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图中的曲线示意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变化,OC表示器官中相连接的三种血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BC为连通心室的血管
B.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变化
C.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OA段血管是静脉
D.如果该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BC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2.英国医生赛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灌注实验时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
A.是心肌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B.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维持心肌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
3.下图是血管内血压和血液流速以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有利于物质交换
B.毛细血管血压最低有利于气体扩散
C.连接左心室血管的血压大于连接右心房血管的血压
D.毛细血管的面积最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4.表中为测定某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在通过不同的组织器官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检测的组织
甲
乙
丙
丁
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
96
60
50
25
A.组织甲有可能是右心房
B.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
C.若丙是出球小动脉,则丁是肾小球
D.若乙是肺动脉,则丙可能是肺静脉
5.下图为某同学用丝带扎紧上臂的示意图。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张,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管①、④是动脉
B.血管②、③是静脉
C.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D.血管④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②高
6.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
)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缓慢
D.管径较粗
7.一个科学兴趣小组做解剖猪心脏的实验时,针对如图所示的心脏解剖结构,以下四位同学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左心房
B.③为右心室
C.④为肺静脉
D.①与②间存在房室瓣
8.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动的不一定是静脉血
B.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不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
C.肾静脉中的尿素含量一定比肾动脉中的少,肝动脉中含氧量一定比肝静脉多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静脉血,左心房和左心室不一定同时舒张
9.小黄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查,下面是报告单的部分内容,由此判断小黄可能患有
( )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6.7
3.5~10
×109/L
2
中性粒细胞计数
63.0
50~70
%
3
红细胞计数
2.3
3.5~5
×1012/L
4
血红蛋白
75
110~150
g/L
5
血小板计数
205.0
100~300
109/L
A.白血病,因为他血液里的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值
B.贫血,平时应该多补充蛋白质和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C.糖尿病,平时应该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
D.炎症,必要时服用消炎药
10.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循环系统
D.神经系统
11.下列四幅图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组织处毛细血管)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根据同种生物的差异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所有人的____都不相同,因此警察可以利用它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2)人的ABO血型有____、____、____、____四种。
(3)根据肤色来划分,可以将人分为____、____和____。但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____物种。
13.宁波市某初中一位科学教师到西藏山南地区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该教师未患病),则血液中显著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____。
三、探究题
14.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是________________,只允许____________单行逐个通过。
(2)图中所示A血管为________,该血管不能倒流是因为有________存在。
15.下表是4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目记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11~3.5×1011/L
2.4×1011/L
D
血红蛋白(Hb)
110~160
g/L
90
g/L
(1)从检查结果看,B可能患有___
。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___
就会在伤口部位
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四、简答题
16.小明不吃早餐上学,上第四节体育课时晕倒在操场上。同学们把小明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立即给他上臂的静脉注射了50%的葡萄糖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小明注射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他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注射入体内的葡萄糖被运送至脑细胞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_____→脑部毛细血管→脑细胞。
(2)小明被注射葡萄糖溶液后,尿液中的尿素含量会因此而增加吗?_____。为什么?请从葡萄糖代谢的废物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
(3)“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请你为小明设计一份科学的早餐食谱:_____。营养早餐中应该含有7种营养素,它们是水、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_____(请写出另外3种营养素)
17.如图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③表示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成分中,均不经过①、②过程的是_____。
(2)当A气体进入肺泡时,短时间内血液的PH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甲细胞运载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气体时,血液呈_____色。
(3)若小明早上只喝一瓶纯牛奶,则牛奶中的主要成分经过①后分解成______,而他获得的能量均是从物质在图中_____(选填“甲”或“乙”)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的。
(4)小明患了急性肠炎,医生为他前臂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在心脏的_____处被发现。(填名称)。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OA段是动脉,AB段是毛细血管,BC段是静脉。
【详解】
A、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观察该图,如果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OC段应为肺内的血管,BC段是肺静脉连通左心房,故A不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脑部时,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脑细胞利用,将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如果OC表示脑部的血管,则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含量的变化,OA段血管是脑动脉,AB段是脑部的毛细血管,BC段是脑静脉,故B、C不符合题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内的尿素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如果图示中的曲线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则OC为肾脏内的血管,BC段血管为肾静脉,其内的血液通过下腔静脉流入心脏的右心房,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该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C
【解析】
心脏的跳动也就是心脏心肌的收缩和舒张,生命指标的重要依据就是有无心跳,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收缩不能维持;用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对照实验说明了钙的重要性。
3.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有三个: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4.B
【分析】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气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甲乙丙丁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逐渐降低,可以推测血液从甲流向丁的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逐渐减少。
A、由于右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因此组织甲不可能是右心房,A错误;
B、由于左心房内的血液为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因此组织丁不可能是左心房,B正确;
C、根据血液的流向,血液应先经过肾小球,在经过出球小动脉,则出球小动脉血液中的氧气低于肾小球。C错误;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所以肺动脉血液中氧气的低于肺静脉,D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知血红蛋白的特性以及血液的流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5.C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血管和血管里的血液特点,解答时可以从血管的概念和血液流动的方向、血液性质方面来切入。
【详解】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动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方向是心脏←静脉。用丝带扎紧上臂,发现丝带下方(近手指端)的血管①膨胀,血管②变扁;丝带上方的血管③膨胀,血管④变扁。因此①④是静脉、②③是动脉。因此血管①中血液的含氧量比血管③低。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先根据血流动的方向判断出血管名称。
6.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手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分布极广,数量多,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因此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管径较粗。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
