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A、B、C、D依次表示人的消化道中的某个部位,曲线(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
A.X B.Y
C.Z D.都可以
2.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其中可以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甲、丙
3.饭后由小肠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养料的变化是( )
A.减少、增多、减少
B.增多、减少、增多
C.减少、增多、增多
D.减少、减少、减少
4.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份午餐:馒头、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你认为这份午餐搭配中还应添加下列食物中的( )
A.黄瓜 B.牛奶
C.炒鸡蛋 D.烤野兔肉
5.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 )
A.酶是一种蛋白酶 B.酶的催化效率高
C.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酶具有专一性
6.在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 1毫升。充分震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胆汁 B.胃液、胆汁、胰岛素
C.胆汁、胰液、肠液 D.胰液、唾液、胃液
7.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素等七大类,其中的粗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粗纤维素的是 ( )
A.鱼、虾 B.鸡蛋、猪肉
C.菠菜、芹菜 D.牛奶、牛肉
8.齐鲁晚报刊出一则报道:一个不满4个月的患儿,由于出生后一直食用一种几乎不含蛋白质的劣质奶粉,现已出现了头大、嘴小、脸肿的症状。就此因果关系,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错误的选项是( )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B.人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蛋白质
C.组织细胞的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D.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是主要的功能物质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会使人发胖,不要食用油脂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10.下列关于消化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由多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有顺序地排列在一起,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
B.消化系统能独立完成消化和吸收,不受其他系统的影响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
D.消化系统中的唾液腺和肝脏都是器官
二、填空题
11.小科的有些同学经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到了第三、四节课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他所在学校的校门口外有不少卖烧烤、炸串、冷饮的小摊贩,许多同学喜欢光顾那里。2018年3月21日妈妈带小科去医院看因生病做手术的姑姑,妈妈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其他营养品。小科看到牛奶箱子上写的生产日期是2017年11月1日,保质期是60天。请分析回答:
(1)请判断妈妈给姑姑买的牛奶饮品是否安全,并说明理由:_____。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等,蛋白质除了能供能外,还是_____,所以对姑姑的身体恢复有利。
(3)在资料中,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些同学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原因是_____。
(4)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生中,“豆芽型”与“肥胖型”明显增多,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_____。
(5)牛奶中的钙和铁属于_____类营养物质,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_____,因此小科也应该多喝牛奶。
(6)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请你对常吃街边小摊食品的同学提一句建议:____。
12.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逐年增多,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等错误的营养观念,是导致学生营养状况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图显示,不同人群中每天摄入的食物比例是不同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________的摄入量较正常人偏多;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_____易患夜盲症。
(2)我们每天都吃较大比例的粮谷类食品,因为粮谷类食品中的______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该物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最终被消化成______才能被吸收。
(3)小明每天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到医院看医生,医生并未为他开药,而是建议他多吃_______食物。
三、探究题
13.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 、B 、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l 毫升稀盐酸和l 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 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
14.某个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装置:
(1)你认为这一实验应提出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_____影响。
(2)请你预测实验结果:10分钟后若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_____试管。
四、简答题
15.小应通过实验验证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过程如下:①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各2mL。②甲试管内加入2mL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mL蒸馏水。③同时将两支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恒温10min后取出,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要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进行确定,小应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这与事实不符合,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
(3)重新实验并得到预期结果后,他利用改进过的装置和材料及一瓶5%的稀盐酸,继续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受酸性物质影响,主要过程如下:①将两支试管分别编为A、B,分别加入淀粉溶液2mL。②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溶液,轻轻振荡;向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振荡。③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37℃水的烧杯里,进行水浴……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
【详解】
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适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
2.B
【分析】
图示中横坐标依次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食道,C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被消化的程度;曲线甲、乙、丙表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需要在消化道内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适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乙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丙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乙。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3.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但小肠又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吃饭以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的血液相比,其成分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增加了,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肉、豆腐汤、炸鸡腿含有蛋白质、油脂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故选A
考点: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5.D
【分析】
酶的特性主要四点: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
