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物质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物质的酸碱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5 14: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物质的酸碱性-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溶液 B.先用水润湿pH试纸再测定溶液酸碱度
C.用pH试纸测得石灰水的 D.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
2.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的是 ( )
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 D.无色酚酞试剂
3.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4.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C.试管内液体的PH<7
D.若将酚酞试剂改为石蕊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5.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
尿液
胃液
血液
pH
4.7~8.4
0.9~1.5
7.35~7.45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6.课外实践小组测定了以下食物的PH,酸性最强的是( )
A、木瓜pH=5.5
B、菠萝pH=4.1
C、草莓pH=3.2
D、柠檬pH=2.3
A.A B.B C.C D.D
7.下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猕猴桃 B.牛奶
C.醋 D.小苏打
8.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
A.稀硫酸 B.碳酸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9.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10.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
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二、填空题
11.含有氧元素的酸称为含氧酸。判断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的结构中含非羟基(羟基为?OH)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HO?Cl
非羟基氧原子个数
0
x
y
3
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表中x═______,溶液的质量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时溶液的pH:磷酸溶液______(填 大于、小于 或 等于 )硫酸溶液。
12.许多植物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作酸碱指示剂。现提取几中植物花瓣的浸出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实验记录如下表:
植物浸出液
稀盐酸溶液
氯化钠溶液
稀氢氧化钠溶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花瓣浸出液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牵牛花浸出液加入到食醋中,溶液会变_________色,若将玫瑰花浸出液加入某无色溶液中,溶液变绿色,则该溶液是pH__________7。(填“>”、“<”或“=”)
三、探究题
13.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溶液配成蓝色液体,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号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等微粒,当CO2减少时也减少。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1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号试管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测定人体体液的pH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图是小茗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
检测值
正常pH范围
血浆
7.4
7.35-7.45
胃液
0.8
0.9-1.5
胆汁
7.21
7.1-7.3
胰液
7.8
7.5-8.0
(1)小茗同学的指标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医生除了给他开了药物之外,还提醒他注意饮食,下列食物(近似PH如下)中适合该同学得有_______。
A.番茄(4.0-44) B.苹果(2.9-3.3) C.牛奶(6.3-6.6) D.豆浆(7.4-7.9)
(2)小茗同学想到在实验室中可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于是他从家里找来苹果,并用湿润pH试纸进行了测量,那么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四、简答题
15.维C泡腾片是一种常见的补充维生素C的保健品。某品牌维C泡腾片(以下称“本品”)的主要成分如图甲所示。
(1)维C泡腾片水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体后,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测得溶液呈______性。
(2)上题中产生气泡的反应原理为:H3C6H5O2+3NaHCO3=Na3C6H5O2+3CO2↑+3____(填化学式)。
(3)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称量相关实验用品质量,将本品一片投入蒸馏水中,待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装置如图乙所示。相关数据如下表:
物品
反应前
反应后
锥形瓶
蒸馏水
维C泡腾片
锥形瓶及瓶内所有物质
质量/g
71.75
50.00
4.00
125.53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本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6.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
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5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克。
(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_______克。
(3)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故A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先用水润湿pH试纸会稀释溶液的酸碱性,故B错误。
C 、石灰水溶液呈碱性,pH值不可能小于7,故C错误。
D、盐酸显酸性,用pH试纸测得盐酸的pH可能等于1,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因为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所以要想证明是否是酸雨则要测定溶液的pH。
A、蓝色石蕊试纸是检验溶液酸性时常用的试纸,不能准确测量溶液酸碱度,故错误。
B、紫色石蕊溶液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故错误。
C、pH试纸能较准确地测量溶液的酸碱强弱的程度,所以检验某地是否下酸雨可利用pH试纸进行测量,故正确。
D、无色酚酞试剂只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故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在酸性物质中,pH小于7,而且数值越小说明该物质的酸性越强,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酸奶的pH值最小,故选A。
4.C
【详解】
A、用向下排气法可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A说法正确;
B、挤压滴管胶头使水进入试管中,拔掉胶头迅速插入水槽中产生红色喷泉说明管内气压比管外低,表明氨气易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故B说法正确;
C、由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产生的是红色喷泉说明氨水具有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试管内液体pH值>7,故C说法错误;
D、产生的是红色喷泉说明氨水具有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篮,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B
【分析】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详解】
A.尿液的pH值是4.7~8.4,可能呈酸性、碱性、中性,A不正确。
B.人体体液的pH值范围:血液7.35-7.45,一定呈碱性,B正确。
C.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胃液显酸性,所以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不正确。
D.pH试纸只能粗略测得以上体液的pH值,D不正确。
故选B。
6.D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物质的pH越小,其酸性越强,读图可知,柠檬的pH最小,则酸性最强,故选D。
7.A
【详解】
pH越小,酸性越强。根据图片可知,猕猴桃的pH=3.0,比牛奶、醋和小苏打的pH都要小,所以它的酸性最强。
故选A。
8.C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详解】
A、稀硫酸的pH小于7,显酸性。
B、碳酸的pH小于7,显酸性。
C、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
D、氯化钠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D
【详解】
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原溶液用水稀释,若待测液呈酸性,则pH偏高;若待测液呈碱性,则pH偏低;若待测液呈中性,则pH不变。故选D。
10.D
【详解】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A正确;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故B正确;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呈酸性,故D错误。故选D。
11.1 大于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推断出 x=1;含氧酸分子的结构中含非羟基(羟基为-OH)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可推断硫酸溶液酸性比磷酸强,即硫酸的pH值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时溶液的pH:磷酸溶液大于硫酸溶液。
12.万寿菊 红 >
【分析】
【详解】
(1)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牵牛花浸出液在酸性溶液中为红色;玫瑰花浸出液在碱性溶液中为绿色,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13.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等量 浅绿色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详解】
(1)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4号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1号试管距日光灯的距离最近即10厘米,光合作用最强,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浅绿色,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减少,碳酸也减少,pH上升。
14.D A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解答,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该同学胃液的pH偏小,可以使用略显碱性的食物,豆浆的pH为7.4?7.9,呈碱性,可以中和胃酸,故选D。
(2)用湿润的pH试纸进行测量,相当于稀释了苹果汁的浓度,苹果汁显酸性,因此测量结果偏大,故选A。
15.酸性 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一片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质量为 ,

答:该维生素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5%。
【详解】
(1)紫色石蕊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向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所以被测溶液呈酸性。故填:酸性。
(2)根据题意,产生气泡的反应原理为:H3C6H5O2+3NaHCO3=Na3C6H5O2+3CO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得,反应前后H原子个数相差6,碳原子、钠原子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氧原子反应前后相差2,设所填化学式为X,则3X为3H2O,故所填化学式为H2O。故填:H2O。
(3)解析详见答案。
16.80 25 18.25% 偏大
【分析】
(1)根据溶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酸碱中和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即为酸和碱溶液质量和分析;
(3)根据反应所用氢氧化钠质量代入方程式中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4)根据酸碱中和后溶液仍呈碱性说明碱过量分析。
【详解】
(1) 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500×16%=80g;
(2)由所给数据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80.5g-55.5g=25g;
(3)所用稀盐酸质量为55.5g-35.5g=20g,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x
?NaOH + HCl=NaCl+H2O
40??????? ???? 36.5
25g×16% 20gx
40:36.5=(25g×16%): 20gx
x=18.25%;
(4)因反应后溶液pH为8.2 ,说明该同学测得的盐酸的溶质量分数偏大;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pH值的测量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