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代谢与平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经不同血管(H、I、J)时血液中氧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的是( )
A.氧的浓度,肺静脉 B.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C.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静脉 D.二氧化碳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2.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下列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当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t1的温度大概在37?C左右
C.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3.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4.在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在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红细胞呈游离状态,则无凝集现象(如图a所示);若红细胞凝集成团,则为凝集现象(如图b所示)。现有两位受检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C所示。有关甲、乙两位受检者血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A型,乙为B型????? B.甲为B型,乙为A型????? C.甲为AB型,乙为O型????? D.甲为AB型,乙为A型
5.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草履虫、酵母菌、乳酸菌
6.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将教室门窗紧闭,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现象.于是同学们对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做出了以下各种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脑部缺氧 B.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
C.脑细胞兴奋性下降 D.脑细胞血糖供应不足
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8.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B.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C.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用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D.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9.已知1g糖类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是16.8kJ,则1g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 )
A.小于16.8kJ B.等于16.8kJ
C.大于16.8kJ D.不一定
10.关于“制作血涂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实验的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
A.制血涂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B.推血涂片时,应来回推动几次使血膜均匀
C.图中的细胞A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小板
D.图中的细胞B具有抵抗病菌侵入的功能
二、填空题
11.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 A 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 B、C两点,已知 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 AB 段重力做功 W 1,做功功率 P 1,在 BC 段重力做功 W 2,做功功率 P 2。则 W 1____W 2,P 1______P 2(两空均填写“>”、“<”或“=”)
12.2018年11月4日,杭州马拉松鸣枪开赛。
(1)马拉松比赛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也可以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___、脂肪和蛋白质的转化这些途径得到补充,从而维持在90mg/100mL左右。
(2)人体在剧烈运动功能不足时,肌细胞会短暂无氧呼吸产生____。无氧呼吸属于____(选填“同化作用”或“异化作用”)。
(3)跑一场马拉松消耗的热量约为10032kJ,这些能量能使____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1标准大气压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马拉松等运动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中速跑时,每小时每千克消耗的能量为42kJ。若体重70kg的小应以中速跑的运动方式来进行减肥,要坚持锻炼____h才能消耗60g脂肪。(假设所需能量全由脂肪提供;而每克脂肪分解释放能量约40kJ。肌肉效率为25%,即100份化学能有25份转化为机械能,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探究题
13.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某同学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5支盛有等质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1cm3左右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酶溶液的PH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分钟
1
13
2
9
3
11
4
45
5
>60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胃蛋白酶的活性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中数据推断,当pH约为______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佳。
(3)请提出能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的正确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食用菠萝后,口腔黏膜常易破损。小徐猜想新鲜菠萝汁中可能含有一种酶,会分解黏膜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使黏膜破损。为检验此说法,小徐以猪小肠黏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剖开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②甲中滴加15mL清水,乙中滴加15mL新鲜菠萝汁;③在37℃恒温下静置10min后,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1)步骤①中,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___。
(2)步骤②中,甲中滴加15mL清水而不是15mL新鲜菠萝汁的原因是甲起到____作用。
(3)小徐发现人们常用盐水浸泡新鲜菠萝后再食用,于是他又提出一个假设:“盐水(盐)能破坏菠萝中的蛋白酶”。此处假设的提出是基于小徐在实验中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呢?请写出该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详解】
由血液循环可知,若其中H为肺动脉,则血管I表示肺部毛细血管,血管J表示肺静脉。 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所以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气含量增多,则图中曲线表示氧气的浓度。 所以其中H为肺动脉,则图中曲线和血管I分别表示氧的浓度,肺部毛细血管。
故选B。
2.B
【分析】
利用生物体的活动特征及各种酶的特点,结合图像的信息解决此问题,图像表明酶的催化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上升而后又不断下降。
【详解】
A.当pH从5升高到6时,酶的催化效率先升高,pH从6升高到7时酶的催化效率又下降,故A错误。
B.人体体温是各种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温度,而人体的体温是37℃,图中t1的温度是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因此可判断t1的温度大概在37?C左右,故B正确。
C.从图像可以看出pH等于6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而不是在中性环境下(pH=7)的催化效率最高,故C错误。
D.从图像可以看出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先升高后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此题是对图像信息的理解分析题,抓住图像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3.D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故①是动脉血管,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血管,解答即可。
【详解】
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A错误;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B错误;小鱼尾鳍内的血管为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不能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C错误;图示②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D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4.D