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
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D
【点睛】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灵活作答。
6.C
【分析】
食用油属于脂肪,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
【详解】
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有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故选C。
【点睛】
脂肪只能在小肠消化,胆汁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化乳化。
7.C
【分析】
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详解】
A、鱼、虾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B、鸡蛋、猪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C、菠菜、芹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另外还有丰富的粗纤维素,所以正确。
D、牛奶、牛肉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错误。
故选:C
【点睛】
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8.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储存在皮下等处,属于人体备用的能源物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其次要明确蛋白质的作用。
9.A
【详解】
A.油脂会使不发胖,要合理摄入,但不能不食用,符合题意;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不符合题意;
D.羊毛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制品则没有,可以用灼烧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肠腺等。
【详解】
A、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所以,消化系统是由多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有序排列执行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系统, A正确;
B、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消化和吸收不是由消化系统独立完成的,B错误;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和肠腺等,C正确;
D、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所以唾液腺和肝脏都是器官都是构成消化系统的器官,D正确。
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1.不安全,因为该饮品超过保质期,可能已经变质 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原料 缺乏营养 没有合理膳食 无机盐 佝偻病 注意食品安全
【分析】
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和保质期。
【详解】
(1)由分析可知,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和保质期。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因为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芽孢会重新形成新的细菌,细菌再大量繁殖,使得食品腐败变质。
(2)蛋白质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原料。
(3)在资料中,有的同学不吃早饭就去上学,这些同学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是缺乏营养的表现。
(4)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样的膳食才能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不能以每某一种为主。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
(5)人体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大,但作用却很大,含钙、铁的无机盐可促进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儿童时期体内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缺铁易患贫血。
(6)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人类传染病可分为四类: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因此,平常喜欢在路边小摊吃东西的人,容易染上细菌性痢疾。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注意合理营养和关注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辨别能力。
12.肉类和粮谷类 维生素A 糖类 小肠 葡萄糖 水果、蔬菜
【分析】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作为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脂肪中。蛋白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
【详解】
(1)读图可知,肥胖患者对粮谷类和肉类的摄入量偏多,对蛋白质、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偏少;营养不良者对蔬菜和水果以及肉类的摄入量偏少。营养不良会影响健康,如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
(2)贫血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所致,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所以缺铁和蛋白质均会造成贫血。
(3)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淀粉等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消化道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3)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需要补充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类食物。
13.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 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详解】
[实验设计]
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从步骤一可以得知稀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差的一个就是呈中性的物质,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蒸馏水是呈中性的,所以C试管应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可以满足对照实验的要求,故答案为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要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就必须控制温度相同,所以步骤二可以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达到控制实验条件的目的,故答案为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的水中,恒温水浴。
[问题与分析]
从试管B中加入的物质来分析,B试管中有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还有一滴碘液,所以我们猜测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者是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4.温度 甲
【分析】
根据图中的条件设置找到实验变量,判断实验探究的问题与假设,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滴加碘液,不再变蓝。
【详解】
(1)观察图中的实验设计,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因此该实验提出的假设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2) 在适宜的温度下,淀粉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甲试管温度太低,不会分解,乙试管温度适宜,淀粉分解,根据以上分析可以预测实验结果,10分钟后,分别在甲、乙两装置的试管中滴加碘液,出现蓝色的是甲试管。
15.能很好地控制温度为37℃左右 滴加碘液后溶液是否变蓝 _唾液并未催化分解完淀粉;唾液浓度过低;碘液变质;振荡不充分 加入2mLHCl和2mL唾液溶液
【解析】
【详解】
(1)37℃水浴10分钟,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优点是:水温恒定能很好地控制温度为37℃左右。
(2)小乐根据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则小乐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这与事实不符合,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时间太短,淀粉有剩余,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
(3)小乐重新实验并得到预期现象后,她利用正确的装置和材料及一瓶5%的稀盐酸,继续来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受酸性物质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盐酸,因此②向A支试管内加入2毫升新鲜的唾液溶液,振荡:向B试管内加入2ml的唾液溶液与2ml稀盐酸振荡,其它条件和A均相同。
故答案为:(1)能很好地控制温度为37℃左右;
(2)滴加碘液后溶液是否变蓝;反应时间太短,淀粉有剩余;
(3)加入2ml的唾液溶液与2ml稀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