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①和③属于有机物,物质④属于氧化物
B.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固态氢置于488万个标准大气压下,氢分子破裂为氢原子由氢原子直接构成金属氢。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还具有超导性。用它输电,其输电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金属氢属于无机化合物 B.形成金属氢的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改变
C.金属氢和氢气互为同位素 D.用金属氢输电可减少热损失
3.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毫升不同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A. B.
C. D.
4.下列有关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青菜、黄瓜中含的蛋白质最多
C.常温下油脂都呈固态
D.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5.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指的不是同种物质的是( )
A.涤纶(的确良)
B.锦纶(尼龙)
C.腈纶(人造羊毛)
D.合成纤维(棉纤维)
6.下列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的是( )
①合成纤维 ②塑料
③合成橡胶 ④残枝落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①CO2 ②H2CO3 ③Na2CO3
④CH4 ⑤C2H5OH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④⑤
8.三大合成材料中不含 (?)
A.合成橡胶 B.塑料 C.淀粉 D.合成纤维
9.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10.一种“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将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称为21世纪“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燃烧产物均是CO2和H2O
C.都可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D.均在自然界大量存在
二、填空题
11.2019年5月,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该发动机用甲烷作燃料。
(1)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________?。
12.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 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而塑料是一种____(选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黏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肉松时闻到如头发燃烧的气味,点燃棉花时闻到如____ 燃烧的气味。
(4)谣言四:水煮蛋的蛋黄变绿了会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对人体无害且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价。
三、探究题
13.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小凤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
(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
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
(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
(实验探究)小凤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⑴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________。
⑵连接实验仪器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________。
14.如图为普通电子打火机示意图.据图回答:
(1)打火机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小明为了探究打火机中液体燃料的组成,作了如下实验:点燃打火机,取一小块白瓷片置于火焰上方紧靠火焰处,观察到白瓷片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点燃打火机,于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玻璃杯,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杯内壁有有小水珠.
A、根据上述现象可知,该液体燃料的组成中含有________
B、该同学认为通过上述现象不能确认燃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
C、为进一步确定该液体燃料的组成.现取5.6克该燃料充分燃烧,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推知该液体燃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四、简答题
15.如图所示装置是用燃烧法来确定有机物组成的常用装置,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已知:C中的氧化铜是确保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A中的反应为2H2O22H2O+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
(2)若去掉B装置会对什么元素的测量结果有影响?_____,会使测量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
16.下表是几种可燃物在压强为101千帕时的沸点。请你回答:
可燃物
CH4
X
C3H8
C4H10
C5H12
沸点/℃
-164
-88.6
-42.1
-0.5
-36.1
(1)“祥云”火炬中的燃料含有C3H8,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X为_____。
(3)打火机的燃料稍加压即可以液化,减压后(打开开关)液体又容易汽化,遇明火立即燃烧。上表中可做打火机燃料的是_____。
(4)请你从表中找出一条规律: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①物质为CO,CO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化合物,故错误;
B、一个③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故错误;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H2 C2H6O+H2O,故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故正确;
D、置换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金属氢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错误;
B、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故选项说错误;
D、金属氢具有金属的性质,还具有超导性,用它输电,其输电效率可以提高几十倍,用金属氢输电可减少热损失,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A中的水蒸发的快,B中的酒精的表面积比D中的酒精的表面积大,因此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D中的酒精挥发的快,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B装置中的液体,故选B。
4.D
【详解】
A、有些有机物的式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符合定义,葡萄糖不符合定义,故A不正确;
B、青菜、黄瓜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故B不正确;
C、油脂分为脂和油,常温下前者是固体,后者是液体,故C不正确;
D、碘遇淀粉会变蓝色,故D正确。故选D。
5.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名称和俗称进行分析解答。
A、涤纶纤维俗称的确良,故A正确;
B、锦纶是聚酰氨纤维的统称,俗称“尼龙”,故B正确;
C、腈纶俗称人造羊毛,故C正确;
D、合成纤维是人造材料,而棉纤维是天然材料,故D错误。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名称和俗称,只要熟记相关名称,就能顺利完成此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注意识记相关知识。
6.C
【详解】
有机合成材料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易被分解,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①CO2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选项错误;
②H2CO3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选项错误;
③Na2CO3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选项错误;
④CH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
⑤C2H5OH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故选D。
8.C
【解析】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而淀粉是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天然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的范畴。故选C。
点睛: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含各种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应用非常广泛;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如玻璃钢等。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淀粉是常见的天然有机物。
9.C
【详解】
“白色污染”通常是指难降解的塑料或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聚乙烯是一种塑料,故选C。
10.C
【分析】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都具有可燃性,燃烧是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常常用作燃料;根据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的特殊之处分析.
【详解】
A、无毒无害气体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氮气无毒无害,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B、氢气燃烧不能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不能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C、都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用作燃料。故选项正确;
D、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不一定能够用作燃料,例如水在自然界大量存在,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有机物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因为甲烷中含有碳,所以甲烷(CH4)属于化合物中的有机物;
(2)用甲烷作燃料,具有清洁无毒的特点,其原因是: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12.元素 糖类 合成 纸张 -2
【详解】
(1)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故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
(3)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肉松时闻到如头发燃烧的气味,点燃棉花时闻到如纸张燃烧的气味。
(4)根据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硫化亚铁化学式为FeS,亚铁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故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13.HCl 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Ca(OH)2+CO2=CaCO3↓+H2O ① 白色污染; 不能; 如果将B、C位置进行交换,气体从C中出来再检验到有水分,就不能充分说明水是燃烧时生成的,还是从C装置中带出来的
【解析】
【详解】
实验探究:
如果燃烧产物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装置中的现象是变浑浊,C无明显现象,说明产物中没有氯化氢。
故填:HCl。
无水硫酸铜是用来检验产物中是否含有水的。
故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填: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塑料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聚乙烯塑料,猜想①是正确的。
故填:①。
交流反思:
①从化学角度分析,大量使用塑料制品会导致白色污染。
故填:白色污染。
②不能将B、C位置进行交换,因为如果将B、C位置交换,气体经过C装置时,会带出水,无法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了。
故填:不能;如果将B、C位置交换,气体经过C装置时,会带出水,无法检验反应是否有水生成了。
14.与氧气接触 氢元素和碳元素 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nH2n
【解析】
【详解】
(1)通风孔作用使空气流通,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2)A.白瓷盘上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故含碳元素,活力杯内壁有小水珠,说明含氢元素,故填氢元素和碳元素;B.因为在燃烧过程中,氧气是参与反应的,故不能确定燃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故填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C.水中的氢元素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氧元素的质量,氧元素质量为,则氢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是二氧化碳质量减去氧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为,则碳元素质量为,故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比为,碳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故化学式为,故填。
15.烧瓶 过氧化氢 H 偏大
【详解】
(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烧瓶。A中的反应为2H2O22H2O+O2↑,b中盛放的物质是液体,即过氧化氢。
(2)B装置是用来吸收A中的水蒸气的,若去掉B装置,从A中挥发出来的水会进入D中,对氢元素的测量结果会有影响,将会使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偏大。
16.C3H8+5O23CO2+4H2O C2H6 C4H10 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个数越多,物质的沸点越高
【详解】
(1)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2)由表中物质的化学式的规律可知,X是C2H6;
(3)丁烷的沸点是-0.5℃,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故填:C4H10;
(4)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数情况下,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个数越多物质的沸点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