【分析】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血型: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不含A、B两种凝集原的叫做O型。
【详解】
C图甲中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都发生了凝集现象,说明受检者甲的红细胞中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所以甲的血型是AB型;乙中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只有在第二块的B型(含抗A凝集素)标准血清内发生凝集,说明只含A凝集原,所以乙的血型为A型。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人的血型的分类,熟记人类血液分为四型。
5.A
【分析】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2)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属于需氧型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3)乳酸菌是厌氧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氧浓度是0时,无氧呼吸比较强,随着氧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a曲线。
草履虫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浓度是0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b曲线。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浓度是0时,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对应图中的c曲线。
故选:A
【点睛】
掌握不同生物的呼吸类型是关键。
6.D
【分析】
在天气寒冷的冬天也要注意通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将门窗关紧,空气不流通,缺氧,氧气是参与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的。
【详解】
在天气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将教室门窗紧闭,时间长了大家呼吸的是有一定量的空气,在封闭的空间里,氧气会越来越少,这样大脑会缺氧,氧气是参与细胞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的。
A、氧气消耗过多会出现脑部缺氧,正确;
B、脑部缺氧会导致呼吸作用出现障碍,会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正确;
C、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就使得脑细胞不得不减少耗能,也就导致脑细胞兴奋性下降,正确;
D、只要血糖不变,血液输送正常,一般不会脑细胞血糖供应不足,同时与门窗紧闭无关,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题目。
7.A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图中结构:①肝脏,②小肠,③胃,④胰腺,⑤大肠。
【详解】
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③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④是胰腺,能分泌可以消化食物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和消化腺及其功能。
8.B
【详解】
A、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因此,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A正确。
B、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B错误。
C、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C正确。D正确。
故选B
9.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
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每克脂肪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产生约为37.6kJ的热量,葡萄糖约为16.4kJ,蛋白质约为16.7kJ。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等重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
10.D
【解析】
【分析】
根据制作血涂片的方法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注意事项分析,图中A是红细胞,B是白细胞。
【详解】
AB、沾一滴血在干净载玻片右端,取一边缘光滑平齐的玻片作为推片,推片与载片约成20~30°,并与血滴接触,使血滴在玻片边缘散开,迅速将玻片推向左方。作成一均匀和厚度适中的血涂片,AB错误。
C、图中的细胞A是具有运输作用的红细胞,C错误;
D、图中的细胞B是白细胞,具有抵抗病菌侵入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1.=, <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AB=BC,根据W=Gh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 =W2;由于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t=s/t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公式P=W/t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P2。
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
12.肝糖元分解 乳酸 异化作用 29.9 0.2
【解析】
【详解】
(1)[1] 血糖可以通过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和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三条途径得到补充。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了,所以动物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2]人在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人需求,需要肌肉细胞进行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产生部分能量进行补充,所以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人运动后肌肉酸痛;
[3]无氧呼吸属于异化作用;
(3)[4]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质量:
m=≈29.9kg;
(4)[5]根据题意可得,消耗60克脂肪转化的机械能:
W=60g×4.0×104J/g×25%=6.0×105J;
由表格数据可知,人每小时每千克消耗的机械能为42kJ,所需时间:
t=≈0.2h
13.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说明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 2 将温度由25℃提高到37℃;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适当增大5支试管中蛋白酶溶液的浓度。
【分析】
(1)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催化分解蛋白质的速率越快;
(2)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胃蛋白酶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胃蛋白酶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应该用对比实验来检验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
(3)胃蛋白酶在人体正常体温时,催化效果最好;增大蛋白块与胃蛋白酶的接触面积,提高蛋白酶溶液的浓度等方法可以加快蛋白质的分解速率。
【详解】
(1)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胃蛋白酶的活性的关系是:胃蛋白酶的活性越强,蛋白块分解的速率越快,消失的时间越短。
(2)当pH约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为9分钟,时间最短,说明胃蛋白酶的活性最佳。
(3)将温度由25℃提高到37℃时,胃蛋白酶的催化效果最好;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越小,与胃蛋白酶的接触面积越大,胃蛋白酶的催化效果越好;蛋白酶溶液的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好。故方法有①将温度由25℃提高到37℃;②将原题中正方体蛋白块处理得更小;③适当增大5支试管中蛋白酶溶液的浓度。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的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表中数据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变量 对照 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
(1)(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除变量有无新鲜菠萝汁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方案①中,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控制变量。分别向甲乙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mL清水和15mL新鲜菠萝汁,甲起到对照作用。
(2)根据在吃新鲜菠萝前人们常用盐水浸泡,以防止菠萝汁破坏口腔黏膜,提出问题:用盐水浸泡的菠萝会破坏粘膜吗?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