7.D
【分析】
依据上图可知:①为右心房,②右心室,③是左心室,④是肺动脉。
【详解】
依据上图可知:①为右心房②右心室③是左心室④是肺动脉,①和②之间的瓣膜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是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②和④之间的瓣膜为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是动脉瓣,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得出答案。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心脏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
8.D
【分析】
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低,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颜色暗红的血液。因此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是氧含量高低。
【详解】
A、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看血液中氧的含量和颜色。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错误;
B、小肠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但是含营养物质最多。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中的营养物质不一定比动脉血中的少,动脉血中的含氧量一定比静脉血中的高,B错误;
C、肾动脉中的尿素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后,以尿的形式排出,所以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低;肝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其内流动的血液颜色鲜红、含氧丰富;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流入肝脏的动脉血在肝内的毛细血管网中进行气体交换,流出肝脏的血液含氧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变成静脉血,经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的右心房,因此肝动脉中含氧量一定比肝静脉多,C正确;
D、心脏的左心房和左心室中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在心脏跳动时,左心房和左心室同时舒张,不能同时收缩,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内动脉血、静脉血及血液循环中血液的变化过程。
9.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
A、血液中的三种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产值说明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会止血困难。分析题中的化验单可知,白细胞的正常范围:(3.5~10)×109/L,而测定值是6.7×109个/L,所以小黄白细胞的数量在正常范内,则他不可能患了炎症,更不可能患白血病,A不符合题意;
B、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分析题中的化验单可知,红细胞的正常范围:(3.5~5.0)×1012个/L,而测定值是2.3×1012个/L,数量过少,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110~150g/L,而测定值是75g/L,故小黄有可能患有贫血症,平时应该多补充蛋白质和含铁质丰富的食物,B符合题意;
C、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从血常规检查中看不出小黄患糖尿病,C不符合题意;
D、从小黄血常规检查中可以看出,白细胞的正常范围:(3.5~10)×109/L,而测定值是6.7×109个/L,所以小黄白细胞的数量在正常范围内,则他不可能患了炎症,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明确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正常值及结果值,从而判断患病的类型。
10.B
【解析】
气体麻醉剂通过呼吸道进入
肺,肺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气体麻醉剂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神经系统,起到麻醉的作用。
【考点定位】呼吸系统的组成。
【名师点睛】气体麻醉剂的作用对象是人体的神经系统。气体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广泛和显著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意识、痛觉等各种感觉和神经反射暂时消失,达到镇痛和一定程度的肌松作用。
11.B
【解析】
试题分析:。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12.指纹
A型
B型
AB型
O型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同一
【分析】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性状存在差异。
【详解】
(1)指纹是一种性状.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指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人基因不同,导致不同的人指纹不同,因此警察可以利用它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2)人类的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如果大量输血的话,有时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地球上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都属于一个物种--智人种,不同的民族的人群在肤色上、生理特征上等有各种细微的差别,基因组成上有少量的差异,但全世界的人在生物学上属于同一物种。。
【点睛】
对相关知识要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3.红细胞
【分析】
(1)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2)人体具有自动适应的功能,在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区生活,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加,以适应缺氧的环境。
【详解】
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点睛】
本题考查了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本考点考查了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的认识。
14.毛细血管
红细胞
静脉
静脉瓣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图B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图A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C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
(1))C是毛细血管,据图判断的依据是C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壁最薄,管腔最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是与其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
(2)由图可知,A是静脉,静脉血管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速度慢,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四肢大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点睛】
对于一些血管的判断,可根据血管的特点以及内血液的流动方向等进行掌握。
15.炎症
血小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以及血细胞异常时的情况。在正常值时,每升血液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结果大于正常值,说明白细胞增多,人体有炎症。
【详解】
(1)、从检查结果看,B白细胞的检查结果大于正常值,说明白细胞增多,人体有炎症.
(2)
、血液中的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当伤口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16.能量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脑动脉
不会
葡萄糖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食谱合理即可
无机盐、糖类、维生素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1)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危重病人的消化及呼吸功能相对减弱。吸氧有助于病人的细胞获得氧气,静脉点滴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细胞及时获得葡萄糖,这样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就可以将葡萄糖和氧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若在上臂进行肌肉注射以治疗扁桃体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上臂毛细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动脉→脑动脉→脑部毛细血管→脑细胞。
(2)葡萄糖代谢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小明被注射葡萄糖溶液后,尿液中的尿素含量不会因此而增加。
(3)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食谱:米饭、豆汁、鱼、猪肉、猪肝、青菜和苹果;
理由: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等,鱼、猪肉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青菜和苹果主要提供维生素,豆类和猪肝富含钙、铁等。
营养早餐中应该含有7种营养素,它们是水、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无机盐、糖类、维生素。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分析解答。
17.膳食纤维
变大
鲜红
氨基酸
乙
右心房
【解析】
【分析】
(1)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2)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营养物质;过程①表示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甲细胞能够携带氧气,是红细胞,乙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
【详解】
(1)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分析图示可知: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含有七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食物所含的营养素成分中,均不经过①、②过程的是膳食纤维。
(2)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二氧化碳就会和体内水化合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血液酸性增强pH减少,所以当A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短时间内血液的pH将增大。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当甲细胞运载氧气时,说明氧气浓度高,动脉血,血液呈现鲜红色。
(3)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甲细胞能够携带氧气,是红细胞,乙细胞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是组织细胞,所以他获得的能量均是从物质在图中乙(组织细胞)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的。
(4)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肠炎时,药物到达小肠的途径是:药物→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肠;药物最先在心脏的右心房。
【点睛】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