壮做法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它!
随音乐读文“伯牙鼓琴……”
六、作业布置
《吕氏春秋》中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小古文,它们是我们中华五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请同学们课下去阅读,你一定会发现更多古文中的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