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
2.下列有关新陈代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在睡觉时新陈代谢暂时停止
B.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C.把物质分解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属于异化作用
D.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使细胞内的物质不断更新
3.泌尿系统由许多器官构成,下述器官与其功能相符的是( )
A.输尿管——暂时贮存
B.肾脏——产生尿液
C.膀胱——运送尿液
D.尿道——过滤尿液
4.血液进入肾脏后形成尿的途径是( )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
C.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5.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①~⑦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肾单位
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过滤作用
C.③、⑤、⑥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⑤
D.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⑦中盐分会减少
6.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结构是( )
A.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B.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出球小动脉
C.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
D.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出球小动脉
7.下列关于泌尿系统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某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则可推断可能肾小管出现了病变
8.人体的代谢废物中哪种物质不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
A.尿素 B.尿酸
C.二氧化碳 D.水
9.下表数据是对取自小白鼠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的分析结果。样品3是( )
尿素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样品1
0.03
0.10
0.83
8.00
样品2
0.03
0.10
0.83
0.00
样品3
1.80
0.00
1.75
0.00
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血液
10.在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和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分别是( )
A.输尿管和膀胱 B.肾脏和膀胱 C.肾脏和尿道 D.输尿管和尿道
二、填空题
11.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分布示意图,其中字母A、B、C所指的是血管,且红细胞在B血管内是单行通过的,D是某种器官,“→”所指的方向是血液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D是脑,则C血管里血液的含氧量比A血管____(选填“多”“少”或“相同”)。
(2)如果D是肺,则C血管里的血液为_____(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若流入C血管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则A为_____。
12.为创建四川南充南部升钟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某县中学生科技创新小组有以下创意:
(1)品升钟美食——“卧龙鲊”因甘香润口,肥而不腻著名。精选五花肉为食材,配以五谷淀粉、鸡蛋、植物油、蔗糖,特制酱料等制成,其中富含糖类的有____。
(2)观双峰傩(nuó)舞——“跳傩傩”,外形奇特的傩面具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下列现代傩面具取材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字母)。
A.黄金 B.陶器 C.树皮 D.腈纶 E.兽皮
三、简答题
13.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和鸡蛋等营养餐。下图表示面包的主要成分一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1)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消化道内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
(2)若尿液中出现a物质,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_____发生病变,导致a物质不能全部被重吸收。
参考答案
1.D
【分析】
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可知丙、丁属于A型或AB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以确定乙为O型血,丙为A型血,丁就为AB型血,甲为B型血。
【详解】
A.丙是A型血,丁是AB型血,他们的红细胞上都有A凝集原,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乙为O型血,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有,所以会发生凝集,所以B不符合题意。
C.乙的血细胞上没有凝集原和丙血清中抗B凝集素不会发生凝集,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甲是B型血,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所以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血型鉴定的方法。
2.A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涉及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等内容,分析解答。
【详解】
A、人体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量,只是消耗能量较少;因此人在睡眠时也要进行新陈代谢。故符合题意;
B、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不符合题意;
C、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不符合题意;
D、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3.B
【分析】
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详解】
泌尿系统的结构如图:
?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因此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形成尿的器官是肾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
4.C
【解析】
试题分析: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甚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是在肾小囊腔内形成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 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形成的路线为: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5.C
【解析】
图中的①是肾小囊,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动脉,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⑦是收集管。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①肾小囊组成,A错误;②肾小球起过滤作用,⑥是肾小管起重吸收作用,B错误;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③是肾动脉,⑤是肾静脉,⑥是肾小管,其中⑤肾静脉中尿素浓度最低,C正确;健康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⑦中盐分会增加,D错误。
6.A
【解析】
血液经过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7.C
【解析】
肾脏由大约一百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使血液得到净化;可见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因而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A、B正确;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蛋白质的浓度增高,养料含量有变化,而不是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错误;
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D正确。
点睛: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
8.C
【解析】
【分析】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排泄和排遗两种方式排出体外。人体将细胞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详解】
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故选:C
【点睛】
排泄和和排遗是两种不同的排泄废物的方式,排遗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而排泄是排出细胞代谢的废物。
9.C
【解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
由分析知道: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所以样品1是A血浆,样品2是B原尿,样品3是C尿液。
故选:C
【点睛】
对于尿液和原尿成分的比较,这是历年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一定要熟记于心。
10.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考点: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11.少 动脉血 肾动脉
【分析】
血液通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图中显示的血流方向是:血液→A→B→C,其中B是器官D中的毛细血管。
据此解答。
【详解】
(1)血液流经脑,脑利用血液输送的氧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等废物,释放能量;因此流出脑的血液与流入脑的血液相比,含氧量减少。
(2)如果D是肺,B就是肺部毛细血管,A就是肺动脉,A与右心室相连,C就是肺静脉, C与左心房相连;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A血管中流的血液就是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因此C血管中流的血液就是动脉血。
(3)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若流入C血管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则C为肾静脉,D为肾,B为肾内的毛细血管(网),A为肾动脉。
【点睛】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2.五谷淀粉、蔗糖 D
【解析】
(1)根据富含糖类的食物解答;(2)根据合成材料主要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解答。(1)五谷淀粉富含糖类,鸡蛋富含蛋白质,植物油富含油脂,蔗糖富含糖类,特制酱料富含水和无机盐;(2) A、黄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陶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C、树皮属于天然材料,错误;D、腈纶属于合成材料,正确;E、兽皮属于天然材料,错误。故选D。
13.葡萄糖 小肠 肾小管
【解析】
【分析】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2)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详解】
(1)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图示中,a是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所以a是葡萄糖。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所以,消化道内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尿液中有葡萄糖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了障碍,因为肾小管能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而是尿液中不出现葡萄糖。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的形成以及淀粉的消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